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梅,李凌霞(综述),吕增禄(审校)
(沧州市人民医院 a.临床药学室,b.院办室,河北 沧州 061000)
中药治疗风热感冒的研究进展
王淑梅a※,李凌霞b(综述),吕增禄b(审校)
(沧州市人民医院 a.临床药学室,b.院办室,河北 沧州 061000)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1]。一般临床以风寒、风热两型多见。风热证的主症为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脉浮数;次症为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2]。感冒虽被大多数人视为小病,有自限性,但却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现就近年来国内中药治疗风热感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银翘散
银翘散药物组成为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桔梗、芦根、生甘草。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头痛重者加蔓荆子、菊花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兰根、马勃、玄参利咽解毒;咳嗽痰黄者加知母、黄芩、柴胡、浙贝母、杏仁清肺化痰;鼻塞者加苍耳子、辛荑、黄芩。
贾长文[3]以银翘散作为治疗组,四季抗病毒合剂作为对照组进行了120例风热感冒患者疗效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发热91.3%,咽痛94.8%,鼻塞83.7%,咳嗽55.3%,头痛92.6%;对照组有效率为发热90.7%,咽痛93.5%,鼻塞84.2%,咳嗽53.3%,头痛91.5%,提示银翘散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相关症状均有效,尤其对发热、鼻塞、咽痛、头痛症状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2薄荷饮
薄荷饮药物组成为薄荷15 g、黄芩20 g、黄芪30 g、丹皮20 g。煎服法:每剂用清水700 mL煎至约200 mL,去渣取汁,温服;隔8 h后翻渣再煮1次,每日2次口服。
董名扬[4]以薄荷饮为治疗组,桑菊感冒片作为对照组进行了90例风热感冒患者的疗效研究。桑菊感冒片药物组成为桑叶、菊花、连翅、薄荷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结果显示,服用薄荷饮3 d 后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服用薄荷饮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眼花、大汗、腹痛、腹泻、口渴、四肢麻木、心率缓慢、昏迷等不良反应,且无中枢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该药对人体无毒性作用。
3双金颗粒
双金颗粒组成有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赤芍、柴胡、秦艽、荆芥穗等。5岁以内,每次5 g;12岁以内,每次10 g。每日2次口服。
赵方[5]以双金颗粒为治疗组,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作为对照组进行了102例小儿风热感冒疗效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疾病疗效与中医证侯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0%和91.67%,且治疗后血、尿、肝肾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异常,使用较为安全、无不良反应,说明双金颗粒治疗风热感冒安全有效,且优于对照组。
4柴石解毒汤
柴石解毒汤由柴胡10 g、石膏20 g、羌活20 g、葛根10 g、甘草6 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
刘国安[6]运用自拟方柴石解毒汤治疗风热型感冒45例,并与清热解毒口服液治疗45例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91.1%,抗感清热胶囊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5 g、黄芩9 g、白芍9 g、半夏9 g、枳实9 g、大黄6 g、生姜15 g、大枣4枚。年龄<5岁者用原方剂量的1/3,>5岁者用原方剂量的2/3,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大便秘结者大黄后下,如1~2剂后大便变软或稀薄,改为同煎。鼻塞重者加细辛;咳嗽、咯痰加浙贝母、杏仁、紫菀等;咽喉肿痛加皂角刺等。根据年龄调整剂量,共用3剂。中药煎剂口感差,不易为患儿接受,遇此可用蜜调或分少量多次啜饮。
张焕军[7]以大柴胡汤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84例)用小儿感冒冲剂,补液、抗炎(阿奇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62例,显效率为79.48%,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显效44 例,显效率为52.38%,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8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双清合剂
双清合剂药物组成为郁金、金银花、连翘、藿香、连翘、广藿香、知母、大青叶、地黄、桔梗、甘草、石膏。每次20 mL,每日3次口服。
张琳[8]以双清合剂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予精致连翘解毒片,观察两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双清合剂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用、起效快、疗程短,不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
7清开灵制剂
清开灵制剂的主要成分为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
李雅琼等[9]用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风热型感冒高热(治疗组,25例),以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肌内注射做对照(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120 min后体温下降明显,但随后体温反跳,至240 min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120 min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且无反跳现象。
8金鱼柴胡汤
金鱼柴胡汤方药组成:金银花、鱼腥草、柴胡、黄芩、生石膏、党参、黄芪、半夏、生姜、大枣。水煎服,每日3次。服药快者2剂热退,发热体温达38.5 ℃,持续2~3 d不退,取大枣,重用生石膏。
安承先[10]以金鱼柴胡汤为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进行了小儿风热感冒30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比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口服金鱼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疗效肯定,口感好,无胃肠反应。
9解表清热汤
解表清热汤组成:羌活30 g、柴胡20 g、葛根20 g、黄芩30 g、生地30 g、板蓝根60 g、百部20 g、桔梗20 g、生甘草10 g。水煎服,一剂两煎,一煎加水500 mL,浸泡15 min后煎至150 mL,二煎加水500 mL煎至150 mL,两煎药汁混合,每次温服80~100 mL,每日3~4次,每日1剂。陈名贵等[11]用解表清热汤治疗风热感冒100例进行观察疗效。结果显效50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各症状有效率为发热92%,恶寒95%,头痛身疼96%,咽痛92%,咳嗽69%,鼻塞涕浊94%,口干而渴98%。说明本方对风热感冒或同时伴有少阳证的患者效果较好、疗程短、退热快,平均退热时间为1.5 d,其退热速度比银翘散快,效果比单纯用西药好,且无不良反应。
10愈感解热汤
愈感解热汤处方:荆芥10 g、防风10 g、羌活15 g、独活15 g、蔓荆子15 g、野菊花10 g、玄参15 g、苍耳子6 g、薄荷10 g。伴咽痛者,加半枝莲30 g、蝉蜕10 g;伴咳嗽者,加前胡15 g、炒紫苏子10 g、炒莱菔子10 g;有便秘者,玄参加至30 g。如1剂药服完而热未退,可继续如前法煎服第2剂、第3剂。热退后可恢复通常服药方法,即药液分两份,早晚各服1份。
孙晓春[12]以自拟愈感解热汤治疗重症感冒(风热犯表症)患者62例,观察疗效。结果62 例患者中,服药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49例,48 h内恢复正常者11例,尚有2例治疗48 h后体温分别降至37.8 ℃和37.6 ℃。继续服药至第3日,全部恢复正常。治疗3 d临床痊愈者55例,显效3例,有效4例;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1三阳退热胶囊
三阳退热胶囊由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石膏、青蒿、薄荷、芦根等组成。每次5粒,每日3次。
