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当前正处于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近期,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专心致志、再接再厉,切实把促投资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促投资稳增长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发展改革系统把促投资、稳增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5次召开全系统会议,推出10项重大举措。1—8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4%,对整体投资的贡献率达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是三大投资领域中唯一贡献率上升的領域,起到了“稳定器”的关键作用。这10项措施具体包括:
一是迅速投放专项建设基金,增强地方投资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做好债券发行、设立和投放专项建设基金等各项工作,支持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从7月16日启动,到8月31日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开始投放,短短1个半月内,相关部门、开行和农发行、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这批资金已完成投放,可以放大3—4倍,对补充项目资本金、增强地方投资能力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受到了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投资积极性。
二是紧紧抓住重大工程这个“牛鼻子”,促进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建设。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每月调度,努力推进7类重大工程包建设,随后又推出4个新的重大工程包。积极推进六大消费工程、“三大战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此外,又梳理了一批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主动帮助地方和有关企业解决困难,加快推进实施。
三是管好用好中央投资这个“药引子”,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就下达了95%,到8月底基本下达完毕。用好新增中央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的投资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在7月上旬就全部下达。会同各地清理盘活2014年及以前年度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及时转化为有效支出。
四是努力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政银企社合作对接。与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全国工商联建立了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强化投资项目资金保障。8月份,联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银行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联合保监会起草的《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分别与开行、农发行、农业银行联合出台了金融资金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文件。这些工作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发挥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融资作用,支持重点领域建设。5月份,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降低企业债发行门槛,允许借新还旧,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出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等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加大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目前,这些措施的作用已逐步显现,企业债券申报数量明显增加。
六是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鼓励社会投资。4月份,联合财政部等印发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会同国开行印发了《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特许经营进行了规范,对政府投资和开发性金融支持PPP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水电站和铁路建设等的指导意见。同时,做好PPP项目培训和宣传推介工作,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1043个项目的PPP项目库,公开发布了第一批13个PPP项目的典型案例,加强示范引导,促进项目早日落地。
七是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制度,积极推进有效投资项目建设。近期,报请国务院印发通知,适度调低有利于增加有效投资行业领域的项目资本金比例,比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铁路、公路、城市轨道项目等,合理降低投资门槛。同时,继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对钢铁、水泥、多晶硅等行业严格执行现行30%—40%的较高资本金比例要求。通过有扶有控的政策引导,促进形成更加合理的投资结构。
八是坚持“放”、“管”、“服”统筹推进,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将所有投资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一口受理”,大幅提升审核效率。精简铁路、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对于规划明确必要性和任务的项目,直接审批可研报告。今年只批规划内的干线铁路新开工项目,且只批一道。对项目办理时限作出严格规定,明确要求委托评估原则上不超过30天、具备条件的项目办理时限不超过20天。取消了18项属于企业自主权的核准前置手续,推动32项核准前置审批减少到“两项半”。
九是加快建设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打造项目审批监管网络。今年6月底,平台已实现了中央层面16个部门的“横向联通”。平台对在同一阶段、同一部门实施的多个审批事项进行了整合,实现“一次受理、一并办理”,促进形成部门地方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将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和过程服务。企业可随时随地凭平台生成代码查询办理进度,并通过网上中介超市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
十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落实完善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与调整转型。先后放开、下放了30多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开展涉企收费检查,大幅降低企业收费负担。落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
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
精准调控扩大有效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通过投融资创新,做到分类施策、精准调控、定向发力。针对不同收益类型的投资项目,要采取差别化的投资方式。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应主动由政府投资解决;对收益较高的竞争性项目,应鼓励社会投资;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等特征,政府无力包干,市场积极性不高,是缺乏资金支持的“夹心层”,亟须创新机制,拿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解决办法。
(一)突出抓好专项建设债券投资工作
专项建设债券打开了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要切实发挥好这一政策工具的最大效应。目前,第一批专项建设债券已经投放,正在开展第二批项目筛选等相关工作,为用实、用好、用准专项建设债券,希望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落实好第一批项目后续工作。各地要与开行、农发行一道,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跟进,发挥投贷结合效应;加强与国资委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快办理各项手续。对于增加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要拼盘使用,发挥好组合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10月份组织督查和评估,确保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实施。
二要扎实做好第二批项目筛选和资金投放工作。按照9月底发放第二批专项建设债券倒排工期,与有关部门和开行、农发行做好衔接,确保资金按期投放到位。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吸取近期重特大安全事故教训,确保项目依法履行安全评估和咨询论证。
