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石昌华,彭泽源,黄晓琼,王家金*
(1.彝良县林业局,云南彝良6576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5)
彝良有机天麻生产关键技术
王 勇1,石昌华2*,彭泽源1,黄晓琼2,王家金2**
(1.彝良县林业局,云南彝良6576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5)
彝良县小草坝、钟鸣等乡(镇)的天麻生长环境(水、土、气)和鲜天麻经相关权威部门监测、检测,完全符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条件,现有的4家生产企业组织发展的天麻基地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由于是全国第1家首先获得认证,因此在有机天麻生产指导、检查和管理中有机种植计划、生产记录、投入物记录、档案管理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还缺乏规范的有机天麻生产标准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1年1次的再认证。
彝良县地形地貌为喀斯特岩溶型地形地貌,土壤以石灰岩成土母质上发育的黄土壤为主,为天麻生长提供了极其适合的土壤环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气候过渡地带,也是昆明静止峰停留处,由于受当地特殊地形地势的影响,四川盆地的暖流与高原寒流交汇于此,在以小草坝为中心的天麻主产区范围内形成了—准静止峰特殊气候区域,使天麻主产区内常年多雨多雾,气候温凉潮湿,造就了以小草坝为中心的优质天麻生长的最佳自然环境。天麻适生区内无论是空气环境、土壤、水源都无污染,并以独特的林下种植模式获得优良品质。彝良县小草坝天麻仿野生种植完全符合有机产品认证条件。2011年,彝良县委、县政府引导组织彝良县小草坝野生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小草坝国营林场天麻产业协会、彝良县麻窝经济林种植场、彝良县小沟林区天麻产业协会等4家生产组织天麻基地申请有机认证,但因天麻未列入《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认证未获通过。2012年3月,彝良县委、县政府向国家认监委请示把天麻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再次组织4家生产组织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申请有机天麻认证,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国认注〔2011〕34号)、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通知》 (云质监局函〔2011〕258号)文件要求向国家认监委申报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2012年8月7日国家认监委把天麻列入《有机产品认证增补目录(一)》,并以公告〔2012〕21号发布。2012年8月14日,彝良县4家生产企业组织生产的5 333.3 hm2天麻基地通过有机认证,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2年12月,彝良县成功荣获全国有机天麻认证示范创建县。至此,彝良县首先成为全国有机天麻认证及有机天麻认证示范创建第一县。2013年5月,彝良县4家生产企业组织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申请再认证,再认证通过后,2013年10月20日4家生产组织认证基地内种植的天麻将完成转换期,认证基地内所生产出来的商品麻可以贴有机产品标识上市,届时彝良天麻将成为名符其实的有机天麻。
全县4家生产组织在有机天麻生产中存在有机天麻种植计划制定不合理、生产记录不规范不完整、档案资料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同时全县还缺乏规范的有机天麻生产标准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1年1次的再认证。
3.1 制定合理的有机种植计划
