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日莹
街镇访谈:小古镇“写出”大文章
文任日莹
还记得儿时乡间的青石板路,绿树枝桠与溪流小河摩挲起舞,古旧的房檐,错落的别致小院,“记得住的乡愁”才是古镇最淳朴的影像。而曾几何时,古镇的别致开始被陈旧替代,古村落不断衰落的经济、人口的逐渐流失……
在古镇复兴这个课题上,江南镇深澳、环溪、荻浦、徐畈、青源闲置房的流转,“民宿第一村”环溪、 “休闲产业村”荻浦、 “艺术村落”徐畈,明确了招商创业方向;怀荆堂民国记忆咖啡吧、云夕深澳里等古建筑打造休闲产业点……龙门古镇的“互联网+”探索、古镇创客空间,则为当地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古镇复兴和二次创业这个课题上,古镇做的远不止这些。
桐庐县江南镇
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古村落5000个,占全部村落数量不足1%。这些村落文化底蕴深厚,也有别致的文化景观,但遗憾的是,一些古村落日渐破败甚至消失。江南镇的老村片区也面临空心化现状,近2/3的古建筑无人居住。您认为江南镇“空心村”出现的主因是什么? 这些古村落有哪些自然以及人文的区位发展优势?
施伟:“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务工或搬迁,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一种“空心村”现象。江南镇也不例外,尤其是古村落随着时代变迁,一方面,自然老化造成老房子的自然颓败和无力修复;另一方面,现代化发展进程对古村落构成压力和威胁。由于古建筑的特性,许多村民不能拆旧﹑只能建新,导致房屋越造越多,村庄越造越空。再加之村民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巢现象加速古村落的颓败。“空心村”的出现,衍生出土地荒芜﹑村舍闲置等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江南古村落地处桐庐县江南镇,位于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水系资源﹑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宗氏文化。古村落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末年,始于三国吴,兴于南宋,盛于明﹑清,是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区内有大规模保存良好的古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乡土民俗风情。2006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7年深澳村被建设部﹑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落境内自然景观优美,再加之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更是凸现了这一优势——“小河清清大河净,水碧山青如画屏”;且地处桐庐县域东大门,位于“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处于长三角地区1小时经济圈内,离县城11公里,距杭州40公里。交通便捷,水陆并举,深澳互通直上杭千高速,北有富春江四级航道经过,杭黄高铁在建。
2013年10月9日,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汪洋副总理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推广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环溪村﹑荻浦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全国样板推出,给江南古村落作了最好的宣传,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记者:江南镇空心村二次创业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其中都有哪些特色工作呢?
施伟:在空心村二次创业工作中,我们政府示范引导打造了创意“引爆点”,全面激活了投资商﹑本土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今年,怀荆堂民国记忆咖啡吧﹑云夕深澳里等古建筑打造休闲产业点,牛栏﹑猪栏﹑古建筑一时间成了“香饽饽”,引发了新一轮的热潮。村民“大开脑洞”,放杂货的地下室改造成了咖啡吧,闲置的阁楼改造成了日式范的榻榻米,以及“牛栏咖啡吧”“猪栏茶吧”等创意设计。
其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好商﹑招大商。对闲置的房屋﹑荒地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编制了专门的招商引资手册。今年以来,古村落共洽谈项目30余个,已成功签约三生一宅(荆善堂)项目﹑云夕深澳里(亦舍)项目,零碳“谜”度假营地项目﹑村里村外﹑浙大青源智谷项目﹑徐畈艺术村落﹑漫野度假高端民宿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独特风格的高端项目。如云夕深澳里项目的设计师是南京大学教授﹑国内知名建筑师张雷,利用闲置的以清朝建筑景松堂为核心的一个片区建筑高端民宿项目,目前一期已开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徐畈的艺术村落则位于徐畈村,以“中国美术学院桐庐艺术村落”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为特征的民宿产业和以时尚动漫为特色的智慧产业互动的两大板块,以此为基础形成徐畈“国际慢村”。还有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零碳馆的馆长投资的零碳“谜”度假营地,是利用高科技打造具有未来感的完全颠覆传统民宿形态的一个项目,建造50幢圆形球体生活体验馆,室内装饰﹑设施﹑服务等大都采用高新技术特制,值得期待。
