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壮生 廖道龙 高芳华 符坚
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继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1,2]。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533 万hm2逐步扩大到0.1亿hm2 [3,4]。由此可见,马铃薯将真正实现“小土豆,大产业”的发展目标。马铃薯的主粮化,充分说明国家对该产业十分重视。那么,海南作为全国冬季北运瓜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能否发展马铃薯产业呢?
1 海南马铃薯生产现状
1.1 海南种植马铃薯的可行性
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的经济作物,其块茎膨大的适宜温度为14~21℃,同时要求短日照[5,6]。那么在海南这样的热带地区可否种植呢?海南冬季(11月至翌年3月)月平均气温16~22℃,光照充足,可以满足马铃薯生产所需要的光温条件,而且没有低温为害。伍壮生等[7]曾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等栽培技术方面对马铃薯做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月中旬左右播种,667 m2种植5 000株,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可以种植马铃薯,且产量可达1 500 kg/667 m2左右。张洪溢等[8]曾做过马铃薯品种引种试验,发现费乌瑞它(Favorita)品种适应性比较强,具有高产、早熟、抗性强的特点,适合海南冬季种植。伍壮生等[9]对海南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了2个高产、早熟、抗性强的紫色马铃薯品种。因此,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和优良的品种,海南冬季同样适合马铃薯种植。
1.2 海南马铃薯的种植情况
目前海南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较小,据调查年种植面积不超过333 hm2 [8],大多为商家试种或外省科研单位的科学试验,也有本省个别合作社的引种栽培。如澄迈英龙果菜专业合作社,2013年在澄迈县大拉镇进行了一个马铃薯栽培技术生产示范项目,种植了33.3 hm2左右的炸薯片型的马铃薯品种,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2011年广东一家马铃薯繁种公司,在屯昌县坡兴镇繁育了26.7 hm2左右的紫色马铃薯原种。海南马铃薯种植面积如此之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试种者在品种选择、种薯质量、季节选择、栽培技术等几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产量及商品率较低。
②由于海南不是马铃薯传统生产地区,许多农业科技工作者对马铃薯了解不多,研究更少,种植者没有科技指导,盲目试种,难以成功。
③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④未建立起畅通的市场销售渠道。
2 海南马铃薯产业优势
2.1 上市时间早、产品质量好
海南冬季马铃薯一般于11月中下旬播种,翌年2月即可采收上市。比南方二作区的春马铃薯早1~2个月上市,且此时采收的马铃薯产品非常新鲜,口感、风味好,比北方储存的马铃薯口感好、品质佳。
2.2 适应性强,适合旱坡地和海边沙地种植
马铃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10]。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期需水量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4]。每生产1 000 kg马铃薯,约需80 m3水。因此,在海南省一些山区或缺水的旱坡地、海边自然沙地等地块,可采用节水滴灌措施种植马铃薯。
2.3 冬闲田面积大,增产潜力大
海南省水稻田有40万hm2,由于旱季缺水,每年冬季大约有26.7万hm2稻田处于闲置或改种冬季瓜菜[11]。如果有1/4用来种植马铃薯,则可增加6.7万hm2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按每667 m2产量1 t计算,可生产马铃薯100万t,不仅丰富了海南省冬季蔬菜的种类,也可增加粮食产量。
不仅如此,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可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马铃薯与水稻合理轮作,还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结构。收获后的马铃薯茎秆还是一种很好的绿肥,将其翻压入土后,对后茬的水稻具有较好的肥效。
3 存在问题
3.1 对马铃薯不够熟悉
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的经济作物。故此,很多人认为,海南省的气候条件不能满足马铃薯的生长。也有人认为,北方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海南作为全国冬季北运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没必要种植马铃薯,其产量水平和薯块大小没法与北方地区相比。
3.2 海南马铃薯科研力量较薄弱
由于海南省不是马铃薯传统生产地区,缺少从事马铃薯研究的科研机构,马铃薯的研究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虽有少数科研人员做过引种、栽培技术研究,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的深度不足。因此,很难推动海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3.3 缺乏优良的种薯
由于海南马铃薯科研力量薄弱,对马铃薯的相关栽培技术研究不深,因此,还没有筛选出最佳的耐热、高产、早熟的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喜冷凉,结薯期昼夜温差大,才有利于淀粉和营养物质向块茎中转化,促使薯块膨大。而海南温度高(尤其是夜温高),一则不利于薯块的膨大;二则加速植株的早衰,导致植株过早死亡。另外,海南冬季短,能满足马铃薯正常生长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因而需要选择早熟品种。