三要努力实现专项建设债券工作持续开展。专项建设债券工作是投融资方式的一次重要创新。如果工作做得好、项目落地快、拉动作用强,就可以继续做下去,并且适当扩大投资资金规模。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项目筛选、申报、安排、建设管理和滚动储备等工作,切实把专项建设债券做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争取在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双丰收。
(二)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鼓助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
要抓住当前价格总水平比较平稳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价格改革。通过完善PPP模式下的价格政策,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提高城市供水价格水平,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合理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明确收费标准是补偿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合理确定有偿使用费标淮。另外,将尽快下达PPP项目前期工作费,并在安排专项建设债券时重点支持PPP项目,组织大规模的培训,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向民营企业推介PPP项目,争取尽快签约落地一批项目。
(三)加快推进三大战略和城镇化项目落地实施
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产业、生态3个领域率先突破,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现代产业走廊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同时,要加大城镇化推进的力度。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后续专项建设债券时,将对三大战略项目和城镇化予以重点支持。同时,还将采取支持企业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参与三大战略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和融入三大战略、城镇化、国际产能合作和“双创”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工作。
(四)持续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很多方面的“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仍有大量投资需求。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直气壮地抓投资,千方百计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明年中央投资结构将再进行较大幅度地优化调整,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各地也要多想办法,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安排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今年四季度组织专项稽察,并采取相应的警示和惩戒措施。
(五)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库建设
7月22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按照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上报了工作方案,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建设基金和用于建设的财政性资金都将纳入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同时,正抓紧筹建重大项目库,联通国家、省、市、县系统和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储备、逐级审核、逐步推进”的原则,涵盖重大工程包、三大战略重大项目、PPP项目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等,通过加强项目储备实现由“资金等项目”到“项目等资金”的根本转变。今后,只有纳入重大项目库的项目才能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各地要按照统一部署,共同抓紧做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库建设工作。
(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要进一步研究提出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的意见,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坚持权力下放与基层承接能力相匹配,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继续清理规范投资中介服务事项,着力破除“红顶中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增强简政放权的协同性。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编制服务指南,明确投资审批办理环节的时限和要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已被国务院确定为2015年重点督办事项,年底前必须实现全国“纵向贯通”。
(七)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改革办任务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加快制定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大改革举措。推动出台《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实行新的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相关管理事项清单管理,向社会公开项目核准及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目录,目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督促相关部门抓紧对报建手续进行清理、归并、整合,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
(八)多管齐下全方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加快实施六大消费工程,落实完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教育、文化、旅游健身、养老醫疗等机构的政策,全方位促进消费的扩大和升级。抓紧启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一批重大工程,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抓紧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等11项重点行动。加快上报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设立并用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制定关于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指导意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做好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稳定就业等各方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再出台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全球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所企稳,但总体增长势头仍然较弱;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明显弱于预期。世界经济增长总体动力不足,大国经济政策继续分化,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何调整,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近期,国际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并引发共振,加大了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上半年,GDP增长7%,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7—8月,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从投资情况看,今年以来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后续增长压力不断加大。1—8月,投资增长10.9%,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比1—7月又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9%,增速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同比回落9.7个百分点;投资到位资金增长6.8%,比投资增速低4.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增长2.7%;地方和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下降。
(本文系作者在促投资稳增长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