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再探

2015-12-08 20:58
关键词:先进性延安作风

鞠 华

(1.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2.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再探

鞠 华1,2

(1.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2.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先进性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表现出先进性的历史特点。在实践方面,党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更是如此。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先进性建设方面写下了厚重篇章。这一历史特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追求先进性的历史共性,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不断实现、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先进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始终充满活力,保持着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先进性建设是延安时期党建最明显的特点。而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1]在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提出的保持、发展先进性的要求,继承发扬延安时期我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重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有关学者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如:陈燕楠主编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经验及当代价值》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年,李忠杰的《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7期,闫长丽的《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黑龙江史志》2012年10期,陈丽芬、廉永杰的《延安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3期)等。,但就围绕习近平提出的保持、发展先进性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研究方面还尚显缺漏。本文拟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结合习近平提出的保持、发展先进性的要求,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先进性问题上的探索和认识。

一、在理论方面,党的先进性体现为两个先锋队,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一贯探索

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毛泽东更加强调党的先锋队性质。他在19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我们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规定的十大政纲,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2]8141937年10月,他在《论鲁迅》中指出,“我们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3]421938年10月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更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先锋模范的作用”、“在这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共产党员协同友党友军和人民大众中的一切先进分子,高度地发挥其先锋模范的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4]522

在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人民解放与民族解放、党的历史使命与反“左”防右的结合上,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在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中发挥先锋队作用,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必然,为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创造性的贡献。

二、在实践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不懈追求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党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党的历史任务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关于注重党员质量、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一思想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加强党的建党学说尤其先进性建设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上都有艰辛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在思想方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学说的指导地位,始终注重加强思想建设

在一个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中,中国共产党能否建成一个真正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被苏共领导者包括共产国际在内的多方所怀疑。在毛泽东看来,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由其组织成员的出身成分决定的,而是由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组织成员的思想行为决定的。

1.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发展党员“不唯成分”论,重在思想上入党,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党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党的历史任务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注重党员质量、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一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2]875“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1094因此,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整顿,要在全党范围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2]875但是,发展党员“不唯成分”,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以思想入党为其前提的。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保持党政治上的先进和统一的前提,也是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组织的科学统一性的前提。

2.纠正党内错误倾向。中央刚到延安时,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对党造成的恶劣影响还远未肃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良作风在党内严重地存在着。这种思想方式和不良作风,这时在党内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却时刻危害着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先进性建设。进入延安时期,党充分认识到“左”、“右”错误倾向的危害性和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的重要性,进一步着手纠正和排除“左”倾错误,从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很多探索。毛泽东深刻剖析了“左”、“右”倾向产生的根源、特征,揭示了“左”的传统及其产生原因:土地革命时期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从思想根源上总结经验教训,而过分强调追究个人的责任,结果是以“左”反“左”,造成了不堪收拾的局面。党内斗争中出现偏差,主要是因为主观主义的方法而造成的。对此,要正确地开展党内斗争,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待党内斗争,反对主观主义的发展,正确区分对待敌人和对待同志的不同方法。刘少奇在《论党内斗争》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开展党内斗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总结了反倾向斗争的正确原则和方针方法,并通过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等,对此前的陈独秀右倾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坚决的揭露,从根本上清算了党内存在的“左”的和“右”的倾向的错误,促进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并在与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总体保持了党的团结,实在是难得可贵。直到瓦窑堡会议召开,党的政治路线实现了根本转变,党的建设上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得到了基本纠正,党也由此不断走向成熟。

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为任务增加难度的方式,即从少量的、儿童会做的内容开始,经过逐步训练,达到运用自如后,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内容,再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和新内容结合起来训练,以此类推,循序渐进。通过为孩子分配带有难度的任务的方式,不仅能调动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促使他们学会思考,从而对事物产生好奇心理。

3.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发展党员“不唯成分”论,重在思想上入党,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党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党的历史任务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关于注重党员质量、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一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正因如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创造了独特的整风形式,在全党范围内开展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深入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活动,引导广大共产党员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世界观,并成为此方面的先锋模范战士。经过延安整风,党从根本上清算了“左”和“右”错误倾向,全党最终真正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内思想的统一和全党的团结。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求实与求是辩证地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之中,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党形成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历史的科学的界定和阐释。此后,他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党的干部培养和党员学习的准则。这样,经过改造后的“实事求是”已进入哲学最高领域,成为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通俗而又生动的表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并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始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体现了求实与求是的统一,在引领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端正思想路线、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统一全党思想、转变党的作风、增强党的团结、促进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正如后来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5]126

实践证明:注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把思想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确立马列主义在思想建设上的指导地位,这既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所创造的基本经验,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需要继承的宝贵传统。

(二)在政治方面,党适应政治形势与根本任务转变的需要,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始终强调党的政治路线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还根据自身所处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科学地确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即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原则,作为当时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为党的全部工作确定方向、目标及途径,尤其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方向。

1.转变党的政治路线。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党经历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尤其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延安时期的中期和后期又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长征结束后,党所面临的形势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党在经受了各种考验后已经变得更趋成熟。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党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但是,党内仍然存在着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对于党能否及时实现正确的转变、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存在不确定性。党中央进驻陕北后,立即致力于政治路线的转变。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党中央科学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了党的任务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党的政治路线实现了正确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一条全面抗战的正确政治路线。

