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对手
FIGHT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豪华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不知不觉间几乎所有豪华品牌的中级车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让人难以拒绝。
每一款车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背景,如何选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参与此番测试的四款车型可以说共性颇多,都是国产车型,且均在原型车的基础上进行了轴距加长处理。动力系统方面无一例外都使用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仔细对比一番甚至发现在售价上也几乎是重叠的。除了因为档期原因无奈缺席的奔驰C260L和即将换代的奥迪A4L,可以说集合了时下主流的国产长轴距豪华中级车。
如此众多的选择,消费者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谁会感到有些头大呢?自然是大众、福特、丰田、本田等等这些早年间把持B级车市场的大佬们。原本豪华品牌阵营和它们身处完全不同的市场,大家以“三十万”为界限,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地过了很多年的太平日子。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高富帅们现在完全换了套路,被油耗法规逼得必须用排量更小的发动机取代当年的那些六缸油老虎。加上中国市场惊人的消费能力吸引大家纷纷前来设立工厂,减小的排量和下降的成本让豪华品牌成功杀进二十万区间,动了谁的奶酪无须讳言。
参与评测的四款车型中,宝马3系显然是最深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比别人更悠久的国产化历史让宝马在揣度中国消费者心理的课题上格外有心得。素来以操控见长的3系如今拥有两种轴距、两种驱动形式、三款发动机、四种动力规格的宽泛配置,在25万~55万的价格区间上做到了无缝全覆盖,当真是不服不行。但几位后来者未必没有胜算,英菲尼迪近两年风头甚劲,Q50L有DAS线控转向这一独门利器以及同奔驰合作研发的全新发动机,还有别家难望项背的保养政策;ATS-L从诞生之日起就和3系牢牢捆绑在一起,大有城头变换大王旗,取3系而代之的势头;沃尔沃尽管总是不声不吭、低调沉稳的模样,但多年以来在安全领域默默耕耘、成效显著,任你们奋勇争先我自逍遥自在,S60L没准才是都市金领的心头所好。
3系是这个级别当仁不让的霸主,不过ATS-L和Q50L并不会束手就擒
豪华品牌并非因为昂贵才豪华,自成一派才是真正的品牌源泉。
要论“过目不忘”,钻石切割的ATS-L说第二,还真没人敢称第一。纵然它不能让世人普遍接受,但无论是否欣赏它的格调,你都无法忽视它的独特气质。况且凯迪拉克在不羁的外表下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内饰的用料或许仍然不是同级顶尖,却也难有可以指责之处。CUE系统从XTS开始就一以贯之,已经成为凯迪拉克的一块新招牌,以座椅为媒介,人与车之间的互动交流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在ATS-L上伴随着驾驶感受的突飞猛进,这种互动的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和凯迪拉克一样,英菲尼迪近几年给予世人的惊喜非常之多。除了全新设计语言,英菲尼迪正在变得更加全球化。当然这不仅仅是将总部搬到香港这么简单。身为日系高端品牌,英菲尼迪有着先天优势,在感性层面上日本人将东方人的细腻格调运用到极致,但英菲尼迪又不像雷克萨斯那样有性格古板的嫌疑。以Q50L为例,这是一台相当多元化的豪华轿车。有DAS线控转向这样的先锋技术,也有和奔驰合作开发的发动机——两家以发动机著称
