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2015-12-09 08:23张争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8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西北地区大学生

张争光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二孩新政背景下社会经济因素对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为该地区人口规划、教育、就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尽管国家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是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和自身经济条件明显抑制了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大学生自身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结构转型不断改变着大学生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关键词:西北地区;大学生;生育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83-02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使我国共计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一个愈来愈严峻的现实问题也逐渐显现,那就是长期的低生育率使得人口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发展态势。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首次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劳动适龄人口群体的不断萎缩和快速老龄化势必减缓经济增速,带来诸多的严重的社会问题。2013年党中央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有利于稳定社会和促进国家进步的重要政策措施,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生意意愿的热烈探讨。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扩招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快速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提高自身学历水平的机会。截止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预计2020年可达到40%。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独立、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异事物,他们关于生育问题的意愿、观点、看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主流社会的生育行为和生育政策,从而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西北地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区域的潜在生育群体,开展针对该群体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可以为西北地区未来人口规划、教育、就业政策调整提供有价值的讯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生源主要来自西北五个省区,占到样本总数的82.2%,其余来自四川、贵州、湖南和河北等省份。其中农村占到72.2%,城市占到27.8%。年龄跨度为19~26岁,以20~24岁居多,为95.1%。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到96.3%为主,少数民族有藏、回、维、壮和蒙古族等。本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共抽取200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32份。其中男生559人,占被试总数的30.5%,女生1273人,占被试总数的69.5%。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问卷》,问卷题目的设计以查阅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经过讨论和访谈,再由专家论证以确认具有较好的效度。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生育动机、理想生育数量、生育性别偏好、理想生育时间、子女教育期望等六个方面。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调查过程中要求被试当场作答,使用统一指导语控制情境,当场收回调查问卷。以统一标准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采用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有无生育意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73.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生育意愿,选择不想生育的比例为11.4%;生育意愿不确定的比重较大,占到了14.8%。不愿生育和意愿不明确的大学生人数总计占到26.2%,折射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生育持有消极,甚至否定的态度,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相关调查数据10%。不愿生育的理由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工作压力占35.2%,养孩子费用太多占20.5%,居住条件占15.1%,怀孕、生孩子太痛苦占10.2%,不喜欢孩子占8.2%,想保持身材和身体状况占6.3%,其他因素不足2.0%。数据反映来自工作、经济收入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

2.生育时间。在校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调查显示:近三成的大学生选择在毕业三年内结婚,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选择在30岁以前结婚,30岁以上结婚和不确定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不到10%。预期生育年龄调查显示:59.6%的大学生选择在30岁以前生育,选择30岁以上生育的为15.8%,不确定的为24.6%。尽管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都将进入生育黄金期,但近1/4的调查者仍然不明确地把生育计划列入人生规划,其中的理由和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发人深思。

3.理想子女的数量。在不考虑生育政策等因素的调查显示:79.8%的学生希望未来拥有两个孩子,希望生育1个子女的有18.1%,希望生育3个及以上的比例不到2%。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子女数为1男1女的人数占到选择生育总人数的69.5%。考虑现行二孩新政及经济社会因素影响,53.9%的独生子女大学生选择生育二孩,28.8%的大学生选择不会生育二孩,15.3%的大学生选择不确定。同样考虑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对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开展调查,35.5%选择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44.7%选择不会生育第二个孩子,19.8%还有人选择不确定。对比来看,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有明确生育二孩选择的大学生的总数明显减少,这说明单独二孩新政的实施,在大学毕业的人口群体中不会出现社会各界所担心的明显的生育高峰。另一方面,如果全面放开“二胎”,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也不会达到国际公认的2.1的人口更替水平。

4.生育性别。在考虑生育政策限制的情况下,选择生育1孩的被调查者中,生育男女均可的人数占到生育1孩总人数的65.2%,选择生育1个男孩占到生育1孩总数19.2%,选择1个女孩的占到15.5%。这些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子女的性别没有特别的偏好,明确选择男孩偏好的比女孩有微弱优势,但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校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较小,同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希望选择在城市就业,故而对男孩的偏好并不突出。endprint

5.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调查大学生对未来子女教育期望如下:61.4%的大学生期望子女能根据个人能力,尽力读书就可以,23.6%的大学生期望子女出国留学;8.5%的大学生期望子女达到研究生学历;6.7%的大学生期望子女学历达到本科。随着后学位时代的来临,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子女的教育期望和发展表现出理解与宽容,注重其自身的选择,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但核心要求其必须尽心尽力,认真努力,这一点确实是新时代的教育期望的一大特点。

三、影响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就业压力抑制大学生的生育意愿。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逐步上升,2014年已达到727万人,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却并未高速增长。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比前些年相比显然增速大幅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西北地区对于外资和合资企业吸引力不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数量有限,能大批吸纳毕业生的大型企业少,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但该地区的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却并不低。在此就业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按自己的意愿结婚生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太现实的。

2.经济条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和生育是大多数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父母在决定是否生育孩子、何时生育以及生育数量时,将不得不考虑生育成本。生育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所谓直接成本是指生育一个孩子所需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和婚姻费用等所有费用的直接支出;而间接成本则是指父母抚育孩子时消耗的时间精力、丢失的工作机会和减少的收入等。相关生育调查显示,在中国生养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到18岁,从怀孕、生产、教育、生活等费用共计“刚需”49万元。如果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以2013年西安城镇居民的平均年工资收入才36100元来计算,一对夫妻不吃不喝需要工作7年。然而实际上的花费还远不止这些,比如说间接的经济成本,包括母亲从怀孕开始要孕期检查,在生育的时候要住院,可能因为请假而损失工资。如果综合计算的话,生育成本远远不止49万元。

3.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生育观。由于所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学生跟普通社会群体的人生观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肯定了生育的必要性,但他们认为孩子对于家庭的传宗接代和增加劳动力的效用虽然存在,但在实际上已经非常的弱化。随着养老社会化的实现,子女的养老功能逐渐降低,大学生群体对自己的时间、精力、经济、情感投入比例与以往不同。特别是女大学生,她们渴望自己的未来不再固守生儿育女、料理家务这一传统,希望能减轻生儿育女的负担,拓展人际交往活动的空间,提高夫妻自身生活品质。他们在选择生育的同时,希望能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完整幸福的人生历程,认为应该把一部分精力和金钱投入在孩子身上,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才是自己的最高追求。

4.劳动力结构转型影响大学生育观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速逐步下降,劳动力结构面临巨大挑战。新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对优秀人才标准的转变,重复性的熟练体力和脑力工作将会不断被替代,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并能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模式的创新型人才才是未来最稀缺的资源。在此大背景下,大学生将更加重视孩子生养的质量,认为应当把时间精力和家庭财力尽可能地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尽可能使其接受优质的教育,直至培养成年并独立生活。也正是这个原因,大学生在注重未来子女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自然会减少对子女数量的关注。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西北地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大学生之歌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