2.确立马克思主义建党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全民抗战中壮大党的队伍的建党路线。至延安整风前,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文件,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政策》等著作。在这些文件和著作中,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的原理,首次提出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理论。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联系着的”[4]605。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共七大确立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实践证明,延安时期,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建设扎实推进,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党群关系更为和谐,党领导的军队力量进一步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决定党的事业发展和中国革命前途的关键抉择,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也为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三)在组织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建设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工作方针和建设目标等。毛泽东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4]602,并认为这是“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是一个“伟大工程”。在此基础上,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更为健全和完善。

1.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对民主集中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毛泽东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4]529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重要法规对于诸如开展好党内民主生活,处理好民主制与集中制的关系,尤其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等问题都做了规定。这些表明: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找到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关键点,对于此后维护党内的团结统一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促进党员队伍优化。在党的历史上,党员队伍在数量和和成分方面经历了几次重要变化。从建党初到大革命时期,党员队伍由起初的50余名发展到近6万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员由近6万人锐减到不足1万人。经过土地革命的发展和洗礼,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党员有30万人,90%在苏区,农民党员约占80%。进入延安时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动员全民族实行抗战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提出了大规模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的号召,中共中央于1939年12月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总结了党在吸收知识分子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吸收知识分子应注意的具体政策。在党中央的倡导与号召下,党开始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运动,党员队伍尤其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40年下半年,党的中下级干部中新干部比例占总数的85%,而新干部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到中共七大召开时,全党121万党员中知识分子党员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大约占20%,这是党员成分的第三次大的变化。所有这些,显著改善了党员队伍的成分结构、理论水平、军事素质和工作能力。

3.加强干部培养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毛泽东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527他对于干部的标准的总原则是:德才兼备。陈云在这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39年5月《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系统论述了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共产党员应达到的六条标准和“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的重要原则;在1939年6月在《党的支部》一文中,深刻论述了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和基本任务以及上级党组织如何领导党支部等问题。这些为党员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黄克功案发生后,毛泽东力排众议,在给边区高院审判长雷经天的信中强调:“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3]39表现出大情怀和大境界,以此告诫党员干部。

实践证明:党在延安时期建立起了与其先进性建设相适应的党员发展和干部教育体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推动了成千上万的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与贯彻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在作风方面,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培育和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准则,把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加强党建方面最重要的创新。

1.提出党风建设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冷静地分析了当时党员队伍变化的实际。当时党的成分除主体仍为农民外,知识分子成分和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党员数目不断增加,由此出现了不少由新党员组成的新组织,这些新组织带有一些非无产阶级、非群众性的特点,不够“布尔什维克化”,亟待加以改善,“现在的环境是复杂得多,现在的任务是艰巨得多了。”[4]602在此认识下,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首次提出了“党风”这一科学概念及其重要性,“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2]812在这里,他深刻揭示了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的联系,强调党的作风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2.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大会上所做“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中,开宗明义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用十分朴素的语言作了坦诚而有力地阐述。他说:“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1004。从此以后,“完全彻底”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牢扎根于共产党人心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张闻天在《略论党与非党群众的关系》和《更多的关心群众的切身问题》等文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是群众的一部分,又是群众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同时又必须强调它的特殊性,成为群众的政治领袖。同时,还需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推动党员世界观转变,加强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成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采取自我批判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3.提出并培育党的三大作风。通过革命实践和党建的推进,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积极推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作风建设,大力整顿党内各种不正之风,使延安时期边区及各根据地的党风、干风和学风焕然一新,逐渐形成了一些优良作风,并涌现出张思德、白求恩等一批作风建设英雄模范。在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将党业已具有的优良作风高度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对作风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使党的作风建设有了现实而明确的目标,这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目标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历史表明: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党风建设与党性教育联系在一起,把党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统一起来,把党风与党员世界观统一起来,把党风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统一起来,创造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形式和措施;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端正党的作风,找到了党的建设的新路,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和组织的纯洁性建设。

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不断加强和改进先进性建设,为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在中国革命实践和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不懈追求和对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是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时期,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承载着领导全国人民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始终离不开先进性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6]以史为鉴,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也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在延安时期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将先进性建设作为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的历史任务,须臾不可放松。

[1]李章军.习近平在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上强调:认真总结和运用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N].人民日报,2012-05-2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16(2).

[责任编辑 高 锐]

Re-explorafion of the Advanced Construction of the CPC in Yan'an Period

JU Hua1,2

(1.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2.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and Communication,Beijing 102600)

Advanced construction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proletarian party.In Yan'an period,the CPC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dvancing the Party's advanced construction, had a 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regardless of theory and practice,showing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historical features.In practical terms,the Part showed the nature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uch as ideology,politics,organization, style and so 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Mao Zedong at the cor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CPC writed a thick chapter of advanced construction in Yan'an period. Such a historical feature,not only embodies the Marxist party a consistent pursuit of the common nature of history,but also provided CPC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useful inspiration to continuely achieve, maintain and develop her advanced nature in the new era.

Yan'an period; party building; advanced construction

2015-04-07

鞠 华(1977—),男,江苏泰兴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印刷学院讲师。

D26

A

1004-9975(2015)03-0009-05

猜你喜欢
先进性延安作风
篆刻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关于毛泽东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探索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