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自律论美学观点

2015-12-08 02:37:03黄燕
人间 2015年24期
关键词:汉斯器乐音乐作品

摘要:汉斯立克作为自律论美学观点的扞卫者,他提出“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艺术的职能”。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强烈的争论性,曾在当时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众多人的关注,并引起来自他律论者的强烈攻击。本文将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幻想力、影响情感的副作用三方面来正面论述汉斯立克所提出的“情感的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这一观点所具有的合理性所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43-01

作者简介:黄燕(1980—)女,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武汉音乐学院文学硕士。

一、音乐与情感

针对纯器乐音乐与音乐情感的表达孰轻孰重的问题,在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这本书中说道:“只有对器乐音乐的论断才能适用于音乐的本质。要探索音乐的一般规定,即标志音乐的本质、本性,和确定它的界限、方向的东西,只能以器乐音乐为对象。凡是器乐音乐不可能做的事,也绝不能说音乐能做到,因为只有器乐音乐才是纯粹的、绝对的音乐艺术”。这是汉斯立克本人亦或“自律论”者对音乐艺术的定义性理论。

汉斯立克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了令反形式主义者们可以攻击的命门,那就是所有定义稍不注意就都会感染上的一个通病:即局限性和不完整性。然而,批判者们要对汉斯立克定义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进行批判,笔者认为是不成立的,因为汉斯立克已经是站在了纯音乐立场上来定义“音乐艺术”,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定义;也许正是因为批判者没有清楚地看到汉斯立克的立场,所以才会出现诸如“他们的(形式主义者的人群)音乐艺术世界里就只有器乐,他们眼中的器乐又是怎样的纯粹呢,声乐艺术又为何称不上真正的音乐艺术呢?”等等这样一些子虚乌有、凭空附加的论断!这就让原本自律论清晰的概念又变得浑浊不清了。

“声乐音乐艺术”去“攻讦”汉斯立克关于音乐的定义,仅是就他这一理论谈谈他所认为的音乐艺术与情感的关系,是有还是无?有,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汉斯立克给了“情感”一个冷板凳坐,而不是将“情感”一脚踢开,看得出来他也并不是全盘否定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去探讨音乐艺术呢?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此处不便展开,仅就笔者本文而言,则是站在结构意义之上去探讨音乐艺术的价值的。

二、情感与幻想力说

“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音乐艺术的职能”。汉斯的这一观点是从“音乐职能”出发的,那么,我们就不必要将其扩大化,并花大力气进行不痛不痒又张冠李戴地去批判。他认为,音乐有它自己独特的美,这也是为什么这本小册子要起“论音乐的美”这样一个带着明显的强调语气的话语作为标题。

美的事物首先与我们的感官接触。这并不是美独有的路径,所有现象都得通过感官,感官是审美的愉快感之开始及条件,这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必须由某一情境作为前提。我认为症结就在这里,艺术,不都是艺术创作者要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吗,这不是必然的事吗?那音乐家想表达什么呢?显然,贝多芬可能是在户外散步,看着河水清清,如此美的感觉,给了他冲动与灵感,要带着这样一种感受去写一支曲子,那么《田园》就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想要表现什么?这部由“金属玩意”(乐器)组合在一起的音乐作品要表现什么呢?它可以表现出快乐、忧伤、焦急的情感吗?站在倾听者或受众的的角度而言,他们感受得到这些所谓丰富的情感吗?我认为那是不容易的,尤其对于一个乡村农夫而言。这就再一次证明仅从音乐本身而言汉斯立克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用“情感”去认识、定义音乐(器乐音乐)呢?我想,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抵是“被迫的”,多数人听某一个音乐作品,是带着“成见”去听的,可能是忧伤的回忆、也可能是欢快的聚会、还可能是缠绵的爱情。带着这样的情绪或情感基调去听某一音乐作品,那么他的那种情感倾向自然会占据审美的主要空间——若是先给一个从未听过《田园》的农夫详细地解说这部作品,那么,当他再去听这首作品时,不自然地就会觉得的确像解说者所说的该作品所附带的情感,这就是依托情感所产生的“美”。那倘若是没经过解说或让一个不是有教养的听众来听,用汉斯立克本人的观点去看,就是配器的精巧、和声的得当、曲式的严谨之美了,所以他认为大作曲家和憋足作曲者的区别就在于对后面一种美的创造力和把握能力。

三、任何艺术都有一种影响情感的副作用

音乐作品与某些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是永远或到处存在的,不是必然或绝对是这样的,但它的确可以引起人的高度快乐和悲伤,这种关系和副作用要比别的艺术容易得多。音乐对情感的影响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音乐所特有的(职能),更不是稳定不变的,可是,一个现象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审美原理的基础。他所说的“美”本身是客观的,欣赏起来“美不美”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副作用,岂是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与情感扯不上丝毫的关系。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然地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悦,这种愉悦的“情感”是来自你的内心,还是优美悦耳的音响所带给你的直观反应?“它(音乐)多么的愉悦啊!”有多少人相信他感受到的情感就是这音乐的情感。因为没有任何精神的参加,也就没有美。而音乐,以乐音组成的这种“形式”,不是空洞而是充实的;不是真空的界线,而是变成形象的内在精神。因而,音乐就是美的,有着精神内涵的美,这也似乎与所谓的“情感”攀不上什么关系。

猜你喜欢
汉斯器乐音乐作品
魔鬼与天使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你是我的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58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3
你是我的天使
小品文选刊(2016年1期)2016-02-12 03:56:50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音乐生活(2015年5期)2015-12-01 0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