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淯媛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浅析川剧民营剧团发展的限制因素
——以内江英英川剧团为例
钟淯媛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民营剧团是川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川剧民营剧团举步维艰。内江“英英川剧团”作为川剧资阳河派的民营传承团体,长期坚持演出活动。本文以此剧团为例,解析了川剧民营剧团发展的限制因素,以希望对川剧民营剧团的发展有所警示作用。
川剧;民营剧团;英英川剧团
戏曲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娱乐实践中创造的艺术形式,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方式。在地域特点的限制下,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剧种,营造了各剧种“百花齐放”的现象。长期活跃在四川地区戏曲舞台的剧种当属川剧。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幽默的四川话语和多彩的剧目深受巴蜀人民的喜爱,同时也是巴蜀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戏曲艺术在各种新兴艺术形式的重压下逐渐走向衰落。川剧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窘迫剧目,在国营剧团艰难发展的同时,一些民营剧团仍然长期活跃在舞台之上。民营剧团作为一支独特的力量为川剧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而变成了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营剧团的发展在艰难中前行,笔者以内江英英川剧团为例,浅析民营剧团发展中的限制条件。
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处蓉渝中心。内江人的文化心态兼容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即有古巴人热情奔放的特点,又有西蜀人温情闲适的散漫;即有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又有对传统文化的眷恋。正是内江人这样的文化心态,造就了川剧在内江的繁荣,并形成了川剧资阳河流派。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市场化经济的挑战,传统戏曲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内江市川剧团也和全国大多数戏曲团体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渐渐跌入低谷。最困难的时候,全年只是有限的几场演出,观众也屈指可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戏曲团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戏曲爱好者纷纷自发组建民营川剧团体。内江市“英英川剧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至今 “英英川剧团”仍然保证长期坚持演出,年均演出量达200余场。在国营剧团不景气的当下,“英英川剧团”用他们的绵薄之力还在让观众每天都能够看到声、旦、净、末、丑这些角色的出演,听到资阳河流派所独有的高腔艺术,在现今这个新兴媒体充斥的社会,受众普遍通过网络、电视等接收信息,这种传统艺术所带来的魅力,是新兴媒体所不能给予的。笔者作为一个内江人,深深被该剧团的精神所打动。同时,在缺乏政府扶持、传统文化没落、观众群体日减的现状中,“英英川剧团”的生存、发展和出路面临着众多的限制因素。
民营川剧团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究其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对各级地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繁荣了各级地方文化市场,推动了民营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民营川剧团的文化影响下,有利于对下一代川剧艺术的培养和对传统文化在内心的影响。
(一)资金匮乏,不能保障演出的延续发展。民营川剧团是由社会上热爱川剧艺术的人士自发组织而成,虽然这样的机构在政府相关部门取得了演出经营许可权,但是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例如英英川剧团,2003年初,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川剧演员胡英看到在内江东兴区一处旧楼房的地下室。胡英寻思要是用来演戏该是多好,就和老伴寻思商量自己办一支戏班。碰巧川剧爱好者李兰英找到胡英,想和她一起创办这支剧团。于是经过家人的帮忙和筹划,胡英把多年的积蓄5万多元用来购买戏服、道具、为演员买生活用品等。从演出买票、后勤保障到布置舞台全是两位老人一手操办。2004年在内江东兴区“廖坝子”安定下来,开始了“英英川剧团”的演出生活,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外界的资金支持。时至今日,“英英川剧团”的收入主要来自门票收入,但是低廉的门票将将够维持剧团的正常开支。资金匮乏成为了川剧民营院团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基础设施简陋,影响观戏质量。“英英川剧团”现在的演出场所位于内江市“廖坝子”,是由以前的废旧房屋改建而成。在剧院内部,桌椅设施简陋,这种场景跟川剧观众理想中的“一杯飘雪茶,两通锣鼓响”的观戏环境有天壤之别。所以常年的观众基本是老年川剧爱好者。即便是有年轻的川剧艺术爱好者想要去观看戏曲表演,但是简陋的基础设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这种基础设施的不足,不仅影响着传统川剧观看人群的观戏质量,同样也影响着川剧观众的更新和提升。
(三)戏曲行头磨损度高,消减了戏曲表演完整性。“英英川剧团”常年演出达200余场,在演出过程中,对于戏曲行头的磨损十分严重。现在剧团所用的很多行头还是2003年购置的。由于资金的匮乏,在保证了正常的开支之外,没有很多的资金可以用来更换戏曲行头。戏曲行头的老化和磨损,严重影响着剧院的演出效果。
(四)演职人才匮乏,阻碍戏曲剧目的承古推新。戏曲演员的断层严重影响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英英川剧团”在建团伊始,老团长胡英、李兰英奔波到泸州、成都、宜宾多地,为配齐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到处去请演员,每个剧团挨个去问。由于戏曲教育的特殊性和当下的社会倾向,学习传统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国营剧团都人员匮乏,更不用说民营剧团。演职人员的缺失,使很多剧目因为人员配置不齐而无法演出。人才的断层和缺失成为限制民营剧团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营剧团近些年在国内发展十分迅猛,在国内演出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国内大部分舞台都不乏民营剧团的精彩演出,他们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赢得了演艺界和观众群体的认可和褒奖。直至今日,在广大农村地区和一二线大城市的演艺舞台上都不乏民营剧团的艺术作品。目前,民营剧团已占据了全国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论在演出场次还是演出数量上,都与国有文艺院团不相上下,已经打破了原来国有文艺院团一统天下的格局。
面对民营剧团的蓬勃发展和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民营剧团在当今的市场道路上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它的发展受到来自多方的争议,其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民营剧团尽管起步不晚但发展滞后的现实导致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川剧团的生存境遇窘迫。笔者认为以上陈述的部分因素可以成为川剧民营剧团的改进的方向,从而使民营剧团成为川剧传承发展重要力量。
825
A
1671-864X(2015)12-0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