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

2015-12-09 01:26六头牛阿友
中华环境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市集农夫有机

六头牛 阿友

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

六头牛 阿友

如果一个母亲从不给孩子买超市里的零食,也从不给孩子打针吃药,几乎不到外面餐厅吃饭,你会不会觉得她很另类、很大胆?

张映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按照这套方式养育了两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她从发起国内最早的有机农夫集市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主妇在家庭购买上起到的社会导向作用渐渐在国内显现。

寻找真正的食物

1964年,张映辉出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市的连珠山镇,198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4年学成毕业后,不安分的张映辉赴英国做访问学者。后来,她成了家。由于丈夫常在不同国家工作,婚后的张映辉开始当起全职家庭主妇。

在国外生活期间,她第一次接触到“有机食品”这个新名词,触动了她孩提记忆中对大自然最原生态食物的甜蜜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家乡富足的黑土地却源源不断地“哺育”着最自然的食物;“记忆中,我们吃的都是应季的食物,春天挖野菜,初夏采野草莓和黄花菜,夏季和初秋则是各种种植的蔬菜和水果,还可以到湖里捕野生鱼,秋天除了收获粮食和菜,也采摘一些野生的榛子、蘑菇等,冬天吃的是秋季储存菜和腌酸菜,还可以自己发豆芽,并在木槽里栽蒜黄。”

2001年5月,大儿子昆仑在意大利出生,张映辉收到了婴儿食品公司的免费礼包,里面有几个小瓶装的胡萝卜泥。尝起来甜丝丝的,但完全没有新鲜胡萝卜的味道。当时她就决定,永远都不让孩子碰这些所谓的婴儿食品。

凭着对食物味道的记忆和理解,张映辉开始为孩子和家人找寻食物,由此她摈弃了一切加工食品,保证家庭所有食物都是自己在家中用最新鲜食材现做现吃,甚至连孩子的零食都自己亲手做。在张映辉看来,那才是真正的食物。

丈夫的工作流动性大,意大利、英国、巴基斯坦、中国都曾是他们的家。随着小儿子德伦的出生,小家庭也发展成4口人。2007年到2010年,他们一家恰好在北京生活。为了给孩子找到健康干净的有机食材,张映辉将北京有机农场翻了个“底朝天”,她全身心投入对中国有机产业的独立走访和调查,并提出追求自然生活方式的理念。

张映辉每到一个农场,农场主都非常意外。这个留着齐耳短发、戴着一副老式大圆眼镜、身着灰青棉布中式对襟小袄的瘦弱女子说话非常直接,她的探索和她的打扮一样与时代格格不入。不过他们也不能否认张映辉身上散发着一种亲切质朴的气质,本能地乐于和她交流探讨。

现代都市不乏和张映辉一样怀念纯天然绿色“乡间土味”的人。于是, 2010年初,46岁的张映辉在一家网站开了一个叫“自然之子”的专栏,客观介绍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有机农场和坚持不用农药化肥的农户。这些都是她曾经耗费精力财力一家家去探访、购买、品尝过的地方。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张映辉自然更关心国内有机农业发展,经过3年摸索,2010年5月,她主动将这些有机农场联系起来,促成了北京第一场有机农夫市集。农夫市集开市比较随意,时间和地点通过微信微博发布。“严格意义上的有机产品是需要通过官方认证检测的,但我们规模产量非常小,加之认证程序烦琐、费用奇高,所以没有去做检测。市集上,人与人都是通过直接对话交流,通过人品来判定物品可信度。”张映辉解释道,和她一样,市集上很多农户也是“不务正业”,“不少农户是教授、金融、地产、IT界的巨腕,做农业大多不以赚钱为目的,仅仅是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崇而已,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作假。”

农夫市集经过网络持续发酵,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一线都市办得风声水起。一到周末,精英们带着自家有机蔬菜、香草香肠、有机大米等,乘飞机坐高铁,参与大江南北火热的“农夫市集”活动。到2015年8月,仅北京就已连续举办了农夫市集130多届,参加的农户和商户近60家,赶集人数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现今5000多人。尽管有机食品并不便宜,但张映辉算了一笔账:“我们一家4口购买有机食材约占月收入的1/4~1/3,但吃是健康的基础,孩子不需要去医院看病,自己能通过吃来保持健康是不是也在为社会做贡献?”

