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一耕
吴旺是市机械厂的一名退休工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亲,下边一子一女也都有了幸福的家庭,按说他该和老伴享享清福了,可是他心里却有件事情一直放不下。
几十年前,有天他在香天公园的人工湖里游泳时溺水,幸被人救起。
当他醒来时,发现一位阿姨在他身边,见他醒来后笑着舒了口气。当时的老吴以为是阿姨救了他,正要感谢,阿姨赶忙阻拦说:“快别动,好好休息一下,我只是路过这里,我是一名医生,怕你有危险,才过来看看,刚才救你的那人见我过来一下子跑树林里去了。”老吴一看,阿姨身上干干净净的,不像是下过水的样子。
到底是谁救了自己呢?这事多年来成了老吴心中的一个谜。他记得当时回家后,害怕家里人责怪,没敢告诉家人。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憋不住了,就把这事告诉了母亲,谁知母亲听了,没有责骂他,而是要他一定要找到救他的人,母亲的意思是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何况是救命之恩呢。
后来,老吴又到他溺水的地方寻访了好多次,可是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这天,退了休的老吴翻看一张晚报,当他看到一个《寻亲》栏目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上面登了许多寻找亲人的启事。
老吴看着看着,忽然来了灵感,自己何不也登个名为“寻找救命恩人”的启事,这样不比盲目找强多了。
想到这里,老吴立马骑上自行车来到报社,报社的负责人接待了他,当听老吴说是寻找多年前的一位无名英雄时,这位负责人也被感动了,表示将尽快刊登出来。
很快,一篇《当年的救命恩人你在哪里?》的文章在《寻亲》栏目的刊登出来了,上面不仅刊登了老吴当时被救的详细经过,还附有老吴小时候的一张照片。文章的末尾以老吴写的一段话结束:“救命恩人啊!假如找到你的话,我虽然没有多大能力报答你,哪怕就是给你磕几个头我也心安啊!”
文章登出没多久,老吴接到了许多电话,但都跟实际情况不符,不是时间不对就是地点不对,更为可气的是,有人竟给他打来了勒索电话:“你找的人就是我爷爷,他现在年纪大了,为了救你还落下一身病,你要是真心的话,就寄几万块钱来给我爷爷看病!”
老吴接到这个电话后伤心了好长时间,他不明白现在人怎么变成这样了,什么事都非要与钱挂上钩。妻子也埋怨他:“你看你找了这么多年,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说不定救你的人早已去世了。”老吴听了,生气地说:“你别瞎说,救我的人不会这么早就去世的,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见我恩人一面,否则,我死都不会瞑目!”
妻子看他在这件事上越来越固执,没有再言语,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正在老吴灰心丧气之际,他儿子忽然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儿子单位上的一个同事告诉他,说他父亲说过曾经在人工湖里救过人,而且时间也对得上。
老吴一听非常激动,非逼着儿子立刻带他去见那位同事的父亲。儿子没法,只好领着老吴来到了那位同事的家,进屋只见一个老人正坐在轮椅上,老吴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就要跪下,被老人的儿子拦住了。
通过与老人交谈,老吴失望了,因为根据老人描述的情况,虽然时间地点差不多,可老人所救的孩子当时只有十来岁,个头也比老吴当时的个头矮。老人还记得,那小男孩眼下有颗米粒大的黑痣,这些特征与老吴对不上号。
一次次失望让老吴大病了一场,从那以后,老吴逢人就说当年被救的事,他变得像祥林嫂似的,一遍遍地絮叨、重复,后来家里人也有些烦了。
这天老吴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省体育馆的,姓应,他说他知道老吴要寻找的那个人,而且对方说的事发时间地点和老吴说的一点不差,还有一点是没有提到的,就是老吴被救的时候是躺在湖边的一棵大柳树下,如今那棵大柳树早已不在了,姓应的男士说当时老吴是在一棵大柳树下被救的。最后姓应的告诉老吴可以找他,并给他留下了手机号,到时再联系。
老吴把这情况一说,儿子当时就反驳道:“老爸,这肯定是骗人的,他又没说具体地址,只说是省体育馆的,体育馆大了,谁知他说得是真是假?”可老吴执意要去,说现在有这个机会不去看一下,说不定以后真难有机会见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听老爸的话里带着哭音,儿子只好答应领着老吴去见救命恩人。
老吴的儿子和那位姓应的男子联系了一下,姓应的告诉他周五下午到省体育馆找他就行了。到了周五,老吴和儿子来到省体育馆,在门口一打听,原来这位姓应的男士竟是体育馆的馆长。
老吴来到了应馆长的办公室,只见里面坐着一个面孔白皙的中年人,他就是应馆长。老吴这时激动得不得了,把拐杖一甩就跪到了地上,嘴里还说着:“恩人呐,我终于见到你了!”
应馆长一看这阵势,也慌了,赶紧把老吴搀扶起来说:“大伯,你这是干什么,其实当年救你的不是我,你想想那时你才十几岁,而我还没出生呢。”老吴仔细一想,也对,刚才一激动把自己都搞糊涂了。
接着应馆长告诉老吴,其实当年救他的是应馆长的父亲,生前曾是胜达公司的董事长,本市有名的企业家。老吴一下子愣了,原来当年救自己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应怀年,更没想到的是他竟去世了。
应馆长点了点头,抹了一下眼圈上的泪说,他父亲刚刚去世不久,要不他也不知道父亲有过救人的事,更不知道父亲以前有过那段经历,也就是在那时救了老吴一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应馆长讲了事情的经过。应怀年年轻时与一位朋友合伙做生意,后来他所有的本钱都被那个朋友骗了,那位朋友随后也逃之夭夭。应怀年受到如此打击,一蹶不振。
应怀年昏沉沉地在香天公园附近行走,他已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已是饿得头昏眼花,这时正好看见吴旺手里拿着一块大烧饼边吃边朝这边走来,他赶紧拦住了吴旺,伸出了手。
吴旺见一个人挡住了去路,仔细一看竟是一个年轻的乞丐,就鄙视地说:“身体好好的出来要饭,老师说过这种不劳而食的人最不值得同情,就是喂狗也不给你吃!”说着把那烧饼扔进了草丛。
应怀年听了吴旺的话,被刺激得脸直发烧,等吴旺走后,他还是捡起了那块烧饼,他实在太饿了。
没多久,忽听见有人溺水的呼救声。应怀年自幼练得一身好水性,他来不及多想就跑过去跳了下去,当他把人救上来时,发现竟是刚才那个吃烧饼的孩子,就给他做了人工呼吸,见没有危险了,正好有人来就溜走了。
当天晚上,应怀年把这件事记在了日记本上,并在末尾深有感触地写道:我虽然救了他,不知他若是知道是我救的他后,他又会怎么想,但是我应该感谢他,是他的刺激让我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不能再这样了……
应馆长叙述完之后对老吴说:“以前只知道家父是一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从没想到过他竟有这么一段坎坷的经历,看来真是得谢谢您啊!”
老吴听了这一切,一下子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