的公司之间实现强强联合,结果当然不言而喻。
凯迪拉克的内饰一如它的外观那样让人过目不忘,全黑内饰充满冷峻感,倒是如今的3系多了几分成熟稳重,豪华感更强烈
有前面这两位来势汹汹的竞逐者,宝马3系会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相信宝马的工程师们一定会拿几台全新的ATS或者Q50回家好好研究一番,我也同样确信他们会在未来再给大家一个惊喜。更早推向市场的3系并不因为面世较早而显露疲态。正因为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宝马对国人的了解已经不亚于同样来自德国的奥迪。有人质疑这一代3系的驾控感正在变得平庸,但必须承认这是最平衡的一代3系,持有任何需求的客户都可以放心地把它开回家。
沃尔沃的低调性格与生俱来,一如它的故乡瑞典那样,北欧国家是让世人艳羡的人类治理典范,却在现代社会很少进入这个世界的中央,它总是在角落中默默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即便不是主角也没有关系,因为它早已得到了应有的肯定。曾经有人指出沃尔沃除了“安全”二字再无值得让人兴奋的亮点。但将人们安全送达各处本就是汽车不可或缺的属性之一,建立在高度安全基础之上的一切,方才显现其价值。
如果时光倒转三年,这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较量。用宝马自己的话讲,他们过去四十年不懈奋斗的目标就是让3系始终保持其标杆地位。不过现在,这个多年以来不需要进行讨论的问题终于被重新从故纸堆当中挖了出来。
最强劲的挑战者无疑是ATS-L。早先试驾标准轴距的ATS时,我已经对它直接、干脆的风格吃惊不小。现在换成长轴距版本情况是否有变化呢?答案或许会让你感到有些惊讶,这台ATS-L和ATS差异极小,甚至我主观上更喜欢这辆长轴距版本。
ATS-L拥有四辆车当中最快的百公里加速数据。279马力的动力储备远远胜出对手们,官方0~100公里加速成绩为6.2秒,比328Li还要快。即使用低功率版本的25T车型作比较,也仍然比320Li有优势。ATS-L也是四款车当中唯一前后轮规格不同的,后轮加宽以应对喷薄而出的400牛·米扭矩。除了发动机,ATS-L还有着MRC电磁感应悬架和四活塞Brembo制动系统这些让人兴奋的装备。它的制动性能和弯道稳定性都让人印象深刻。转向系统的直接感和ATS别无二致,配合相当短小精干的前悬,“指哪打哪”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反映在手中的直观感受。难能可贵的是, MRC电磁感应悬架除了在激烈驾驶中表现优异外,并不会在日常城市道路中和你较劲;高性能制动系统在拥有一流响应速度的同时,同样不会用频繁的点头让你气恼,后段刹车力度相当平均。ATS-L并非无厘头的愣头青,虽然不是温柔的大白,但你绝不能用“粗线条”来形容它。相比ATS,ATS-L更像是一台标准轴距的中级车,看看它和其余几位的身材比例不难发现,它还是身材最紧凑的那位。从审美角度看,ATS更像是一台比例略显失调的缩短轴距版本,这也是我更爱ATS-L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ATS-L是用最绝决的西部牛仔方式挑战权威,那么Q50L则更像是身穿燕尾服的东方绅士。英菲尼迪用“感性豪华”诠释自己的全新时代,在我看来则更像是一场“脱美入欧”的革命。消费者的口味总是善变的,即便热衷日本车的山姆大叔也不会拒绝更有创意的新派日式料理。无论从设计还是机械层面,Q50L都有十足的欧洲车韵味。全新的发动机虽然不再是G系列上的VQ37VHR,但在四款车型中有着最好听的声浪,虽说这仅仅局限在非V6发动机的范畴内,倒也弥足珍贵了。革命性的线控转向技术让传统转向结构彻底颠覆,轻重缓急全凭用户的喜好而定。想要换个味道,轻触几下中控台上的大屏幕就可以了。说到屏幕,
Q50L的双屏幕设计相当华丽,高度智能化的菜单设定很有未来感,能够给予驾驶者的定制空间自然更为广阔。虽然我一时间还无法完全适应这种高度定制化的风格,但Q50L的转向手感的确很让人回味,曾经有人怀疑舍弃机械结构的转向柱会不会让人感到不真实,事实上这个问题完全不存在,你完全可以忘记Q50L其实是四辆车当中最重的那一台。倘若工程师能多保留些许来自路面的反馈,我会更加毫不犹豫地拥抱这项新技术。
