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懿
简论宁波石刻艺术的海外传播
赵孟懿
宁波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主要港口。宁波石刻的海外传播,也是源于海运的需要。
古代的海船,为保持其航行中的稳定性,需要在船的底部装填重物用来压舱,最为常用的就是石头。然而海上丝绸之路上精明的商人,不愿把宝贵的船舶舱容用来装载无价值的杂石,而是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且重量较大的货物,在航行途中可以用作压舱物,到了海外目的港则可以作为商品销售。于是工艺精湛、材质优良的宁波石刻制品和石材,就成为从宁波出发的船舶压舱物的首选。
后来,随着宁波石刻在海外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单纯的石刻制品和石材输出逐渐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喜爱宁波石刻的海外民众希望精湛的宁波石刻工艺和优秀石材能够和当地建筑营造实际相结合。于是,一批批的宁波石刻工匠受邀海外,参与当地的建筑营造,当地的建筑艺术史上留下了宁波石刻的印记。
从海外宁波石刻遗存的年代来看,宁波石刻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始于宋代。而宋代也正是宁波石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现存南宋时期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墓道石刻遗存——宁波东钱湖史氏陵墓石刻群,便是这一时期宁波石刻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宁波石刻艺术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
从国外遗存的地域范围来看,宁波石刻艺术海外传播主要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宁波港历史上长期作为“专通日韩”的官方港口,一方面也是由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韩两国,对于蕴藏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石刻艺术推崇备至。
(一)东大寺重建工程
1180年,日本著名寺院东大寺毁于战火。1182年,明州陈和卿、伊行末等七名工匠受邀赴日参与东大寺的重建。其中陈和卿被任命为重建工程“总大工”,伊行末等人用随船运至的梅园石雕刻了东大寺南大门石狮、佛堂内胁侍菩萨和四天王石像、讲堂石坛等作品。其中,南大门石狮雕刻精美、气势雄浑[1],其雕刻技法及纹饰,与同时期的宁波石刻工艺一脉相承。
(二)“大藏派石工”
完成东大寺援建后,伊行末等石匠在日本定居,先后完成了大藏寺石塔、东大寺法华堂石灯笼、般若寺十三层石塔等作品。伊行末的后人传承石刻技艺八代之久,在日本箱根镰仓地区一带形成著名的“大藏派石工”(也称“伊派石匠集团”),对日本石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存于日本各地的宁波石狮
除了东大寺石狮,在日本的冈山、福冈县、京都等地的神社中,都保存着舶来的宁波石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圣地·宁波》览中展出的宋代梅园石对狮,石狮像高47厘米,雌狮抱幼狮、雄狮捧绣球,玲珑生动。这对石狮于1201年由嫁于日本的明州女子带至日本,在神社中保存了八百余年[2]。
注释:
[1]李广志.明州工匠援建日本东大寺论考[J].宁波大学学报.2010(05).
[2]涂师平.佛教美术传日本 圣地宁波受崇拜[J].宁波通讯.2011(8).
赵孟懿:宁波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