全县4家天麻生产组织认证天麻基地5 333.33 hm2,按全县每年计划种植有机天麻1 333.33 hm2,认证基地可以种植4年,到第5年轮回到第1年种植地块。各生产组织就可根据认证的基地面积和自己的生产能力把认证基地按计划分块编号,第1年种植1号地,其余地块轮息;第2年种植2号地,1、3、4号地轮息;以此类推。例如:XX生产组织认证1 000 hm2,2012年种植1号地200 hm2,2、3、4号地轮息;2013年种植2号地266.67 hm2,1、3、4、号地轮息;2014年种植3号地266.67 hm2,1、2、4号地轮息;2015年种植4号地266.67 hm2,1、2、3号地轮息;2016年种植1号地200 hm2,2、3、4号地轮息。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种植滋生杂菌和病虫危害天麻,造成天麻减产。同时种植过的地块可以轮息修复修养,既增加了林地生物多样性,又符合有机天麻种植条件和要求。
3.2 严把投入物质量关
有机天麻种植投入物为种子、“两菌”和菌材。有机天麻种植投入物是有机天麻产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把种植投入物关口,种植投入物必须为GB/T 19630-2011规定可以加入的物品,严禁使用GB/T 19630-2011规定外的物品。
3.2.1 种子
有性繁殖种子为认证基地内留种和有计划合理的采集优质野生乌天麻在认证基地集中培育,种子规格为顶芽短粗饱满、健壮、无创伤、无虫害,形态卵形或宽卵形,略扁,单个重量在200 g左右;无性繁殖种子为基地自产0、Ⅰ、Ⅱ代白头麻,规格为颜色金黄、前端均有1/3为白色,形体长圆略呈锥形;重量为20~30 g;芽头饱满,无蜜环菌缠绕侵染、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2.2 “两菌”
在以小草坝为中心的天麻主产区采集野生萌发菌、蜜环菌子实体进行分离提纯,并进行菌种试验和鉴定,选择优质的萌发菌和蜜环菌进行1、2、3级菌种培养复壮。以阔叶树木叶和树枝作为萌发菌和蜜环菌培养基,在“两菌”分离提纯和对培养基消毒时用75%的乙醇和高温等物理方式进行消毒,培养基及包装物只能使用GB/T 19630-2011规定可以加入的物品,严禁使用GB/T 19630-2011规定外的物品,严禁使用外来“两菌”,因外来“两菌”有用棉籽壳作培养基的,而棉花多为转基因品种,这是违背有机生产标准的。
3.2.3 菌材
以青冈、苦桃、桦木、木姜、檫木等人工菌材林间伐和修枝获得,且大头直径不得大于10 cm,将菌材锯成10~15 cm的短棒,短棒间距3 cm,并用斧头砍成鱼鳞口,深度至木质部,砍3面。严禁使用被杂菌、病虫害感染的菌材。
3.3 科学的种植方法
有机天麻种植必须坚持“林麻间种、适度稀植和林下种植”的原则,严格规范化种植。天麻种植密度控制在300塘/hm2以内,每塘标准不超过0.5 m2,且株行距不低于2 m。种植最好采用集中连续给菌法,长效菌材与短效菌材、小菌材与大菌材相结合,菌材由长材改为10~15 cm的短棒,必须使用本地优质“两菌”,每袋菌种种植2塘。
3.4 有机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
通过完整规范的有机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有机天麻追溯体系。
3.4.1 有机生产记录
一是“两菌”、种子、菌材等投入物的检验记录。对投入物的来源、质量、数量、检验依据、抽检数量、检验结果、检验人、检验时间等内容逐项记录;二是种植记录。对有性繁殖地块号、面积、打塘、拌种、埋材、播种、覆土、管理、种植工人、技术指导、种植时间、萌发菌及蜜环菌使用量、记录人和无性繁殖地块号、面积、打塘、埋材、播种、覆土、管理、种植工人、技术指导、种植时间、蜜环菌使用量、记录人等分别记录;三是清洗记录。对种植采挖农具数量、规格、有无污染、清洗水、清洗次数、清洗工人、清洗时间和运输车辆的清洗水、清洗次数、清洗工人、清洗时间等分别记录;四是运输记录。对运输菌材、两菌、天麻的车辆牌照号、驾驶员、运输数量、装卸工人、运输时间,装卸时间、记录人等分别记录;五是储藏记录。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要分开储藏,对出入库数量、等级、时间、管理人员等分别记录;六是销售记录。对天麻认证基地名称、种植地块号、有机天麻等级、有机证书编号、有机标识、销售单位及人员姓名、购买人员姓名及居住地、购买时间等分别记录。
3.4.2 档案管理
生产组织要配备专人对有机天麻生产全过程资料搜集整理,立卷归档,为天麻产业发展适时提供历史资料和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安全追溯提供相关依据。
彝良县发展有机天麻产业符合彝良县县情,符合
2014-10-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K13B04);云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2CG022)。
王勇,工程师,主要从事天麻加工和产品研发工作。
*为并列第-作者,**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