后辈们跃跃欲试,3系显然不会相让,其实本也无需相让。虽然这一代产品让宝马遭到了不少质疑(UKL前驱平台遇到的口水其实更多),但宝马仍然可以抱有充分的自信。即便和ATS-L拳拳到肉地大战数回合,坐进320Li座舱的我还是感到相当自在。建立在更均衡的理念之上,你还是可以从手握方向盘的那一刻起感受到3系的魅力所在。无论是低功率版本的320还是更强大的328,N20发动机纵然有媲美柴油机的外部噪音,无法掩盖的是它优良的平顺性和动力衔接的缜密感。只可惜同场竞技的是低功率版本,倘若328Li到场,相信竞争力会更强。刚被ATS-L踹完后背,不免会觉得手里这台车有些平淡。随意经过几处弯道,没有了攻击性的入弯姿态,宝马工程师用全新的方式将车辆姿态梳理得自如得体。或许这种方式不够宝马、不够带劲,但只要你愿意,悬架系统随时可以奉陪你的冲动行为,只不过它没有像ATS-L那样从第一分钟开始就急不可耐地向你宣扬自己的技能。
作为唯一的前轮驱动车型,S60L在这里总显得有一些另类。不要忘了,其实它的动力性能并不弱。沃尔沃引以为豪的直列五缸发动机能够服役多年绝非浪得虚名,多一缸的优势让它可以实现更好的平顺性,虽然不是2016款最新的Drive-e动力,但214马力的数据在一众年轻人中间丝毫不乏力。只是在调校风格上,沃尔沃完全走了舒适路线,无论悬架还是制动系统的标定,都对激烈驾驶表现出不欢迎的态度。五缸发动机的自重无形中让弯道中的推头成为家常便饭。和驾驶相比,我更愿意坐在S60L的后排,因为沃尔沃的座椅实在让人欲罢不能,联想到北欧国家在设计领域的专长,似乎打造出一张舒适无比的座椅并不算意外。
眼下已经不是讨论要不要加长的年代了,而是讨论加长多少的问题。因为在豪华中级车领域,只要进行国产就必定会进行加长轴距的工作。虽然经过加长之后打造出的宽敞后排未见得对所有用户都有价值,但倘若不进行加长,顾客就势必不买账。好吧,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这就是事实。不必觉得同胞们没眼光,欧洲买家已经用A8L比A8更好卖的现实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没人会对更大的空间说“不”。
当然,同样是加长,结果各不相同。ATS-L是原生车型中最短的,所以经过加长以后它的后排空间提升仍然不算显著,不需仔细对比就在空间环节败下阵来。不过ATS-L也有自己的优势:音响系统。虽然四辆车当中不止一台使用BOSE音响,但ATS-L上的这一套显然效果更棒。不知是不是沾了车厢更小的光,环绕效果不用细听就能高下立判。有意思的是,我们进行拍摄的当天恰逢“七夕”节,编辑部的同事们一致
认为ATS-L是当天最适合“单身狗”的座驾,你们和谁过节我管不着,但我可以开着它自由驰骋,伴随着华丽的声音效果,也算是给这个留有缺憾的节日减少几分失落的心情。
沃尔沃自成一派的气息从未改变,低调中不乏品位,Q50L身上传递出英菲尼迪的全系气质,科技感浓烈
如果只讨论后排空间,我们很难在320Li和S60L之间做出取舍。首先它们的空间都很大,无论头部还是腿部都相当舒服,即便身材高大的男士也不难找到自在的坐姿。相较而言320Li的腿部空间更胜一筹,有直逼5系的趋势,甚至还有化妆镜这样显档次的小装备。而S60L的地台中央隆起更小,满载舒适度更好,位于B柱的后排出风口和座椅加热功能在温度管控上更有底气。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将这个环节的优胜者颁给了S60L,原因其实上文已有提及,就是舒适度第一的座椅。
英菲尼迪同样是打造座椅的能手,可以说这是几乎所有日系厂商一以贯之的长处。不过相比后排,我对Q50L的前排座椅印象更深刻。它不同于ATS-L上那张牢牢吸住你的座椅那般让人透不过气,又不至于像320Li上那张构型简单的座椅欠缺一些侧向支撑。Q50L的前排座椅有着最厚实同时也最让人感到舒服的支撑感,独立调节的腿部支撑对高个子驾驶员是极大的福音。沃尔沃本应在此延续自己的竞争力,不过英菲尼迪凭借更全面的设计出人意料地占得先机。