3.4 政府部门重视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海南省马铃薯产业的认识度不足,缺乏战略引导,因而产业发展至今比较滞后。另外,未能组织部分科研力量从事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未投入部分科研资金进行马铃薯种植技术的相关研发,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植较为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难以形成。
4 发展策略
4.1 加强与外省科研单位合作,增强海南马铃薯科研力量,加快马铃薯研发
与外省马铃薯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培养大批专业科技人员,加强海南马铃薯的科研力量,推进马铃薯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优良、高产、适合海南省栽培的马铃薯品种。
相关科研人员可从品种筛选、抗病性鉴定、最适种植期、栽培方式、配方施肥、种薯繁育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海南省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工作,提高马铃薯的良种覆盖率。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我省马铃薯节本增效的栽培模式,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体系。
4.2 政府部门给予重视
要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需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将其当作一个新兴产业来抓。可以通过政府搭台、专家唱戏的方式,邀请马铃薯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为海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且政府部门应制定可行的发展计划,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马铃薯的研发力量。
4.3 引进特色品种,发展“一乡一品”特色马铃薯产业
从外省引进一些特色马铃薯品种,适当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引种试种,筛选出适合海南省种植的彩色系列或油炸型马铃薯品种。仿照“桥头地瓜”、“枫木苦瓜”、“陵水圣女果”等产业模式,发展“一乡一品”特色马铃薯产业。彩色系列马铃薯品种具有很高的花青素含量,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油炸型品种适合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业及食品加工业进行炸薯条、薯片。
4.4 培育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种薯、商品薯流通营销体系和加工利用体系。建立马铃薯产业协会,通过建立相应的营销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信息网络,上联种薯繁育推广企业和加工利用企业,下联千万农户,组织农民根据市场订单和预测开展优质种薯和商品薯生产,降低马铃薯营销的市场风险。
4.5 扶持和培养龙头企业或合作社
加强政策引导,以部分市县为试点,积极引进、扶持和培养一些马铃薯龙头企业或种植合作社,将其作为海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孵化器”,促进和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壮大。
4.6 改善种植制度,合理轮作
政府部门应科学决策,利用好冬季闲置的水稻田,合理规划产业发展规模、创建良好的种植制度,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现有产业的发展规模,而且可以通过合理的水旱轮作,促进海南省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4.7 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
科研部门应加强技术研发,将成熟的技术进行推广。在农村多举办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培训班,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提高海南农民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佚名.马铃薯的新面貌[J].中国经济信息,2015(2):40-41.
[2] 王希卓,朱旭,孙洁,等.我国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形势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5(2):52-55.
[3] 余欣荣.马铃薯:主粮新选项——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5(2):7-10.
[4] 王艳红.马铃薯主粮化的机遇和挑战[J].农业工程,2015,5(1):1.
[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6] 方智远,张武男.中国蔬菜作物图鉴[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7] 伍壮生,廖道龙,肖日新,等.播种期·种植密度·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27):13 317-13 318.
[8] 张洪溢,黄小明,王康文,等.海南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C]//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2011:397-399.
[9] 伍壮生,廖道龙,吴月燕,等.海南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7):179-183.
[10] 郭林涛.小土豆大文章[J].决策探索,2015(7):37.
[11] 唐清杰,严小微,孟卫东.海南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杂交水稻,2015,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