施伟陪同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以及相关部门调研古村落工作(左三为施伟)
最后,我们全力扶持当地百姓利用闲置房屋进行创业。在县农办的指导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指导村里成立民宿协会﹑组建村级的旅游公司,专职负责这块工作。如环溪村的民宿集聚体建设从提出想法到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现场指导,仅一年余时间,由零到目前30余家﹑700余张床位。形成了“村委+农户”的一家亲民宿管理品牌,进行常态化跟踪服务﹑管理培训,组织走出去取经,请进来培训,实施常态化“店小二”服务,有效推进民宿规范化经营。目前,整个古村落景区共有民宿60余家﹑农家乐40余家。百姓还利用闲置的房屋进行土特产的制作﹑销售等,如环溪村民李富种起了观赏莲,酿起了莲子酒,做起了莲产业,在环溪莲子酒坊之后又开出了连锁店荻浦二娘酒坊。
牛栏咖啡(利用废弃的牛栏改建而成)/ 民国记忆咖啡
记者:“空心村”的二次创业对于江南镇古村落的有机更新,尤其是打造美丽乡村,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施伟:首先,我认为古建筑得到了实质性保护利用,古村落资源得到很好的传承,又转化为后续保护与发展的资本。随着闲置古建筑的利用,一方面古村落相关旅游业态越来越丰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整个旅游业态越来越壮大;反过来,市场的火爆,也同时吸引了大批的客商,闲置古建筑又为古村落旅游的壮大提供了发展空间。从而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古建筑从被人遗忘的“明珠”成为了投资商﹑村民争抢的“聚宝盆”。
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反之,古村落旅游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向纵深化,促进产业“业态化”,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自我维系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随着一批闲置古建筑﹑房屋改造成功的示范,百姓的理念得到全面解放,以前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甚至是嫌弃的闲置空房﹑猪栏﹑牛栏一时间变成了“香馍馍”。 一批农户主动将自家空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一批企业家正积极谋划将废置厂房改造成酒店,还有很多村民都陆续准备将空房利用发展各类旅游业态,奶茶店﹑烧烤屋以及糊麦裹﹑油机﹑麻糍等南乡传统小吃店如雨后春笋。百姓小吃摊生意也很好,尤其是荻浦村的几样特色小吃获得游客的极大青睐,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创业,农村中坚力量的回归,也解决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通过二次创业,优秀人才的回归﹑招商引资优质人才的落户等,将现代文明带入到乡村,村民的文明素养越来越高。另外,传统村落得到了良性循环,如孝义文化﹑清莲文化﹑传统民俗,是中国梦的实践。
记者:江南镇牛栏咖啡将国外最时尚的咖啡与国内最土的猪栏牛棚结合,莲海和花海使得古村落与景观农业相得益彰。可以见得,江南镇在乡村改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创新二字。
施伟:应该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古村落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完全得益于创新二字,当前,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与发展中,虽然我们古村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拥有很多的优势。但同时在江浙地区类似的古村落也很多,更有乌镇﹑西塘等成功案例,如何在这些古镇中异军突起﹑后劲勃发,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需要另辟新路。这就需要创意打造破解古村落过于庄重严肃的局面,比如牛栏咖啡将国外最时尚的咖啡与国内最土的猪栏牛棚结合,打造成别具风味的格调。莲海和花海使得古村落与景观农业相得益彰,满足都市人追求大自然田园风光的需求。从而引爆了整个古村落的二次创业工作,在此过程中一直秉持“创新”“创意”,目前,古村落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有望突破百万。今后,我们的发展方向:以国际化标准来打造文化创意旅游小镇。
富阳区龙门镇
记者: 作为富阳的历史文化古镇,龙门镇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目前国内三国吴大帝孙权后裔最大的集聚地,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探索与保护。然而曾经,龙门镇也面临许多危旧古建筑房屋没有得到及时修缮等问题。近几年,龙门镇是如何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迹的?
