刘回春
中国汽车业的大发展,起步于中外合资。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一直沿用50%对50%的股比,是大众和上汽在合资企业中最早提出来的。上海大众最初注册资本2.55亿元人民币,约合1.9亿德国马克,其中一半由德国大众投入,另一半由三个中方伙伴分摊:上海拖汽公司25%,中汽公司10%,中国银行下属的投资公司15%。后来上汽集团收购了全部中方股份。
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早期合资的中方都是骨干国企,国家的把控十分严格,“扬合资、抑自主”的汽车产业策略,促使合资汽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进口品牌汽车价格昂贵,维修保养成本也相对较高,国内又没有自主品牌,合资车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购买合资车也成为用户的消费习惯。
2004年,中央决策层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国策的高度,汽车自主品牌迅速崛起。经过10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制造质量、安全性能逐渐赶上合资或一些进口品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以更高的性价比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
为了保住市场,进口、合资品牌汽车纷纷不断推陈出新,降低价格,展开新一轮的市场争夺。
对于消费者购车,多了一种选择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迷茫,长期被合资车型统治的市场,消费观念已经形成,面对生产历史较短的自主汽车,质量是否可靠?自主、合资还是进口,该选哪样?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从车型配置、质量、安全、油耗、销量、满意度、维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