郑彩霞和刘振安[13]以三阳退热胶囊为治疗组,银黄胶囊为对照组,观察三阳退热胶囊治疗风热感冒4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82.5%)和对照组(85.0%)总体疗效相近(P>0.05),但治疗组发热、恶风、头痛口干、咽痛汗出等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三阳退热胶囊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不良反应。
12疏风解毒胶囊
疏风解毒胶囊药物组成: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每次4粒,每日3次。
奚肇庆等[14]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13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退热作用。患者服药前平均体温为38.35 ℃,服药72 h后平均体温为36.86 ℃,退热率为90.77%。即刻退热39例,占总病例的30%。服药1 h体温与服药3、4 h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2 h体温与服药3、4 h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3 h体温与服药4 h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解热时间为20.5 h。
13小结
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90%由病毒感染所引起[15]。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中医治疗旨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且近年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既能抗多种病毒[16],又能抗多种细菌[17]。近年来常用的中药制剂中多以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等为主,治疗风热感冒效果显著。
金银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18]。连翘其性微寒,味苦,归肺、心、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19]。柴胡苦辛微寒,透泄和解半表之邪[20]。黄芩苦寒,清泄半里之邪[21]。以上药味多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等药理作用,从而能够治疗风热感冒。
然而,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药物筛选及临床疗效观察,而对中药药物有效成分、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加强对中药药物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以进一步促进中药更好地防治风热感冒。
参考文献
[1]李家邦,高鹏翔.中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136.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0.
[3]贾长文.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63.
[4]董名扬.薄荷饮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8):153-154.
[5]赵方.双金颗粒治疗小儿风热感冒102 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4):48-49.
[6]刘国安.柴石解毒汤治疗风热感冒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0):1197.
[7]张焕军.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72.
[8]张琳.双清合剂治疗风热感冒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01.
[9]李雅琼,申艳梅,夏进娥.清开灵保留灌肠治疗感冒高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0):653.
[10]安承先.金鱼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30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0):85.
[11]陈名贵,朱宣明,周建忠.解热清表汤治疗风热感冒100例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71-72.
[12]孙晓春.愈感解热汤治疗重症感冒6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97.
[13]郑彩霞,刘振安.三阳退热胶囊治疗风热感冒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97-1398.
[14]奚肇庆,周建中,梅建强,等.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162-164.
[15]陈筱云,乔模,王芨,等.清热解毒、宣降蕴热法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 (7):417-418.
[16]陈丽琴.抗病毒类中药应用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4):571.
[17]蔡燕,邢艳,谢文光.中药抗菌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9-10.
[18]杨鹏.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4.
[19]胡静,马琳,张坚,等.连翘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2,10(10):760-764.
[20]牛向荣.柴胡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09,12(9):1310-1312.
[21]尹华熙,白筱璐,邓文龙.黄芩的解热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51-53.
摘要: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90%由病毒感染所引起。西医药对病毒性感冒无特异性的疗效,故开发出高效、经济的中医方药是当务之急。研究发现,中药制剂中的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等药味治疗风热感冒效果显著。因此,中药应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今后应加强对中药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且研制出更多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抗风热感冒现代剂型。
关键词:风热感冒;中药;治疗
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Common Cold of Wind-heat TypeWANGShu-meia,LILing-xiab,LVZeng-lub.(a.DepartmentofClinicalPharmacy,b.HospitalOffice,CangzhouPeople′sHospital,Cangzhou061000,China)
Abstract:Cold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clinical,and 90% of colds are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Western medicine has no specific effect on viral influenza.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ind effec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the diseas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such as honeysuckle,weeping forsythia,radix bupleuri,scutellaria baicalensis,radix isatidis,have remarkable effects on cold of wind-heat type.There are expansive pro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cold of wind-heat type.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studies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n order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and safe modern formulations against cold of wind-heat type.
Key words:Cold of wind-heat typ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收稿日期:2013-08-26修回日期:2014-10-08编辑:伊姗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6.045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5)06-1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