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卧龙区推行“双分管理教学法”的大潮下,作为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双分管理教学法”下语文课堂的理解。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58-01
“双分管理教学法”即“双分管理,五步教学”。包括课内外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管理和与之相应的“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双分”,即分层分组,其着眼点在于课内和课外的管理。“双分管理”教学法源于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辩证的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了首位;辩证的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的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我们课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这八个字。在此基础上优化五步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分层分组、发挥组内的互帮互学和管理的激励作用。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真正的主角,教师的地位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如何做到这一点,本人浅显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悟,以生为本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读得“言从字顺”,即读通、读懂、读得流利。然而在时下“双分管理”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课堂上出示教学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开始自学,自学结束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形式、理念都很好。但约5—8分钟的时间,学生得读、思考,还得交流探讨,学生读的既不透彻又不深入,很难准确理解文章,所以在讨论环节学生说也说不出,交流也是草草收场。教师只好自己上场,引导学生分析、讲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进而提炼文章主旨,教师讲的淋漓尽致完事了,学生如坠五里云雾收获甚微,最基本的字词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优美之处领略不到。因此教师应在读上引导学生下功夫,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句子,初步领会词句的书面意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再读加深理解,基本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句段的意思。最后,读出“语文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读味”中要体现的就是情,做到“情”与“语言文字”的一致性,即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文字所囊括的宽度和厚度,如“天高云淡”要读出在晴朗的蓝天上飘着一朵又一朵的白云,看见此情此境所产生的一种开阔、宁静的思想感情,将此情融入语言文字中,通过自己的口读出这种境界,这就是“熟读成诵”的境界,“朗诵”的境界,“诗人”的境界。所以在双分管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读出喜怒哀乐,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教师精讲即可,给学生留有回味和想象空间。
二、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成长
“双分管理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好的符合了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小组合作、探讨环节的时效性。应充分运用小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双分管理教学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可以说是探讨,从自身来看是自身思维争辩的一个过程,从班级的角度看也是课堂讨论,不管怎么说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思,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鲜活的课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互相探讨,比教师的讲析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感悟,更便于深入理解文章。如《故乡》一课中,关于“我”回故乡时的环境描写,教师必须借助背景介绍等来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但学生感悟不深。如果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为什么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回到久别的故乡,先对故乡进行一大段环境描写呢?学生在讨论中虽不能像教师分析的那样透彻,但学生自己的理解体会更接近学生对生活的实际认识,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更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文章中的“道”,感悟文章美妙,陶冶情操。 小组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同龄人交流探讨中,其他同学的独特思维、另辟蹊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争议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激发求异思维。
三、精讲多激,启迪智慧
《论语》中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播。从平时教研活动中听课的情况来看不少的老师满堂课的串讲、串问,教师占据了课堂这一主阵地,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对知识的学习索然无味。激在关键处,引导思考。如《项链》一课,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后,安排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展示,教师把学生的交流、展示环节只是当一个小点缀,草草收场,忽视了此环节的重要作用。教师便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评价、讲析,对文中人物形象、小说的写作技巧、主旨进行了滔滔不绝的讲析,教师讲的是酣畅淋漓,总感觉把该讲的、应将的全部无私奉献给学生。而作为学生来讲,教师的讲解、传授都正确,但那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并不代表学生自己的感悟。我认为应对学生学习小组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堂上给小组交流、探讨留有足够的时间,展示环节,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展示交流中学生思想之花竞相绽放,阅读的收获、语文学习的兴趣、情感的陶冶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教师在小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准确找到学生的难点和讨论焦点问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精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中心,在读中体验、读中悟道、读中深化。以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为平台,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教师应适时点拨,精讲多思,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