汪军飞:自2005年古镇一期工程启动以来,龙门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已历经十载,得到了富阳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实施了古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挖掘﹑非遗保护等综治工程,完好地保存着江南山乡古镇的格局与风貌,留存着明﹑清﹑民国多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厅堂60多座,古民居300多栋,龙门古镇的整体格局与古建筑肌理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护。在龙门古镇保护开发的十周年历程中,体现了三大特点。
古镇保护调研(左一为汪军飞)
首先是高起点编制古镇保护规划。经过多次研究整合,修编完成《龙门镇城镇总体规划》与龙门镇土地利用规划中期修编,实现多规融合,明确了龙门全域发展的方向。其次是早起步﹑大投资进行古镇保护开发。最后一个特点,修缮与收购同步进行古建筑保护利用。近年来,龙门镇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相继修缮维护务本堂等古厅堂﹑庆禧桥等十余处区域以及数十处困难群众危旧房,修缮面积达2.15万平方米,同时印制古镇文物宣传图册,设置旅游沿线温馨提示,强化古镇居民﹑游客文保意识。在此基础上,按照“沿溪沿路﹑整体成片”的原则开展古建筑收购工作,进一步明晰房屋产权,便于招商利用。
在古建筑修缮收购过程中,对于有保护价值的,按照“世遗之父”阮仪三教授提出的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和修缮的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原结构﹑原环境等“四性五原则”标准进行保护修缮;对于没有保护价值的﹑与古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开展集中整治﹑拆除,腾出空间,进行景观绿化﹑休闲设施兴建和旅游服务配套;对于位于主要节点上﹑一时无法收购的古建筑,按照政府补助80%﹑户主承担20%的比例,邀请专业古建筑设计单位进行修缮设计,统一实施修缮。
记者:近几年,老城的有机更新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共同的课题。龙门镇如何实现现代与历史的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龙门发展的古镇复兴之路?
汪军飞:龙门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与其它江南古镇相比,仍显力度不够。当前龙门古镇仍然处于第一代古镇发展模式上,即古镇旅游产品以观光介绍为主,缺乏互动交流和深层次体验,处于游客旅途停留站的尴尬境地。201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特色建镇,将古镇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做深做透文化旅游文章,力争实现古镇发展模式由第一代向第三代转变。委托上海景域集团,编制古镇旅游二次提升规划。按照阮仪三教授“让老房子延年益寿,焕发生机”的观点,重点做好古建筑招商利用。在项目选择上,侧重突出古镇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利用修缮完成的诚德堂﹑余荫堂﹑孝友堂等,投资建设龙门两岸交流馆﹑孙晓梅故居等文化内涵提升项目;利用修缮完成丰受堂,引入富春墨庄项目,开展“文创+文化体验”的文化旅游;利用景区保忠堂,引入“互联网+非遗”项目,建设龙门非遗产业园,销售旅游纪念品与农副产品,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
近年来古镇发展经验表明,传统说教灌输式的古镇旅游模式,已吸引不了青年群体。为此,我们在进行古镇二次提升规划时,重点植入现代元素,体现动静结合﹑雅俗共赏,打造休闲慢节奏时尚小镇。在静态项目上,我们在古镇入口龙门驿区块,将该区块闲置十年之久的国有资产进行整体出租,打造具有民国风情的高端精品酒店;在砚池东侧,收购并拆除原有的17间猪圈等附房与违章建筑1500多平方米,盘活地块引进浙江联众民宿项目,打造三国文化主题高端民宿。动态项目上,由锦绣富春集团投资建设龙门山漂流项目,于今年7月成功开漂迎客,投资达1.8亿元的龙门十八瀑﹑瑶坞休闲养生基地也已完成土地修编和项目设计;仁通生态园项目改造提升,兴建山地自行车基地等。
今年,我们抓住江﹑浙两省江南水乡古镇“抱团”申遗的契机,主动和上级文物部门对接,积极主动做好申遗基础工作。在省市文物局指导下,委托杭州市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制了《龙门古镇江南水乡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报告》,并于9月底听取了省市文物部门与相关专家的意见,形成文稿,提交中国遗产文化研究院。申遗一旦成功,将为龙门古镇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局面。
景点百步遗踪
