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红
(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江苏 宿迁 223900)
借管理学之“石” 攻地理教学之“玉”
许维红
(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江苏 宿迁 223900)
本文再现了“木桶原理”“鲶鱼效应”“威尔德定理”及“奥卡姆剃刀定律”等四个管理学原理,结合鲁教版教材部分章节的教学实例,分析了管理学的一些原理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及启示。广大地理教师在掌握众多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同时,仍需不断借鉴管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力争做到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发现,在实践中改进,为构建高效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躬身前行。
管理学;地理教学;启示;实例
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今天所有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达成的共识和努力探寻的目标。为此,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坚持积累,尽快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和谐高效。鉴于此,教师在研训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法的基础上,不妨学一些有关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原理再现】“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也不取决于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据此,“木桶原理”还有两个推论:一是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长,那木桶才能盛满水;二是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高度不够,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此外,“木桶原理”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例如组成木桶的木板中至少要有两块更加牢固,以便用来装提柄,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教学启示】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精心梳理教材知识,科学构建知识体系,合理运用知识网络,有效迁移网络知识是提高复习备考有效性的基本保证。一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一个核心概念(原理、现象或关系等),把相关内容进行有序整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树”,既有主干,又有枝丫,还有绿叶,将零乱的知识连成线,构成面,织成网,真正做到化繁为简、主次分明,从而实现“抓纲举目,尽收眼帘”的效果。
【教学实例11】在高三复习教学“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这一内容时,师生在共同学习完课本“洪灾”这一显性的知识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构建本专题的知识体系,模式如图1:
图1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课本上呈现出来的“洪灾”的有关内容,还带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的而课本又未“现身”的“隐性”内容,真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法在高三地理的复习教学中,若据教材内容适时使用,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原理再现】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鲜活的,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好多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娇贵,不爱运动,当渔民把刚捕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的过程中,沙丁鱼由于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加之缺氧,很快就会死亡,即使有少数活着的,也生命垂危。但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总是很多。该渔民
严守“成功”的秘密,直至他死后,谜底才解开:他的鱼槽里只不过多了几条生性好动且喜食小鱼的鲶鱼。原来当把鲶鱼放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它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如此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便解决了,当然也就能活着回到港口。
【教学启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地创造一个适度紧张而又激情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实践证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富有节奏感、张弛有度和高潮迭起的课堂环境下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教师的语言魅力恰是构建这样的生本课堂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魅力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教学富有节奏美,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机智美,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情感美,逻辑严密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教学富有理性美等[1]。高效的课堂教学无不得益于教师语言的魅力,为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能如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得到充实和满足。
【教学实例22】在学习准静止锋天气“梅雨”时,设计了如下一段拟人化的语言(边课件演示边描述):“…且说春末夏初,冷暖两军(指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双方对阵厮杀,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互有进展,战争相持达一个月左右,交战之处,无不烟雾弥漫,阴雨连绵…”。
这种类似“评书”的语言,听来挺有“那回事”,学生在鲜活灵动的课堂气氛中较为容易地掌握了准静止锋的形成机制和天气特征。
【教学实例33】在学习澳大利亚的资源时,可将如下一段趣味性材料介绍给学生:大洋洲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鸭嘴兽,是动物界最古老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动物,可它却是卵生的,而不是胎生的。恩格斯以前也不知道竟有“会生蛋的兽”。据说,恩格斯一生公开道歉只有一次,那就是跟鸭嘴兽的蛋说“对不起”。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深沉的善意。课堂上多几分幽默,学生学习就会多几分热情,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当然,课堂上幽默要据教学内容做到适度、适量,既“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
【原理再现】“威尔德定理”是由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提出,其核心内容是: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
