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课题。本文依据笔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37-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那么,怎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基础前提条件,倘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就谈不上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指导和辅导的帮助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的知识进行接纳和吸收,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与主动的去探索、去求知,进而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创新知识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而为之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直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质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标新立异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在进行《狐假虎威》一文的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引导是最终让学生得出“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仰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应该像狐狸一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课程就算圆满结束了。然而当笔者让学生说出对狐狸的看法时,他们却说:“这篇寓言把狐狸说成是一种狡猾的动物,我觉得是不公平的,因为狐狸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了一个既没有伤害别人,又能够保护自己的方法,不是很机灵很聪明吗?我觉的我们应该学习它这种聪明的办法”。同样一篇文章,同样的一个事物,却能在学生的口中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课内外相结合,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教师和同学一起创造的情景中,读、思、议、练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温故知新。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在教授《瀑布》这一课时,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些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自己找资料:本课的作者叶圣陶还有哪些作品,找一两篇读一读,然后在课堂上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向同学们推荐;还有关于瀑布的一些资料,它的形状、大小、高低,自己见过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自己收集的图片、相片等向同学们展示,并且把自己听到的瀑布的声音向同学们学一学,等等。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各自都准备了很多资料,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向同学们推荐自己读过的作品,向同学们发表自己对瀑布的认识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在课外通过自发的学习,掌握了很多关于瀑布的知识,还有许多课文上没有提到的内容,以及关于作者的其他作品,加深了对作者的了解。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好奇心理,丰富学生想象
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传说中牛顿看到熟透的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从此他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小时候看到壶中水开了,便好奇地说,这是为什么?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好奇心是推动儿童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性思维的内动力。怎样促使儿童好奇心的发展呢?我认为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能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训练。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例如教学《凡卡》一课,学生知道九岁的凡卡在圣诞之夜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当学徒的悲惨遭遇,当他把这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封面上写着“乡下爷爷收”,到底爷爷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呢?这件事的结局会怎样?我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欲望,组织小组合作,大胆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爷爷能收到。”有的学生说:“收不到,每天早上,凡卡总是怀着甜蜜的希望,站在村口等候爷爷接他回去,可是总不见爷爷的影子,终于有一天被冻死在村口。”还有的说:“信封上地址没写清楚,又没贴邮票,爷爷根本收不到,这只是凡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已。”……可见学生的想象多么美好,又多么符合实际。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特点,注重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
任何一篇优秀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教师应通过讲解一篇篇文字优美的文章,使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语文知识,而且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也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师者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