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新式中餐馆

2015-12-07 18:39程文婷
艺术与设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餐馆洗手间柏林

程文婷

陈词滥调的中餐馆形象和模式正在被打破。Ett La Benn, 一个由3名德国年轻工业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体,以他们的方式塑造着一个个新式的德国中餐馆,而他们的尝试将逐渐改变和影响未来德国中餐馆的整体形象。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Ett La Benn设计了柏林市中心的饮茶英雄(Yumcha Heroes)中餐厅。强烈大胆的色彩对比、简洁而不失细节的室内空间设计和原汁原味的粤式茶点,使得这家餐厅迅速受到了柏林市民的追捧。

此后,Ett La Benn承接了柏林许多中餐馆的设计项目。他们的设计从整体概念、室内设计到装潢细节,都打破了德国原有中餐馆程式化的风格,为其注入了一种现代却不失中国味道的风貌,这也逐渐成为了Ett La Benn的设计风格。

据统计,德国目前有上万家中餐馆,仅柏林市区就有近两百家,这对人口基数不大的德国而言不是一个小数字。柏林第一家中餐馆是1923年在康德大街130b号开业的“天津”(音译Tsientsin)餐厅。它模仿德国高级餐厅的室内设计和优雅安静的用餐环境,被当时的德国媒体给予了“从外在美感和内在消化角度而言,同样适合于欧洲人”的正面评价。

二战后,随德国经济复苏和大众旅游的兴起,中餐馆在当时西德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个时期的中餐馆越来越重视室内设计上对中国情调和氛围的营造,它们中的大多数成了德国城市里的异国“微缩旅游景观”。中国亭子、龙图腾、瓷器和花瓶等在17~18世纪洛可可期间流行于欧洲的中国风格,构成了战后典型的德国中餐馆形象元素。

如今,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许多德国人已不再满足于坐在雕龙画凤的中餐馆里消费不地道的德式中餐。而Ett La Benn设计的中餐馆成功案例,也许可以为餐饮文化和设计带来新的启示。

“我们的长征食堂打破了人们对中餐馆的固有印象。这里没有酸甜肉、没有米饭,也没有大红灯笼!”这是2010年在柏林开业的长征食堂中餐馆(Long March Canteen)的自我宣传。通过将中国历史元素进行再设计和刷新,餐馆的整体概念和室内设计有意识地回避了德国现有许多中餐馆仿古的设计模式,顾客在其中会得到一种从柏林穿越至中国夜市的全新独特体验。

相比中国的餐厅,德国餐厅的面积一般较小,餐厅也几乎不设包厢,就餐区域相对更开放。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空间内营造令人难忘的就餐体验是Ett La Benn设计的重点。而所有的空间分布、室内设计、用餐过程和服务等细节,都将被整合起来实现这个目的。

以长征食堂为例:没有石狮子和龙柱子为导向的大门,仅从餐厅的外部,我们便很难将其与德国传统的中餐馆联系起来。“长征食堂”无饰线体中英文名被微弱的红光照亮;走进看似不起眼的餐馆入口,顾客便开启了进入餐厅的独特旅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昏暗的灯光背景中,墙面上的大型蓝色霓虹灯装置(餐馆名)和扑面而来的音乐,它使人联想起了中国夜市的场景。进入餐厅正室,需要穿过一条半透明的竹屏风过道。在行走的过程中,顾客可以模糊地感觉到室内人声鼎沸的气氛和响亮的音乐。心生好奇的顾客经过开放式厨房后,最终到达餐厅正室,并与之前自己对餐厅的印象形成了对比。

餐厅内部的灯光同样保持昏暗,室内的空间分割随之消失并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与大多数德国中餐馆里明亮而分割出的室内设计完全不同。整个空间只用少数射灯作为气氛灯光,从而强调出室内设计上的重要元素,比如,餐厅的桌面和代表中国文化的装饰元素等。

餐厅的中心位置设计了一个蒸笼区,这是餐厅的核心。蒸汽透过竹蒸笼,在红色灯光的背景下缓缓升起,它浓浓地烘托出了餐厅的中国氛围。众所周知,蒸食是中国古老的烹饪方式,而这个在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场景,在长征食堂里以一种新的方式被置入进来,不禁让人想到了中国夏夜里热闹的露天大排档。

除此之外,许多象征中国革命的元素也被运用到室内设计上。值得一提的是,餐厅右侧空间内营造的大食堂场景:人民公社时期,大食堂里常见的长条桌和长板凳被置入。也许它们并不是最舒适的设计,但却和餐厅的主题相呼应。这种设计让不同背景阶层和互不认识的客人紧挨着坐下来,营造了一种集体的、分享的氛围。正如Ett La Benn所说:“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聚集到一起,这个或许只有共产主义能办到,而我们运用的则是食物的概念。此外,分享的概念同样也是中国餐桌文化的精髓。”事实上,长征食堂自2012年开业至今,已经屡次获德国乃至欧洲业界的多个奖项。

对Ett La Benn而言,判断一家好餐厅的标准并不局限在室内设计上,还应是一个结合了整体概念、设计、市场定位和良好服务等多要素的综合体。“所有的设计都要围绕为顾客提供一种特殊的体验而进行。另外,所有细节设计也应引导顾客在用餐过程中获得餐厅预设的用户体验。”Ett La Benn说。所以,Ett La Benn的设计中不乏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创意。

以他们为柏林Toca Rouge中餐馆设计的洗手间为例。实际上,餐厅洗手间是一个独立于用餐区的新空间,也是一个常常被设计忽略的空间,而洗手间往往却能给顾客带来某种特殊体验。Toca Rouge洗手间的天花板上设计了约420个彩色梨形灯泡,顾客进入洗手间时将自动开启——具有节奏感闪烁的彩色灯光和音乐,而且随着客人的在空间中的运动而改变。这样的装置使得顾客和餐厅有了一种特殊的互动,也为顾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洗手间墙壁的黑色瓷砖与墙顶的彩光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墙壁两侧的玻璃也使空间和灯光装置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展。Toca Rouge中餐馆的洗手间被德国媒体誉为“柏林拍照最多的洗手间”。这也让Toca Rouge中餐馆的美学特点和个性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Toca Rouge餐厅室内的灯具和家具都由Ett La Benn量身定制。餐厅的食物创新及其独特的美学元素也是Toca Rouge区别于德国大多数中餐馆的特色。在Toca Rouge中餐馆内,我们其实看不到明显的中国元素,而这正是Ett La Benn将中国食物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的一种新尝试。

Ett La Benn的中餐馆设计为德国年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他们设计的餐厅,人们看到中国文化不再仅作为一种室内陈设而存在,还更多地化作了一种与消费者互动的体验——在良好的就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有趣的是,Ett La Benn更喜欢被称作“餐厅战略设计师”,而不是室内设计师。他们关注消费体验,也同样关注对客户诉求的理解。他们常与中国客户一起烹饪,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中国烹饪文化和每个餐厅的个性。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作被融入到了细节设计上,才帮助Ett La Benn塑造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德国中餐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餐馆洗手间柏林
柏林Wilmina酒店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洗手间里的“小书屋”
Number One Love
EMERALD IN THE ROUGH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胡保罗的中餐馆饮誉巴西数十年
柏林
圣彼得堡中餐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