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率先取得新突破

2015-12-07 01:59韩长赋农业部部长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4期
关键词:奶业畜牧业畜禽

文│韩长赋(农业部部长)

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率先取得新突破

文│韩长赋(农业部部长)

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是农业部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汪洋副总理对开好这次会议专门做出重要批示,体现了中央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深入分析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大发展,彻底扭转了肉蛋奶短缺的局面。我们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经历过“吃粮瓜菜代,吃肉等过节”的日子,那时候能吃上一顿肉是一种奢望!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2014年全国肉类产量8707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9.2倍,人均肉类占有量从不足9千克增加到近64千克。这为改善居民膳食营养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畜牧业大发展,开辟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1978年畜牧业产值只有20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2014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9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3。目前,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1/6,饲料、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畜牧业大发展,闯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子。在农村改革中,畜牧业一直是先行者,通过引进外资、探索牧工商联合发展,比较早地步入了市场化轨道。特别是近年来,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加快,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47%。

现在看,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随着城镇化的到来,我国畜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我国畜牧业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国际化的到来,我国畜牧业面临全球竞争的新挑战。各级农牧部门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第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任务。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菜篮子也不能拎在别人手里。我国是人口大国,肉蛋奶作为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也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随着人口总量增长、收入水平提升、城镇化加快推进,肉蛋奶消费需求还在刚性增长。据测算,每年新增肉类需求超过80万吨。目前,我国人均动物蛋白日摄取量33克,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牛羊肉消费需求快速上升,生产能力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更为重要的是,消费结构还在升级,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放心;不仅要有数量,还要上档次。前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给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损害到政府的公信力。努力确保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双安全、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放心,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实现产业平稳发展、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第二,促进农牧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就是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一个民族掉队、覆盖全领域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牧区。我国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2/5,分布着全国70%以上的少数民族和70%以上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畜牧业是广大牧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牧区生产条件总体滞后,面临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与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双重压力,牧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这几年受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和疫病风险、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的影响,畜禽养殖收入波动很大。2009年以来,养殖成本增加了将近40%,许多养殖户增产不增收。2013年的H7N9使家禽行业遭受重创,损失过千亿元。生猪价格连续3年低迷,2014年每头肥猪亏损110元。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可以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尽快让广大农牧民富裕起来,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第三,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纵观全球,农业发达的国家,畜牧业都很发达。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仍然粗放,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不高,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加比例不协调,农业产业结构不平衡,制约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种植业受经营规模的限制比较突出。相对而言,畜牧业资本密集程度更高,技术集约化优势更明显,在经营规模上更容易突破,可以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促进种养循环、产加配套、粮饲兼顾、农牧结合,有利于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第四,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到同等高度,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国家推进农区养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呈现污染加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有的农区粪污随意排放,造成面源污染;有的牧区超载过牧,带来草原退化、沙化、碱化。据统计,全国每年产生30亿吨畜禽粪尿,相当部分没有得到综合利用;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近20亿亩。我国畜禽养殖业生态瓶颈约束日益趋紧,草原畜牧业也必须生产生态兼顾、生态优先,这对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有利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牧业,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尽量不欠新账,逐步偿还旧账,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二、准确把握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要按照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220万吨、3050万吨、4080万吨,年均增加85万吨、26万吨、40万吨;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2%和60%,分别比现在提高10个和15个百分点,使规模养殖真正成为畜牧业生产主导力量;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以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在此基础上,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东部沿海地区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畜牧业主产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北方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行舍饲半舍饲,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提高生产效率。传统农区,粮食和秸秆资源丰富,品种改良基础好,养殖技术普及程度高,但部分地区养殖密度过大,要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粮食就地过腹转化,实现粮仓变肉库,其中南方水网地区要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农牧交错带,既有充裕的秸秆资源,又有一定的放牧条件,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积极稳妥推进粮改饲,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带动牧区牲畜繁育和农区架子牛羊育肥,促进牛羊产业大发展。南方草山草地,开发利用潜力大,冬闲田面积广阔,草食畜牧业发展空间很大,要坚持草种改良、综合利用,石漠化地区要合理退耕还草,把草牧业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畜牧业产能建设。畜牧业要持续发展、保障均衡供给,巩固提高产能是基础,抓好基础母畜是关键,加快科技进步是保障。我国每天要消耗2.3亿千克肉、8000万千克禽蛋、1亿千克牛奶。这么大的消费量,保证供给不出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维持基础母畜的存栏量,保护农牧民养殖母畜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了肉牛基础母畜扩群补贴,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后要继续完善扩展这些政策。有了基础母畜,还要靠良种良法配套。畜禽良种选育是关系畜牧业发展的长远大计,要锲而不舍实施好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种遗传改良计划,念好“育繁推养”四字诀,做大做强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减少对进口种畜禽的依赖。要着力转变粗放的畜禽养殖方式,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的饲养管理技术。建成现代畜牧业,畜牧科技进步贡献率至少要达到70%左右,目前只有55%。今后要争取在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标准化饲养管理、饲草料资源转化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现代畜牧业应该是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只有加快规模化,才能走向现代化。要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畜禽规模养殖水平每年争取提高2~3个百分点。要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解决好“如何养”的问题。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在项目资金、金融保险、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的新型经营体系,解决好“谁来养”的问题。北方人均土地面积大,发展家庭牧场有条件;南方人多地少,要依靠龙头企业,发展养殖大户。家禽生猪产业化程度高,推进工厂化集约养殖路径清晰,要坚持下去;牛羊生产周期长,可通过分户繁育、集中育肥模式,让加工企业带动更有效益。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链条长,可以前拉后带,适合工商企业进入。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涉及种养加销等多个环节,还有饲料、兽药等支撑行业。建设现代畜牧业,要在前伸后延、流通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兼并、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向养殖、种植、加工纵深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加强品牌培育。要大力推进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等新业态,创新流通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加强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使养殖环节分享更多收益。要发挥畜牧业大企业多、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运用牧场托管、“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形式,推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好社会化服务的问题。