媒体试驾工作总会得到厂商的大力支持,提供的车辆通常都是顶配车型。所以呈现在图片上的每一辆车都有着不俗的配置水平。当然面世较早的320Li较显劣势,高科技装备不算多,这一情况需要到335Li上才会有质的飞跃,但价格已超出太多。除此之外,其余几款车型都有颇为奢侈的表现。
换在几年前,S60L顶配眼花缭乱的主动安全装备足够大杀四方。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主动刹车系统等等这些装备,无一不是通过沃尔沃的车型让我等认识这些“黑科技”的。但现如今这些装备在其他车款上都可以见到,沃尔沃在电子辅助系统方面的优势被削弱了不少,不过它是唯一配备远光灯自动切换功能的,沃尔沃终究还是在细节处展现出自己的安全理念。
ATS-L是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3系?我想并驾齐驱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Q50L的亮点源自中控台上两块巨大的液晶屏幕。双屏幕似乎正成为越来越多豪华品牌的选择。优劣势都很明显,优点是内饰看起来更炫,曾经没什么亮点的空调系统现在都可以成为装饰性的存在。触摸操作也让车载互联系统的功能得以更便捷地实现。但缺点也难以克服,屏幕表面由于频繁操作所留下的指纹需要不时注意打理,电容屏的清晰度不成问题但反应速度还有待提高。是否接受这种高度电子化的呈现方式因人而异,反正我还没完全适应,也许我真的开始出现“初老”症状了,具体表现就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开始下降。
ATS-L仍然用出色的CUE系统博得人们的青睐,遗憾的是全液晶仪表在国产车型上欠奉。全系配备BOSE音响倒是不多见的厚道,高配的12扬声器效果卓然,据说低配车型上那套8扬声器系统也不错,足够秒杀其他非品牌音响了。据我所知,对音响挑剔的汽车买家并不少,对这部分买家而言ATS-L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当然ATS-L吸引人的还不止这些,HUD抬头显示系统很值得一叙,虽然不算新物件,但凯迪拉克把它做得乐趣十足,尤其是转速表的设计很有运动感,搭配顶配的铝合金面板,整个车厢氛围相当值得称道。
线控转向技术让Q50L的乐趣格外不同,设定较为均衡的悬架也很容易留下好印象
在现实当中购买顶配车型的用户毕竟是少数,这四台车的主力成交区间应该都在30万元上下。由于上市时间先后不一,市场优惠幅度各不相同,所以某种程度上性价比层面的差异会起到左右购买的作用。所以这就很容易解释3系仍然是目前最好卖的,不仅因为品牌和车型认知,价格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另外更丰富的动力单元是宝马的另一大优势,316Li的作用不可小觑。
但英菲尼迪的免费保养政策有机会在今后扭转一部分格局,虽然实施细则与雷克萨斯、讴歌略有差异,但综合考虑国产车型的价格,性价比已是极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系豪华品牌的标准配置往往不低,Q50L的入门版本同样具备一定的购买价值,这是有别于其他一些品牌的。
相比之下凯迪拉克和沃尔沃在这方面显得优势不多,似乎只能谋求简单的价格战了。不过这两个品牌的客户虽然绝对数量不占优势但忠诚度都很高,即便难以通过量化的性价比取得优势也未见得是大问题,千金难买心头好的道理真是亘古不变。
编辑短评
在短时间里连续试驾同一级别的多款车型是很棒的体验。因为彼此之间的差异会显得格外分明。如果纯粹从机械感受上看,ATS-L的惊喜无疑最大,给它戴上“单身狗最佳座驾”的帽子略显戏谑,不过这真是反映了我对它的评价,如果我还没结婚,我想我真的会认真考虑它的。不可否认,320Li仍然在产品均衡性方面占得不少先机,同样的道理在Q50L上也基本适用。回头看看上一代G系列,英菲尼迪的变化之大会让你不由地张大嘴巴。而风格最“暖男”的S60L,全篇之中我每每把它留到最后来讲,并不是因为我不欣赏它,只是因为我自信地认为购买沃尔沃的年月与我尚且还有一段距离。
技术规格
技术规格
技术规格
技术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