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红星 魏志刚
防堵新闻重稿差错浅探
◎桂红星 魏志刚
受网络及智能手机等阅读终端的影响,纸媒发行量有所下滑,为求生存融合发展,平面媒体纷纷改版创新改革,实行总编辑负责下的主编制,加大新闻策划力度,增加新闻版,减少专副刊版,增加深度报道。版式也不断创新,增强视觉冲击力,报纸更好看了。主编权限增大,一些创新机制还处于磨合完善期。由此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不时有重稿出现,给报纸带来负面消极影响。
重稿差错是报纸宣传中的一种顽症,也是报业系统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老问题。虽然各级各类报纸都曾发生过重稿现象,但对重稿差错现象的探讨不够深入。新时期重稿差错频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所谓重稿,就是标题、体裁、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在同一天的不同版面或不同日期的报纸中重复出现。重稿差错既影响报纸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又浪费了宝贵的版面资源,容易引发读者的反感,给报社带来消极影响。
湖北日报目前发行量突破六十万,读者看报很认真,一些很细微的差错都难逃法眼,何况是重稿差错。有的读者以为是新闻资源不足,胡乱拼凑版面;有的读者指责工作人员不经心不严谨,大意失荆州。其实不少记者、通讯员的稿件因版面有限等原因积压难发,因为选稿是严格的,及时刊发不容易,所以重稿差错浪费版面资源是非常可惜的。上级宣传部门问责,阅评组、专家组评报,重稿差错一票否决。重稿现象暴露出各采编环节和管理机制中的漏洞。因此,记者、编辑、主编、夜班值班负责人及校检人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重稿差错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思想上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重视不够。重稿差错有点像交通事故中的空难,发生几率小,但后果很严重。也正是因为概率较低,部分同志对重稿问题的危害性认识得不深不透。一些人认为,报纸宣传只要抓住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导向正确,不犯政治性错误就可以了,其他问题都是小事。包括重稿差错,也认为无伤大雅。
其次,制度不健全,管理上有漏洞。在创新改革中,各项制度机制还处于调适期,有待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责任心不强,各环节各关口把关不严,沟通不够。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讯员一稿多投。
通讯员为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向多个版面、多个部门投稿。有的稿件分类模糊,或涉及多个领域、多条战线,被不同部门审签上栏,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重稿。还有的通讯员几天没看到自己的稿件见报,又会重复投稿,也增加了重稿的发生几率。
2.发稿流程有空隙。
现在各个版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发稿权限增大。从各个专业部门签发到主编库的稿件较多,如果主编只关注自己版面,或是主编之间沟通不够,也会造成重稿突围。
3.临时用稿易违规。
有一次,某版图片被一版征用,版面编辑请示主编补发图片。由于图片稿源不足,主编在自己的通讯员图片库里找到一张图片,没想到这个图片已经见报了,导致图片的重稿。现在主编责任重大,为了内容报道有好的反响而精益求精,在组版完毕甚至三校完成后临时换稿,这样的连升三级或空降的稿件因为缺少规范审稿流程,也容易导致重稿发生。
筑起防范重稿风险的牢固防线,根治重稿顽症,是平面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健全机制,疏堵结合,综合治理,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环节严格把关,力争杜绝重稿差错。
1.思想上高度重视。
重稿的危害很大,领导很重视,各相关人员应端正认识,把防堵重稿差错放在重要的位置,时刻要有防堵重稿的意识,绷紧这根弦不放松。这就要求我们报人多多看报、仔细看报,在处理稿件的时候,遇到似曾相识的稿件,一定要跟踪追击一查到底,在全媒体服务平台稿件管理系统或百度中搜索,也要翻看以前的报纸,不放过任何重稿嫌疑。
2.完善采投稿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管理。建立通讯员责编群,向通讯员明确告知,不能一稿多投或重复投稿,不用的稿件及时回复说明原因。对因一稿多投造成重稿差错,可考虑封杀一段时间或罚款以示惩戒。另外采前会统一调度,重大的突发新闻,不必多部门派记者前往,一来浪费人力,二来容易导致重稿。编前会用稿集体盯防,把防范关口前移。
3.流程严格把关。
采编人员在各自的工作环节要注意防堵重稿,从源头开始,通讯员、记者写稿时要注意,是否是旧闻;各部门主任、主编审稿时一定要有重稿意识,发现疑似重稿时,尤其是时间隔了几天的消息更要小心,一定要花时间核实,不能怕麻烦抱有侥幸心理,甚至认为后面还有很多环节防堵;主编临时用稿,更要慎重,按流程操作,避免忙中出错;版面编辑组版过程中,也要有重稿防堵意识,有疑问时要及时提出,多向值班领导汇报;校检人员更是得认真,最后一关,责任重大;新专设的总检查,要探索方式方法,总揽近期的报道内容,高屋建瓴,防堵重稿。与此同时,要完善全媒体服务平台稿件管理软件,使用过的稿件要有盖章标识。如果从源头治理,从流程规范,疏堵结合,层层把关,多管齐下,就可以有效防堵重稿差错。
4.校检应对措施。
校检是新闻出品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以前防堵重稿有碰运气的成分。三校时同一人幸运校对不同版同一稿件或隔天同一稿件才能防堵住,这种几率太小。现在有意识地为了加强防堵,专门在校检环节增设总检查岗,运行几个月来,取得了一定成效,把一些重稿防堵在见报之前。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感觉还有探讨空间。
一是运行机制。目前是校检人员轮流值班制,主要是对当天重稿进行防堵,但不利于隔日重稿的防范。可以考虑专门设置总检查岗,请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同志承担。
二是人员产生。校检人员承担这项工作有利有弊,利在由校检人员兼任节省人力,弊在非专职难以固化,效果上不一定有保障。可否考虑请退休的老编辑承担这项工作,他们经验丰富,新闻业务能力突出,对报纸也有深厚感情,可以发挥余热,更可缓解校检人员紧张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奖惩不均。按目前的考核办法,校检人员防堵一般差错奖励5元,出现差错,即使是连带责任也要扣罚50元,重稿方面有时只奖励50元,连带责任扣罚高达500元。由于重稿定义和标准不够明晰,在实际操作中易枉易纵,产生不少争议,也有一些困惑。
5.责任追究制度。
编辑部出台完善了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重稿差错从重处罚。追究处罚到各相关责任人,按责任大小处罚。由于重稿定义和标准不够明晰,在认定方面因人而异,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议。下一步还应细化重稿差错认定细责,一把尺子不枉不纵,才能心服口服,齐心协力。另外对各环节防堵住重稿隐患,也应予以重奖,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建立长效机制,标本兼治,流程规范,思想统一,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一定能把重稿差错防堵在见报之前。
[1]吴志坚:《筑起防范重稿风险的防线》,《中国地市报人》2012年6期
[2]袁海涛:《以高度责任感杜绝“重稿”现象》,《新闻窗》2009年第12期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