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2015-12-08 14:44王丽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共鸣情感音乐

王丽娟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做的歌行。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大多使用比喻句,更容易引人进入另一个世界——音乐世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成相识”更是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关键词:音乐;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73-02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语言,它空灵微妙,极难把握,在诗歌中大部分的音乐都是用作点缀,很少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唐朝,音乐得到普及,有些诗人精通音符乐谱,从而出现了大量以音乐为主的作品,并且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沟通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然而音乐之美抽象无形,很难用语言真切细腻描摹出来,这就要求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语言功底,高深的文学的造诣,这样才能驾驭得了。下面就是我对《琵琶行》音乐与情感沟通的浅显理解。

一、碰撞心灵的美妙琴声

在古代也有不少有关音乐的诗文佳句。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写的是李凭在秋高气爽之日弹奏精致的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时而众弦齐鸣,仿佛昆山美玉碎裂的脆响,时而一弦独奏,仿佛凤凰在鸣叫。弹到悲伤时,仿佛芙蓉在哭泣,弹到高兴时仿佛香兰在欢笑。)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日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的夜晚,弹琴人先弹了《渌水》,又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弦之中了。以上都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极力渲染音乐动听迷人,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乐曲,弹奏过程是如何动听迷人,就需要自己领悟。侧面描写虽然有它独特的地方,但始终是缺乏正面描写带给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文学史上表现最出色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那惟妙惟肖、如诗如画的精美比喻,把读者带入了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音乐境界。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遭遇由音乐上的沟通进而达到了感情上的共鸣,极致地写出了作者被贬之后遇到知音的人生感慨。怎么能不“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呢?被贬官的白居易浔阳江边夜送友人,此刻正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悲秋之时,内心的悲苦和季节的苍凉融为一体,让人感到那么的无助和无望。“忽闻水上琵琶声”,有如夜空中看到了璀璨的明珠,眼前为之一亮,心更为之一动,便“主人忘归客不发”,这是一种对音乐极强的敏感与渴望,也是对京都之声的一种怀念。昨日京城为官,今日远贬他乡,那魂牵梦绕的京都之声便勾起了诗人被贬后的爱恨与悲愁。试想一下在秋风瑟瑟的夜晚,即将和友人“惨将别”,忽然听到仙乐般的音乐,怎么能不欣喜若狂,于是“添酒回灯重开宴”,可却是“琵琶声停欲语迟”那种迟疑、腼腆,既有难忍独守空船的寂寞,又有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会的复杂感情,真是回味无穷。对方的迟疑反应更添无穷魅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众人的企盼之中,琵琶女才将画面定格,未见其人,先见其物,琵琶半遮面,却含万种风情。这是怎样的一个琵琶女?令人遐想不已。接下来作者极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这段琵琶乐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试弹几声,曲调未成,观众已感悟到曲调中的声声情思,万种风情,并为之而倾倒。乐曲弹起时“弦弦掩抑声声思”,琵琶的声音缓慢而悠长,幽怨悲切,仿佛能把人带入其中,展开无限想象,心中的忧伤悲苦通过琴弦从指尖溢出,这种感受真是形象而精准。音乐进入高潮,听众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欣赏之中,仿佛进入无人的境地。忽然,曲调发生了变化,“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音乐如冰下泉水遇阻,声音愈流愈低、愈低愈细,渐渐“声暂歇”,满船人都屏住呼吸,凝神观望,“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短暂的无声,并不是音符的苍白,那是作者故意给大家创造想象的空间。琵琶女是在用情感和技艺演绎音乐,白居易却用想象和心灵诠释音乐。这是音乐的魅力,更是诗歌的魅力。在鸦雀无声的片刻,人们还沉浸在遐想之时,忽然“银瓶咋破水浆泵,铁骑突出刀枪鸣”,音乐又进入一个高潮,好像银瓶炸裂迸出的水声,战场上穿着铠甲的骑兵发出厮杀之声,刀枪撞击,万马齐喑。这些音乐语言无不显现出一种积郁已久的幽怨、悲愤,突显了音乐语言的丰富多彩。就在人们深深地陶醉在音乐中的时候,音乐却戛然而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收拨如此的从容,淡定、娴熟,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当心画”如撕开丝绸一般,心随帛裂,诗人的情绪与想象,已经完全被琵琶女带入奇妙的音乐世界,好一个美貌被“秋娘妒”,技艺叫“善才服”的琵琶女。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四周静悄悄,是秋夜宁静的画面。他们不需要交流,二人悲苦之心相遇便产生情感共鸣,表现出惊心动魄的感染力。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二、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集美貌与技艺于一身,但却已成为年长色衰的失意艺人。我们从琵琶声中感受到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二人不需要任何语言交流,一个曲调,一个音符,就在弹和听中相遇了,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曾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容颜,让京城美艳的人都妒嫉;曾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金陵少年,富家子弟愿意为她花钱,还满不在乎。踏破其门庭,曾经“曲罢曾叫善才服”,一曲弹罢叫教坊乐师叹服。然而,时光易逝“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老大嫁作商人妇”,嫁给唯利是图的商人离异后,更加寂寞、失落,过着漂泊的生活,转徙于江湖之间,在孤独寂寞中打发日子,“绕船明月江水寒”,一个人独守空船,陪伴她的只有寒冷的江水。那种孤独、寂寞、凄凉、沧桑跃然纸上。从前的繁华与眼前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是今非昔比。白居易和琵琶女一样也来自京都,又同样都是经过繁华得意生活而转入凄凉境况的。两个失意人命运竟如此相似,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一个弹,一个听,弹者、听者的过去、现在作了鲜明对比,情感产生了共鸣。用心去感受,就写出了琵琶演奏的效果,也收到了创作的效果。琵琶女是由年轻貌美到年长色衰,由浮华到落寞的境遇,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白居易年轻时曾三次中举,被授予翰林学士,得到皇帝青睐,但因李师道之事得罪皇帝,朝廷不容,受到排挤和打击,昨日还在朝廷为官,今日就被贬异乡,形成这一巨大落差。让人更加感慨,人生变化无常,没人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深深触动了自己的内心,揭开了自己的伤疤,诗人从琵琶女的身世中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此时迁谪之意分外强烈,瞬间漂泊感、被弃感、失意感、屈辱感油然而生,百感交集。琵琶女一生的遭遇就如同诗人官场不得志,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际遇。这首诗不仅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命运多舛。从琵琶女年轻生活的繁华,年长的悲苦,种种身不由己,可以看出人生的悲苦、命运的残酷。白居易原来也是朝廷命官,官居显赫,享尽荣华富贵,曾是时代的弄潮儿,却也无法主宰和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其命运的盛而衰和一个歌女有什么不同呢?文人的失落与无奈,命运的失意与不公谁人诉说?琵琶女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引发“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泪湿青衫”。此种悲情不能自已,无法自拔。这里不仅包含了诗人对女艺人的真挚同情,也包含了诗人被贬的无奈。虽然社会地位不同,但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都是有才之人,却不能被重用,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在天涯沦落。从她的凄凉身世对照着诗人两年来的贬谪生涯,很自然地会引起共鸣,因而一洒同情之泪。

因为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

[3]白居易.琵琶行 诗歌欣赏[M].

猜你喜欢
共鸣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