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玲
摘要: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有对学生有利的一面,也有着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规范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20
当今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垃圾,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两大重要责任,二者相辅相成,没有德育渗透的教学是不完善的。因此,教师有责任一方面做好传经送道工作,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内容与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情操和信息素养。
一、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技术的课程操作性强,具有实用性,深受学生喜爱。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手段,是现代人的必备社会能力之一。教师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单一传授知识不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有意识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习正确地使用并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增强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有政治敏锐度,积极发挥信息传播的正能量。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既要传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促进个性发展,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将德育渗透于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呢?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师生之间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达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爱生尊师、相互配合,教学相长、共创共享,心理相容、互相接纳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性差异,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德育中来。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讨论的情境,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赞扬,树立正确向上的心态。比如,“回答得很好”“非常正确”“想法很独到”等等,对于回答时出现的偏颇,应因势利导,积极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被尊重、被认可、被鼓励的感觉。
(二)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坚持在职学习,参加继续教育,为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读书,拓宽知识视野、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从而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课前教师要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教育。
(三)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行为规范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特别是在上机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上课时要排队进入,编号入座;不随意更改删除电脑里的文件;不可以将外来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带入机房,避免将外来的病毒、游戏带入机房;机房内保持安静、禁止喧哗;下课后把椅子摆好,整理好物品,保持机房整洁等等。例如,在使用完计算机后,有些学生会直接按关机键来关闭计算机,教师要告诉学生,要科学合理使用计算机,避免不当操作对计算机带来的损害,以致造成数据丢失。
另外,教师的规范操作演示和良好行为的引导,对学生形成良好信息技术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初一上册“当好小主人—管理文件”一课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为文件取个好名字、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时,注意保存的位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的好习惯。
(四)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
1.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一课时,要介绍我国计算机及软件的研制开发情况,譬如我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巨型计算机研制、“天河一号”或者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向学生介绍这是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树立民族自豪感。还要使学生知道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在学习“计算机病毒与木马”一课时,重点向学生介绍我国研发的“江民杀毒软件”,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2.软件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习软件时,要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及社会时事相关的主题,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并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观点作评论。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渗透热爱校园、热爱班级的教育,让学生画一幅以“热爱校园、热爱班级”为主题的作品。在学习电子报刊时,可以以“绿树保卫战”“科技改变生活”“吸烟有害健康”“远离战争”等作为主题。这样学生在完成幻灯片技术操作的同时,对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在学习“文本信息加工”时,提到文字的起源与中国书法,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汉字的创造蕴涵了民族智慧之精华,感受到我国书法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在学习EXCEL表格时,教师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向学生简要介绍祖国宝岛台湾的八个著名景点的情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使学生在共同执行任务的同时,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自学、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教育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有大量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有益信息,也泛滥着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端正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并教会学生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网站和论坛,教会学生上网的方法和技巧,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网上查找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对于网络,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醒学生有关个人隐私的资料不能在网络上发布。在引导学生完成作品时,教师应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参考网络上已有的作品,从中获取灵感,但不能照抄照搬。在上机操作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主题,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并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完成作品。教师对于原创性好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对于存在照搬照抄行为的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