首先是用典修辞格的使用。“水向东流”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典故的使用,表现了主任公内心无限的愁苦。

有机农夫市集发展到现在,它的使命已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口腹安全了,更大的使命是关注生态农业和“三农”问题。“只要种植户做到了不用农药化肥,哪怕达不到有机的标准,我也会发动更多人用购买的方式支持。”张映辉说。

2013年底,她从伦敦回到北京,要拍一部带有反思特质的有关有机农业的微电影。“这次自费筹办微电影的拍摄,主要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机农业到底能不能养活中国人?拍这个电影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确切答案,能或者不能,而是以这个为契机,引起社会关注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张映辉看来,养活和养好是两回事,“有机农业能不能养活中国人不能确定,但是可以努力;养好的标准如果是满足人无限欲望的话,我觉得肯定不行。”

自觉觉人的自然生活

选择吃原生态食物,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对孩子顺其自然的养育,则是对生命的又一种高度负责与尊重。

回国后,张映辉常在大小医院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到换季或气候突变,医院里输液的孩子人满为患,就连一些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头上或脚上也插着针头。作为两个儿子的妈妈,张映辉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她本人却“独创”了另一套育儿方式。

说来令人不可思议,张映辉从怀孕到现在十几年了,本人从没有打针吃西药,她的孩子也没有。昆仑5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夜晚高烧到39℃,但她没有立即开车去大医院挂急诊,而是选择物理降温,反复耐心地给孩子用温热湿毛巾敷头擦身子。高度紧张的丈夫甚至发火质疑她的处理方式。坚持了两天之后孩子奇迹般自行退烧了。

为什么敢这么“大胆”?张映辉解释,孩子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机制启动,正与病毒细菌激战,大多都会自退。只要不是长期低烧,也没有烧到昏厥,而孩子平时身体素质过硬的话,一般不用过分担心。

张映辉很清楚,没有哪个健康的孩子不生病,两个儿子每年都会感冒、腹泻、发烧几次,这都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只有症状相对比较严重时,她才会给孩子用点中药。

由于她和孩子几乎从不上医院,一度惊动当地医疗行政机构专门派员上门调查原委。现在孩子大了,发烧感冒的次数越来越少。从小到大,两个孩子从不碰现成的婴儿食品,也一直都不挑食,而且非常有耐力。张映辉常带孩子们一起爬山,可自己总远远落在后面,儿子们可以爬山一整天始终保持旺盛精力。

作为自然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十几年来,张映辉全家从不使用塑料一次性用品和化学洗涤用品,不吃任何加工好的食品,家人穿着尽量选用易分解的棉麻制品。张映辉用白醋和小苏打调制成洗涤液清洁抽水马桶,用天然茶籽粉清洗锅碗瓢盆,用无患子果皮自行加工成皂液清洗衣服和头发。

有了这些生活的积累,2013年底,张映辉写成《自然生活:养育健康的孩子》一书出版,书中详细纪录了她在育儿过程中,如何在孩子不打针吃西药、不买超市零食、不看电视等前提下打理孩子的饮食起居,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灵活的动手能力。这本书影响一大批读者,成为自然生活的忠实追随者。现在,孩子大了,张映辉也没有选择继续工作,而是大力推广自然生活的理念。如今,她还在义务给北京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孩子做有机午餐。

“可能这是因为爱,从爱自己的孩子开始,对环境、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有所认识和反思,最后是一种责任感,自觉觉人。”张映辉正是带着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修身济世精神,在给自己寻找到一种负责任的简单生活方式,开辟一片宁静的心灵“世外桃源”的同时,不忘努力影响周围人生活。

猜你喜欢
市集农夫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古味市集
躺在树下的农夫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市集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