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实验与医院PACS系统联合的教学新模式探讨
王东旭,李广微,杜有利,张楠,冯立民
(齐齐哈尔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探索学校解剖实验和附属医院PACS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在学校、医院设立并开放PACS系统实验室,通过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授课,实现基础解剖实验与临床PACS系统实验相互穿插的教学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影像专业大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实践读片能力及科研能力。
关键词:解剖实验;PACS;医学影像;院校联合
收稿日期:2014-09-2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567);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教研项目(JY20141067)、(JY20141068)
作者简介:王东旭(198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主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骨关节疾病、腹部疾病影像诊断及PACS系统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冯立民(196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及相关教学工作。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52
中图分类号:G434
The New Teaching Modes of Cooperation
of Human Anatomy Experiment and Hospital PACS
WANG Dong-xu, LI Guang-wei, DU You-li, ZHANG Nan, FENG Li-m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New teaching mode of the colleges anatomy experimen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ffiliated hospital PACS system is explored, PACS system laboratory of colleges and hospitals is open. Through the basic and clinical teachers’ teaching, realizing a new method of teaching of the basic experiments to interlock clinical trials of PACS system, further, improving the image thinking, read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human anatomy experiment; PACS; medical imaging; hospital college cooperation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DR、CT、MRI等影像科数字成像技术的推广,极大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1],这也对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模式及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时间短,学生对单一解剖系统、单一解剖层面的机械性记忆,缺乏立体动态的记忆[2],虽然现有的解剖实验课与影像专业课程相对应,但是实验课设计项目和内容固定,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根本没有理解掌握知识[3],解剖实验中的系统知识和断层知识很难与临床影像解剖完美结合,学生缺乏对影像解剖知识的理解[8],导致影像专业学生的实践读片能力下降。
针对现状,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与附属医院影像教研室联合,对大三学生新开设《解剖实验与PACS影像的比较》选修课,将解剖实验中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引入PACS系统中并进行比较,由学校基础教师联合临床教师整合资料进行授课,把临床应用影像引入解剖实验教学中,构建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主旨在促进影像学专业的建设,提高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实践读片能力及科研能力[4]。
1解剖实验教学方法、内容的优化
1.1优化解剖实验教学方法
解剖实验课教师要不断优化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坚定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消除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恐惧、怕脏等心理[5],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为了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每次解剖实验课后写出解剖尸体过程中遇到的操作等问题并上交给教师,教师从中选出典型、多发问题,交给下一批的学生讨论,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并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教师把经典问题保留下来,并逐渐编入以后的课程中,又如,血管神经走行及断面解剖的比邻关系非常难记忆,学生在解剖尸体过程中,编写出许多顺口溜,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及认清解剖关系。许多问题经学生解决后,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1.2增设PACS系统实验,接近实战培养临床诊断思维
增设PACS系统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学资源包括三方面[6]:人力资源,如教师;空间资源,如实验室;时间资源,如学生空闲的时间。以几个器官系统或几个部位断面的解剖实验课结束后,增设一次PACS系统实验课,让学生建立起从系统解剖到断面解剖,再由解剖反映到影像图像上的能力,培养临床诊断思维。
PACS系统实验课教师由附属医院影像科教师担任;场地设在学校内建立的PACS系统实验室;学生周三下午为课余时间,可以满足增设PACS系统实验的时间要求。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增设的实验课程,实行参加的学生期末成绩加分的措施。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数字化和网络化互动发展的缩影,用图像服务计算机、影像工作站、专业二维三维软件来实现医疗图像的保存、管理、分析及诊断,以取代传统胶片库[7]。PACS系统不仅为学生提高影像学图像,还提供了完整的临床病史资料及其他检查结果[12],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观提供帮助。学生可以针对解剖实验课的问题,如食管的解剖比邻关系及临床食管异物的位置等问题,都可以通过PACS系统先查询相关患者病史资料,如搜索出食管异物患者,再观看此患者食管钡剂造影片子,然后看到临床诊断,最后调阅手术记录或病理报告,其过程接近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学生在解决解剖问题和培养临床诊断思维的同时,不断验证自己的临床诊断结果,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临床教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及解决解剖实验课中有关临床的问题。
2依托院校联合,探索解剖实验与PACS系统教学新模式
2.1在学校内建立PACS系统实验室
