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立德入职”创新研究

2015-12-08 15:51蒋国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意义对策

蒋国琴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在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与学生成功就业联系起来,提出了“立德入职”这一全新的概念,并科学阐述了“立德入职”的重要意义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德;立德;立德入职;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6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突出了德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地位。根据多年指导学生就业的经验,笔者提出“立德入职”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立德入职”的科学内涵

“立德入职”中的“德”我们把它主要界定为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就业道德三个方面。

个人品德在本质上是指个人内在具有的道德品质,它反映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它在学生求职过程中外化为就业道德,在学生工作中则外化为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个品德在职业领域的反应,关乎职业秩序甚至社会秩序的维护。

就业道德是就业者在求职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正确处理与用人单位及其他就业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个人品德在求职过程中的反应。有关就业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将就业道德排在第一位,可见,就业道德对于能否成功求职有着重要地位。

“立德”即“树立德业”。笔者认为古人之所以把“立德”视为“立功”和“立言”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因为“立德”首先有助于“入职”,然后才有助于“立功”和“立言”。

二、“立德”对“入职”的重要意义

亚当·斯密曾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立德所树之人应该是合乎职场需要并能立足职场之人。职场所需之人不仅是能力超强的人,而且应该是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之人。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居首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型人才,其中的“高素质”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理所当然包含着较高的个人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就业道德素质在内。在我们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因为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等做人的问题而影响到求职成功的现象。

为了了解我院毕业生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就业道德现状,发现学生道德教育之不足,明确学生道德素质与就业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学生道德素质对成功就业的影响,找到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教育对策,我们分别对本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道德与就业”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和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就业道德在求职中的重要作用;但学生对自身品德塑造着力不够,对职业道德普遍知之甚少,在求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求职信息不真实及违约现象。还有近三成的学生在求职时首先看重和考虑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完全不考虑社会价值的实现。大部分用人单位对简历造假者持“坚决不录用”的态度,也希望学校加强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和求职期间的道德教育。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生成功就业,德育应摆在与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道德是文化的根、也是学生的首要素质。我们应通过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激发其道德情感,磨炼其道德意志,实践其道德行为。使大学生从思想深处真正意识到:德不立则无以立于职场更无以立于社会。

三、“立德入职”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的德育是全方位的系统立体工程,从横向来看,有个人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道德教育等方面;从纵向来看,是从高职生进校开始且贯穿于大学阶段全过程的。这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每个学校全员参与并通力合作才能做好。

(一)认清高职生的特点

认清认准高职生的特点,是我们做好“立德入职”的前提和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来到职业学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挫折感,因而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者有之;胸无大志,迷惘困惑,脚踩西瓜皮者有之;自我管调能力不足,迷恋网络,浪费青春,挥霍生命者有之;只知就业压力山大,但又不知从何手,不敢直面现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者有之。

就高职院校而言,我们不能满足于帮助学生拿到一纸毕业文凭了事,因为论文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求职时毫无优势可言,论做事,我们可能技不如人,但在做人方面,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胜人一筹。在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完全可以在品德塑造方面大做文章多做文章做好文章。

(二)找准着力点

第一,把职业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之中,“立德入职”从入学开始。在新生入学常规教育即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职业教育专项。主要方式是结合各专业实际安排相关的职业规划讲座和职业道德讲座,让学生了解大学阶段与以往的学习阶段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要为几年后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做准备,这些准备既有做人的准备,又有做事的准备,主要有思想准备、道德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技能准备等诸多方面。

第二,引导学生亲历职场调研,“立德入职”从职场入手。大一新生通过职业规划讲座在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职业行业调研,了解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业的特点和要求,特别是要收集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及一些成功学长的典型案例以作为现实参照,树立做人做事方面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对大一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仅对他们的未来意义重大,而且还会克服大一新生高考后通常的休整状态,从进大学伊始即进入类似高考备考那样的就业准备状态,并把就业准备落实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呈现常态化,就业准备从点滴做起,就业准备从做人开始。

第三,科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立德为任。《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大学所设置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广义上讲都是就业教育,所以,在各专业课教学中,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立德入职”的主阵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职业篇”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就业道德以及就业职业法规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行业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或制作调研PPT用于课堂交流和课外竞赛;引导学生课前开展十分钟“职业素质训练”活动,课后开展“职业素质拓展实践”活动,这些教学尝试和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道德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让思想政治课因真正“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特别是贴近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实际而备受学生的欢迎。

第四,职场实习德职并重。无论就哪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实践学习和成长环节,在学生实习之中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中,我们大多把重心集中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即“做事”上,而对学生“做人”这个相对比较虚的方面可能重视不够或者说着力不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是职业教育的王道,所以,在实习这个重要的实践学习中同样要重视“立德树人”,为学生“立德入职”做好准备,要教育实习生努力学习爱岗敬业,学习尊重合作,学习谦虚真诚,学习友善诚信等。

第五,改进就业指导,重视对学生的品德再塑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意见颇多,大概有八成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有待改进,需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要增加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相关指导,更要增加实用待人接物技巧和做人处事原则的指导。我们认为高职生就业不仅是他们寻找获取职业岗位的过程,更是他们品德修炼和继续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只满足于帮助学生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甚至当起“甩手掌柜”,而应继续当好学生做人的导师和就业的导师,并在指导学生成功就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和再塑造,以帮助更多高职生能就业、就好业。

人活一世德为先,成功就业德为本,无德则无以立于职场立于社会,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立德入职”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其勇,张杰.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的培养[J].中国报业,2012,(05)(下)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3]赵建华.高校学生就业道德素养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索[J].教育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立德意义对策
一件有意义的事
诊错因 知对策
有意义的一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对策
生之意义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