【教学启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形式是对话。就课堂教学而言,交往和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倾听和应答。现实的课堂教学状况是学生倾听的现象多,而教师倾听缺失的现象严重。为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倾听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显得十分必要。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不“霸占”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善于处理“异类”声音,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的疑问给予积极的回应,在师生双方轻松、活跃、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交流彼此的认识和情感,让心与心相融,在共建、共响中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
为了达成教师课堂上的有效倾听,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打开心扉,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其次,教师要给予发言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真正的倾听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全身心参与和投入的态度,是把一个生命的所有能量聚焦到另一个生命上。因此,当教师全身心专注于学生的发言时,他们不仅可以从学生表达出来的各种信息去了解其发言本身的含义,还可以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并且可察觉出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这样方可做出积极的回应。再次,教师要有等待花开之耐心。耐心等待是倾听的智慧,善于等待的课堂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和向往。在课堂教学中,正是教师恰当的“等待”,才换来学生探索后的“多言”与“行动”,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教学实例44】在学习“洋流的地理意义”时,笔者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同学达成了共识: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寒流带来了冷水性鱼类,暖流带来了暖水性鱼类;此外,由于寒暖流的流速和流向不同,水温及盐度等变化比较大,促使上下水层发生扰动和营养盐类上泛,使浮游生物迅速滋生和繁衍,从而维持着海域高生产力状态,形成了海洋生物种类多、产量大的渔场。我及时对大家的讨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就在我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一个低沉的“反对”声从教室的倒数第二排发了出来:“我看未必如此。”我及时聆听到这一非“预设”的声音,且没有回避这一“异类”的情景,而是礼貌地请那位同学站起来告诉大家他的理解,他说:“据我了解,加拿大东部
的纽芬兰渔场曾是一座世界超级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带来了丰富的鱼群。1534年,由西欧航海家约翰·卡波特意外发现,留下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和掠夺,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进入渔场作业后,渔场遭遇了灭顶之灾,渔场渐渐消亡。到如今,已关闭20多年的纽芬兰渔场,鱼群仍不见踪影。”待该生阐述完了自己的想法后,我首先对他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后进一步组织全班同学继续讨论,直至达成共识,从而生成出了在一个迅速发展和价值多元的今天,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原理再现】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由英国的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于14世纪提出的,他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效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该被无情地“剃除”。该原理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不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将事情处理好。而且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更容易使人们为自己制造的麻烦而烦恼。
【教学启示】时下不少课堂过于追求时髦和新颖,手段奇、花样多、环节多、意义不大的“互动”多,为了完成这些环节,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气喘吁吁地跟着教师跑,失去了自主思考和静心感悟的时间,一节课下来,形式上热闹非凡,本质上学生收获甚微。故课堂教学应回归“真实”、走向“简约”,无须过分“包装”、不能刻意“作秀”、更不必“浓装艳抹”,应真实地、“生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里所说的简约不是简单,而是一种课堂感悟;不是随意,而是一种精心设计;不是低能,而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的态度要“专”,而且要求教师要苦练内功,把自己变得“不简单”——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反复琢磨、想深悟透,在此基础上方可打造出精美的“简约”课堂。“简约”课堂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即课堂教学目标是简约的、课堂提问是简约的、教学环节是简约的、教学手段是简约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约的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在研读文本、查看地图、静心感悟、相互研讨、潜心作业、师生对话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成绩,更是成长和智慧,在这里学生不仅是快乐和健康的,更是向善和激情的,这不正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吗?
【教学实例55】“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环节(部分)。
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时,可以按以下因果推理法的思路进行(见图2):
图2
简简单单的一幅“知识因果逻辑”图,简洁明了、直观形象地揭示了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所涉及到的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这种“冲击”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更来自于图形的“简约”。“逻辑图”形式上虽然“简约”,但本质上却能把相关的知识点、线、面、体有机结合起来,让知识点更深、知识线更清、知识面更稳、知识体更美,把厚的书学薄,让复杂的方法更加简便,真正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
学科知识是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相互借鉴和补充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广大教师在掌握众多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同时,仍需不断借鉴其它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力争做到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发现,在实践中改进,为构建高效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躬身前行!
[1] 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 钟山.学习方法博览·高中地理[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校: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