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生活化教学带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

2015-12-09 23:55:10肖秋芝
人间 2015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感生活

肖秋芝

(吉林省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小学,吉林 和龙市 133500)

如何把生活化教学带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

肖秋芝

(吉林省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小学,吉林 和龙市 133500)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且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化的教学也有效改善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剂新鲜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主要指的是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时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如下几点分析: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说苑·杂言》),陶行知老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这些名人名言都形象生动地阐明了语文学习与实践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是本文将要阐述的。

一、语文课堂生活化能丰富学生人文精神

早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导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上,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生活化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其教学触角逐渐延伸到学生的生活领域之中,而且还彰显出富有活力的人文气息。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把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内在需要调动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荔枝》一文时,文章中“当‘我’买了荔枝回来后,但是不敢马上拿出荔枝,而是趁着妈妈高兴的时候才拿出来”这一情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而且很多学生也都有过类似于作者的这种经历,也都跟作者一样,有过“害怕”体验。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展开教学。并提问:文章中“我”的害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时候,学生们也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妈妈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作者害怕妈妈的责怪,赶忙打断了妈妈的话。此时,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把妈妈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最后,再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作者的情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这时候,学生们个个投入其中,读得声情并茂且有声有色。对妈妈的敬爱之情也都油然而生了。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时,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内容结合在一起,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又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领域。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去寻找与教学内容相似性或者相对性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迁移或者对比中加深自身的情感体验。在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生活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应该倡导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讲授《生命桥》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动物在濒临绝境时所做出的惊人的抉择,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情境说起:“同学们见过动物逃生吗?它们是如何逃生的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各自的见闻:“壁虎被天敌抓住时会挣断自己的尾巴逃走。”……这时,教师则可以顺势迁移出新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结合在一起便水到渠成了。“当一群羚羊在后有猎人追赶,前是万丈深渊时,它们以牺牲老羚羊的精神来保全小羚羊的安全,这是多么令人痛苦的抉择呀!”在接下来的感情朗读中,孩子们也都带着一种悲壮的情感去朗读,真切感人。在这一教学中,学生既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迁移,他们的情感也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下得到升华。

由此可知,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在一起,既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而且还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之目的。

三、链接课外阅读,走进生活

俗话说一堂课的终结则是另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始。一节高效率的课结束后,学生一般都会意犹未尽,而且还利于在课下交流彼此的阅读乐趣。这也表明,文本需要适当拓展,需要适当延伸,而且还需要教师顺势把课堂教学活动推向更高远的巅峰。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此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让阅读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语文在生活中发挥出它独具特色的魅力。

例如,当学习完《找春天》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描写春天相关的经典诗文或者材料等,开展课外诵读;当学习完《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后,也可以推荐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寸草心——我的母亲》,供学生阅读;当学习完《难忘的泼水节》这一文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后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围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活动展开拓展性阅读,在拓展性阅读中,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加强他们的语言领悟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方式去体验实际生活。而且还利于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使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而且还充满韵味。

[1]廖春燕.建立小学班级语文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J].新课程:小学,2012(12).

[2]向才军.故事教学法在听障儿童语言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03).

[3]苏保环.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2).

[4]周慧霞.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谈小学语文课程生活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3).

[5]何进明、李列三.小学语文新课程下生活化教学拓展[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9):57.

G623.2

A

1671-864X(2015)11-0050-0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感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