四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现代畜牧业必须是质量安全的产业。一个质量安全事件可以打垮一家企业,甚至一条不实信息可以打垮一个行业。畜牧业一定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视质量安全为生命。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坚持产管结合、源头治理。生产方面,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控,在畜禽养殖企业和规模化家庭牧场、合作社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不断提高“产出来”的水平。监管方面,要按照“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的思路,建立各环节无缝对接的监管制度,针对“瘦肉精”、生鲜乳违法添加、滥用抗生素、注水肉、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完善“管出来”的办法。要加强养殖投入品生产和日常使用管理,强化饲料和兽药监管,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努力消除源头隐患。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关键是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这是一项最根本的制度措施,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从主产区和大企业入手,完善耳标和二维码等追溯手段,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五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系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成败。要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采取“养、防、检、治”综合措施,坚持免疫与扑杀相结合,做好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强制性免疫等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实施优先防治病种防治计划,重点疫病逐步实现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支持养殖大县建设无害化处理厂,推广无害化处理与保险挂钩。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严格落实“六项禁令”,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坚决杜绝隔山开证、收费放行等现象,坚决惩治脱岗渎职行为。

六是加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已成为危及产业发展和产品安全的瓶颈。农业部近期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其中“三基本”之一就是实现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要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坚持科学布局畜禽养殖,该减的减到位,该禁的坚决禁,不超量不超限,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要推进清洁养殖,推动规模养殖场率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粪污产生量。要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既解决畜禽“吃”的饲料问题,又解决“排”的粪尿问题。要研究补贴政策,把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与沼气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广有机肥生产加工利用。去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资金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三、突出抓好草牧业发展