记者:用废旧厂房开设“东吴牛锅营”特色餐厅,打响“掏牛锅”美食品牌,这样的特色旅游品牌确实也增加了龙门古镇“魅力指数”,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汪军飞:确实,我们打造了不少特色项目。还有水磨房酒吧项目,位于游客中心旁,原是一处纯观赏式景点,后经过政府的宣传引导和招商,本地村民发现了商机,将此处成功改建成酒吧,填补了龙门夜游项目的空白。水磨房外部以石头构建,内部以木结构装修,整体营造古典氛围,与龙门古镇环境相协调。开业后,每日顾客往来络绎不绝。又如富春古墨项目,采用传统制墨工艺,所生产的古墨融书画﹑养生保健等功能于一体,并运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整个墨庄既是书画爱好者的交流基地,也是中医养生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开业以来生意火爆,为古镇增添了大量人气。现富春墨庄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非遗。
记者:今年9月,龙门镇与古村之友、云咖啡公司签订了“龙门古村之友创客空间”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力搭建古村保护与活化的对接交流平台、返乡古村创客孵化器,联手打造全国古村镇创客空间样板。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汪军飞:关于这个协议,我们政府也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虑。面对如此大体量的古建筑群,一方面政府有重大保护压力,在招商上,单靠本级政府的力量,也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古建筑修缮后如不使用,不仅非常可惜,房屋也会因无人居住使用造成重复修缮,增添经济负担。而在龙门打造古村镇创客空间,不仅可以给古镇增添人气,也可以使古建筑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因此,我镇经过多方接洽,反复论证,最终与古村之友﹑云咖啡公司等古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专业精英单位和团体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古村之友”是全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网络,是一个以古村保护与活化为使命的非营利公益型社会组织。由全国三十个省﹑近一百个县市共计数万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构成,具有古村古镇保护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人际网络。云咖啡则汇聚了文化创意方面的精英团队。正是基于资源要素考虑,龙门镇政府与古村之友组织﹑云咖啡三方按“政﹑社﹑企”的合作模式建立以古村保护与活化为主题的创客空间,通过三方资源整合联手打造全国古村镇创客空间样板,成为古村镇创客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初步确定由龙门镇政府提供一定面积符合众创空间项目运营条件的场地,古村之友负责众创空间的整体对外推广,古村保护活化资源的整合,承担创业团队的招募﹑甄选,导师团队资源整合等工作,云咖啡负责众创空间的日常维护与运营及相关创业服务,进行项目推广﹑项目路演﹑项目招聘﹑投资者对接﹑活动沙龙﹑媒体宣传等。
记者:互联网时代,从城市到乡镇,“互联网+”创新非常重要。龙门镇利用景区保忠堂引入“互联网+非遗”项目、建设龙门非遗产业园,销售旅游纪念品与农副产品、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等创新举措便是创新的第一步。书记能否介绍一下这些项目的发展现状?未来,为打造更顺应时代潮流的龙门古镇,是否有一些新的“互联网+”计划?
汪军飞:龙门非遗园是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目利用景区保忠堂,开发设计龙门特色手工艺品,进行线下体验与销售。同时,利用互联网,将龙门特色农副产品纳入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扩大了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自今年以来,网上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非遗园负责人也在省内外工艺品大赛中屡创佳绩,并接受了《中国妇女》杂志的专访,代表富阳参与由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世界妇女大会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总的来说,龙门古镇的发展方向是既保留古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气息,使游客在古镇旅游体验中既能放松身心﹑休闲度假,又能走近历史﹑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