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康,张 玥,张玉冬,冯志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侯玉芬教授治疗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经验浅谈
杨 康,张 玥,张玉冬,冯志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的可视静脉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常伴有血栓形成。该病是一种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血栓与炎症互为因果。侯玉芬教授认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病因为“湿”“热”“瘀”相互作用,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脉络湿热瘀阻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防治结合,降低发病率。
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侯玉芬;辨证论治;临证经验
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下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以及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其属支,且下肢多于上肢[1]。该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是发生于下肢浅表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中医称为“青蛇毒”“恶脉”“赤脉”等,临床表现以下肢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2],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侯玉芬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经验丰富,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多由静脉壁改变、静脉瘀滞、血液黏滞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性增高诱发血栓所致[3]。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在古代即有论述[4]:隋代巢元方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有冬春受恶风,入络脉中,其血瘀结所生”;清代吴谦指出该病为“肝脾两经湿热凝结而成”。总而言之,湿热外侵、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为该病的主要病机。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侯玉芬教授在诊治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强调病证结合,既重视局部表现,也不能忽视患者的整体情况,坚持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进行论治。
2.1 湿热型
该种类型临床表现为患部浅静脉疼痛、发红、肿胀、灼热,有条索样硬结,疼痛或压痛明显,或红斑硬结此起彼伏;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八妙通脉汤加味,药物组成为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20g、生甘草10g、薏苡仁30g、苍术15g、黄柏12g、牛膝10g。方中黄柏清热燥湿,薏苡仁清利湿热,苍术燥湿健脾,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当归、牛膝活血化瘀。全方相辅相成,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若红肿明显,可加紫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以清热解毒,凉血和营;若患者年老或久病气虚,则可加党参、黄芪等以益气扶正。
2.2 瘀结型
该种类型患者局部遗留有硬结或条索状物,皮肤有色素沉着,不红不热,针刺样疼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用活血通脉饮加减,药物组成为丹参30g、赤芍30g、当归15g、川芎15g、鸡血藤15g、牛膝15g、金银花30g、土茯苓等30g。方中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活血化瘀,牛膝通络散结,金银花、土茯苓清解郁热,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之功。硬索难消者,可加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土鳖虫等。
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变位置在体表,外治法是简单直接的治疗方法。轻症患者单纯应用外治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重症患者则需辨证论治。湿热型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红肿热痛明显,应以清热解毒、消炎镇痛为主,采用马黄酊局部外涂于患处;瘀结型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局部遗留有硬结或条索状物,皮肤有色素沉着,应以消肿散结为主,宜采用大青膏外敷于患处。
在西医方面,侯玉芬教授治疗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在急性期时多给予患者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以抗感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抗凝,同时口服迈之灵及消脱止以消肿。炎症消退3个月后,仍遗留有条索状硬结,且时有疼痛,建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切除病灶。血栓性浅静脉炎发展迅速,有到达软圆窝或通过交通支延伸至深静脉的趋势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李某,男,61岁,2014年7月7日初诊。患者有静脉曲张病史30余年,10天前右小腿内侧出现红肿条索状硬结,肌肉疼痛,活动时加重,就诊于当地门诊,静滴氨曲南、左克治疗,症状无改善。来诊时右小腿活动时疼痛,内侧沿大隐静脉走行有条索状硬结,纳可,眠差,大便4~5天/次,小便调。查体: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右小腿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形有一处约10cm条索状硬结,按压痛,局部皮温高,皮色红,胫前无凹陷性水肿,腓肠肌软,无压痛;舌红,苔白,脉细。侯教授认为该病为青蛇毒,证属湿热下注,给予八妙通脉汤加味,药物组成:当归20g、金银花30g、薏苡仁30g、苍术15g、黄柏12g、甘草10g、玄参30g、牛膝10g、水蛭6g、栀子12g、党参20g、马齿苋30g,以水煎服,每日1剂,并局部外用马黄酊湿敷。7月14日二诊:右小腿内侧条索状硬结范围减小,红肿、疼痛减轻,右下肢活动时酸胀不适感减轻,纳眠可,二遍调;舌红,苔黄,脉滑。上方去栀子,加鸡血藤15g,以水煎服,每日1剂,并给予曲克芦丁、珍宝丸口服。7月28日三诊:右小腿内侧条索状硬结变软,无明显红肿,轻度压痛,皮色略暗,皮温正常,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给予活血通脉饮加减,药物组成: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15g、鸡血藤15g、金银花30g、土茯苓30g、牛膝15g、党参20g、黄芪30g、水蛭6g,以水煎服,每日 1 剂,同时给予脉络疏通丸口服,以活血化瘀通络,并嘱患者外用弹力绷带以促进静脉回流。
(2)谢某,男,50岁,2014年5月27日因“血栓性浅静脉炎”入院。入院症见:双下肢青筋团块,足靴区黑褐色色素沉着,左下肢条索状肿块,蔓延至腹股沟处,红肿疼痛,无胸闷、胸痛,纳眠可,二遍调。查体: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呈瘤样变,双足靴区大片黑褐色色素沉着,右下肢内侧沿大隐静脉走行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轻度压痛,右胫前凹陷性水肿,腓肠肌柔软无压痛。霍曼氏征(-),霍夫征(-);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滑。彩超示:右大隐静脉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侯教授认为该病为青蛇毒,证属湿热下注,给予八妙通脉汤加味,以水煎服,每日1剂,并给予中药以活血化瘀,冰硝散外敷以消肿止痛,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周后,患者血栓相对稳定,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曲张静脉切除术、血管腔内激光治疗术及交通支结扎术,去除病灶,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黄鳅疽”“恶脉”“脉痹”“镰疮”等范畴,多发于下肢,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侯玉芬教授认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病机为“湿”“热”“瘀”相互作用,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早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祛除潜在发病隐患,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式。
[1] 刘政,刘明,张莉,等.名老中医侯玉芬临证辑要[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49.
[2] 吴建萍,崔炎,刘辉.崔公让教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J].中医研究,2009,22(6):57-58.
[3] 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等.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4] 李建鹏,侯玉芬.中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3):184-185.
[5] 侯玉芬,刘政,宋福晨,等.花栀通脉片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2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6):605-60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08
杨康(1988-),女,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
R249;R543.6
A
1673-2197(2015)18-0056-02
10.11954/ytctyy.20151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