基于传统解剖实验课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医院影像科PACS系统难以与学校图书馆连接,齐齐哈尔医学院技术学院2012年6月花费260万元建立实验网络技术平台,现有服务器近40台,采用2台8610交换机做为核心设备,3台7606和2台57系列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出口路由采用的是锐捷的NPE50-40可以提供≥200万并发NAT会话数量,2台1600防火墙分别放在出口和服务器群前面,保证网络安全,采用3台IDS设备很好的保证对异常流量的监控,以4大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和工具(P2P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协同交互技术[CSCW]、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基于DICOM3.0标准的影像传输与处理技术)。8月份购置了计算机和微机桌椅并对实验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建立了我省西北部地区首个“PACS”教学系统实验室,此系统是在附属医院的PACS和RIS系统之上进行研发的“PACS”教学系统,该系统与附属医院进行无缝对接,能够实时的将医院的影像资料同步传输到学校PACS实验室,能实时调阅典型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图像和报告等,教学图像资源分X线、CT、MRI、核医学、超声5大类,各大类按人体解剖系统分9个部分;数据库内录入了3万余幅图像及文本资料,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 实行内网完全开放,方便学生上网实验,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形成了一个开放、仿真、资源共享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用PACS系统学习、科研。
学校在医学影像专业的大三学生中开设了《解剖实验与PACS影像的比较》选修课,授课地点在医学技术学院PACS系统实验室,教师从医院PACS系统中下载原始容积数据,然后通过系统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图像,让学生多个角度了解人体各个解剖系统及断面的空间位置结构。教师下载符合教学目的的正常影像数据和异常影像数据,然后分别对比相应解剖实验中的器官系统进行讲授,让学生在正常影像与异常影像对比解剖学结构进行启发式教学、PBL式教学、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授课重点为以解剖示意图、塑化标本及尸体标本为线索,以影像断面解剖、系统解剖为教学重点[8],以PACS系统中的真实病例为扩展,加强学生对解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2在附属医院建立PACS系统教研室
附属医院在影像科建立了PACS系统教研室,对大四下学期在附属医院见习学生实施PACS系统全面教学,在PACS系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大二学习的解剖知识遗忘,所以在最后的8个学时的教学中,在学院解剖实验室有解剖教师讲授,临床教师把PACS系统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收集整理好,提前发给解剖教师,解剖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方法,以塑化标本及尸体标本为线索进行教学,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解剖尸体,学生自行研讨解决,在实地尸体标本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器官结构的连续变化规律,将解剖内容与PACS系统中图像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更好的适应现代影像学的发展需求。
2.3建立基础、临床联合教学的双师制度
通过医院临床教师与学校基础教师共同为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授课,逐步引入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临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为主题,基础教师为辅助[10],共同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把理论知识全面运用到临床工作中[11],建立了学生从系统解剖到断面解剖,再由解剖反映到影像图像上的能力。学校每年都开设卓越教师培训班,培训期间,临床与基础教师共同商讨教学计划、方案,编写PBL案例,为双师教学提供保障。
3校院联合拓展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展望
3.1依托医院患者资源,拓展学生实践读片技能及科研能力
解剖实验联合PACS系统的新型教学模式中,使学习的侧重点从单一的灌输转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PACS系统的海量存储功能,以及学生对系统内的诊断报告的学习,影像图像与解剖实验断面的对比,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读片技能[12]。学生也可以通过PACS系统给出的完整病例资料或者典型少见病例资料,结合并利用解剖实验课的内容,针对研究内容,仔细解剖尸体,进行总结研究,教师加以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3.2全面实行开放式教学
学校自2012年开始陆续对解剖实验室、PACS系统实验室全面开放,实验室开放不仅是仪器设备及时间上的开放,而且是对解剖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及研究课题的全面开放[13]。通过近几年的探索,解剖实验及PACS系统联合教学模式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类型的开放模式。针对二、三年级的影像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性、设计性解剖实验,辅以必要的PACS系统内容;针对四、五年级的影像学生,开放PACS系统实验室为主,开放科研性实验,辅以必要的解剖实验内容,使学生较早接触到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通过近几年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及实验室的开放,学校学生在2013年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技能大赛中取得团体三等奖,该校学生南聪敏荣获个人三等奖;在2014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获得东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游金辉,祝元仲,张小明.医学影像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在核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25-26.
[2]张士锋,王卿.加强解剖实验改革 提高解剖实验教学质量[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0):84-85.
[3]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 81-87.
[4]孙勇,夏晓玲,濮进敏,等.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医学影像学局域网教学[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43-45.
[5]周晓辉,王宏丽.模拟医院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149-150.
[6]文朝阳,韩玉英,孙林,等.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原理,2013,30(10):24-26.
[7]翟仁友,钱晓军,黄强.应用PACS/RIS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7(12):6-8.
[8]龚晓虹,徐霖,陈平有,等.数字可视化人体与医学影像PACS系统在断层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1025-1027.
[9]俞方,夏强,罗建红.借鉴美国医学教育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7.
[10]毛煜,张晓冬,郑杰民,等.浅谈科研素养 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54-457.
[11]王清河,谢利德,刘永平,等.模拟临床电子病例的医学实习生学习系统设计[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8):269-271.
[12]张金玲,刘白鹭,李萍,等.基于PACS网络的数字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111-112.
[13]洪庆华,徐正,秦璐璐,等.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反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01-103.
(编辑:赵伊昕)
简报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2014年中国期刊引证分析, 《西北医学教育》 杂志2013年度总被引频次为3,047(学科平均为1,102),影响因子为0.855(学科平均为0.397),他引总引比为0.92。
师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