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第一线 干在最实处
——记武汉市蔡甸区蔬菜科技推广站站长李茂年

2015-12-07 10:10潘瑞冬
长江蔬菜 2015年22期
关键词:蔡甸区推广站水生

本刊记者 潘瑞冬

◂武汉市蔡甸区蔬菜科技推广站站长李茂年

蔡甸是武汉市的远城区,建镇于晋,辖区内的莲花湖湖水清冽,水下湖泥肥沃,湖内野生莲藕具有独特品质,以13孔别于其他地方的莲藕品种。不仅莲藕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藕丝绵长,而且莲藕口味香甜、生脆少渣、富含营养。从宋代开始,蔡甸莲花湖莲藕便是晋京朝贡之上品。

发展基础得天独厚

走进藕田,放眼望去,一大片荷叶点缀着清香的荷花,在绿植之下,是待收的雪白莲藕。“要是你们早来一两周,正赶上莲籽采收,清香甜脆”,蔡甸区蔬菜推广站站长李茂年摘下几蓬莲籽,用手机拍照,备份在手机内。

据了解,目前整个蔡甸区的莲藕、荸荠、子莲、茭白等主要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0005 hm2,其中莲藕占全部种植面积的2/3,是蔡甸区水生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李茂年介绍起来如数家珍,“莲藕年产量23 万 t,早藕 6~7 月采收,每 667 m2采收750~1 000 kg。冬藕采收期比较长,9月中旬就开始采摘,一直到翌年4月。冬藕产量较高,667m2产量2250kg,效益9 000元。”

蔡甸区水生蔬菜的发展,得益于3个方面:一是水资源丰富,蔡甸区地处武汉市近郊,长江、汉水汇流的三角地带,区内湖泊众多,水资源极为丰富,自隋朝开始,农民就有种植莲藕的习惯;二是规模化种植早,据李茂年介绍:“蔡甸区莲藕规模化种植起步早,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开始尝试连片种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规划种植莲藕,相比其他地区要早,蔡甸区蔬菜科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朱文革补充道;三是加工起步早,在农业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蔡甸区于2000年开始开发莲藕深加工,先后发展了6家莲藕深加工企业,发展罐装藕汤、莲藕面条、莲藕酥、藕粉、速冻藕丝、干制藕片等莲藕加工产品20余种。

创新种植新模式

藕池养鱼,为单纯养鱼或单纯种植水生蔬菜的农户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13年667 m2产值增加400元,2015年667 m2产值增加500元,养鱼每667 m2增收1000元以上。李茂年在蔬菜推广过程中经常冲在第一线,“在鱼塘中发展水生蔬菜种植,种植者应充分了解所养鱼种与水生蔬菜品种之间的关系,如养殖草鱼的鱼塘就不适合种植水生蔬菜。”说起新模式,李茂年又开始推广、普及配套的技术。

目前蔡甸区莲藕种植模式主要有莲藕—水稻,莲藕—蔬菜(水芹、红菜薹等常规蔬菜),莲藕—荸荠,莲藕—鱼等。

以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蔡甸区建立了市级莲科技专家大院,把水生蔬菜科技成果的研发、引进转化、技术创新、培训、推广应用作为重点;创新了莲藕双茬栽培技术、莲藕节种栽培技术、莲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莲藕大棚保温栽培技术、藜蒿中大棚保温栽培技术、水芋和茭白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早熟莲藕—蔬菜、瓜—瓜—藜蒿、早苦瓜—藜蒿、夏甘蓝—藜蒿、水稻—藜蒿等轮作模式及技术。

大力推进深加工

然而目前,水生蔬菜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拿莲藕来说,目前的挖藕人越来越少,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青壮年不愿意与泥土打交道,纷纷奔往大城市谋生计。”李茂年无可奈何地说,从业人员的减少,必然引起人工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使得部分合作社不得不缩减了莲藕的种植面积。

据了解,近城郊新生代农民基本外出务工,远城郊45岁以下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只占到8%左右,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年龄偏大,基本为50~60岁,从业人员素质低,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导致水生蔬菜栽培新技术的推广、落实难度大。

面对这种情况,李茂年建议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利用高压水枪代替高昂的人工挖藕,同时加快水生蔬菜深加工工艺研发和财政扶持力度。

目前,在蔡甸区蔬菜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企业根据推广站收集的产品和加工信息,选择适宜加工、防褐变的加工品种;通过对生产加工工艺的指导,全区已逐步建成世林福幸、富泰天乐、香满园等4家加工企业;通过介绍校企合作,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研产结合,促进了蔡甸区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莲藕深埋在泥中,但清香的莲花却摇曳在水面上,蔡甸区莲藕种植面积大,成片的荷花可成为吸引游人的一大法宝,蔡甸区未来计划将种植莲藕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实现莲藕产业生态化。

猜你喜欢
蔡甸区推广站水生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基层农技推广站O2O模式的探索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互助
互助
对蔡甸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汕头市农机推广站引进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试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