草牧业既包括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也包括饲草料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去年10月,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促进草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加快发展草牧业提出明确要求。农业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草牧业发展做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抓住难得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开创草牧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新世纪以来,我国牛羊肉消费快速增加、价格连续多年上涨,人们戏称“牛魔王”“羊贵妃”。早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回来的同志讲,发达国家鸡肉最便宜,牛肉最贵,猪肉价格居中,我感到很不理解。当时,中国人都喜欢吃鸡肉、猪肉,有“无猪不成席、无鸡不成宴”的说法。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牛羊肉逐渐成为肉类消费的首选,从少数民族消费为主变为全民性消费,从秋冬季节性消费为主变为全年性消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购买牛羊肉385万吨,而2000年仅为240万吨,短短十几年增长60%。如果加上城乡居民户外餐饮消费,需求量还会更大,远高于牛羊肉生产增长速度。我国已经到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增加牛羊肉供给的新阶段。我们有13亿人,这么大的市场,不能拱手让人,更不能受制于人。经国务院审定同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我们要借市场之力,行政策之功,积极作为,把牛羊肉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牵住母畜扩繁这个牛鼻子,母畜生产力水平低是主要瓶颈制约,平均下来,一头母牛每年产不了一个犊,一只母羊每年最多产两个羔。稳定增加母畜,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策。要用好基础母畜补贴政策,按照“见犊补母”的方式,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母畜扩群增量,夯实生产基础。要培育好养殖大县这支主力军,今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对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的100个牛羊大县实施奖励政策,要抓紧制定好实施方案,调动地方发展牛羊生产的积极性。要发挥好试验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南方草山草地和农牧交错带是牛羊肉生产的四大区域,农业部将分区域开展现代草食畜牧业发展试验示范。各地要周密谋划,开拓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效率高、效益好、可复制、易推广的发展模式。

二是大力振兴中国奶业。奶业最能体现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产业。奶业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婴幼儿健康成长,关系全民族体质提升,甚至关系到国家形象,振兴中国奶业责任重大。中国奶业发展到今天,方向已经十分明确,就是调整优化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全面迈进现代化发展轨道。现在,有市场、有资源、也有基础,我们还要有点雄心壮志。打好奶业翻身仗、振兴中国奶业,总的考虑是抓好“三品”、推进“四化”、实现“三大目标”。“三品”,就是抓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四化”,就是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三大目标”,就是全面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重塑中国奶业信誉和形象;稳定发展数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品牌。实现上述目标,既要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主要是解困,重塑国人对民族奶业的信心。最近个别地区出现倒奶杀牛现象,根本原因是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信任度不高。为什么不信任?说到底还是担心质量安全问题。如果质量上不去,即使有市场空间,这个空间也要被国外占领。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永远的“心痛”,直到现在消费者还在纷纷直购、代购、网购和邮购洋奶粉。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和发展,我国奶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40%,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100%。举旗亮剑、重塑信心的时候到了!核心问题、根本途径是确保质量安全。我们计划今年举办一次“中国奶业D20峰会”,邀请中国奶业企业20强,介绍奶业发展新理念、新成果、新经验,展示中国奶业的发展成就。各地要大力开展饮奶科普和公益宣传,落实液态奶标识制度,把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良好状况,实事求是告诉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购买国产奶。

着眼长远,主要是发展,大力推进奶业一体化经营。牛奶生鲜易腐,养殖生产加工不可脱节,这决定了奶业最应该实行一体化经营。去年以来,我先后考察了辽宁辉山乳业和石家庄君乐宝乳业,他们都是种养加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奶牛生产水平高,乳品质量好,企业经营效益稳定,奶农收益有保障,值得借鉴。规模奶农、家庭牧场联合起来组建奶业合作社,兴办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也是一种模式。丹麦阿拉食品公司和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是由全国性奶业合作社兴办的乳品公司。我们国家大,不可能全国的奶农组成一个奶业合作社,但可以分区域组建。各地要大力培育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奶业组织化程度。

三是挖掘饲草料资源潜力。饲草料占养殖成本的70%。没有优质饲草料,牛羊养殖水平上不去,生产成本下不来,产业不可能发展好。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统筹考虑天然草原适度利用、人工种草、秸秆饲料化等措施,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为草食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抓好天然牧草利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草原植被加快恢复,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已连续4年突破10亿吨,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要发挥天然牧草最经济的优势,以草定畜,科学利用,为生产绿色畜产品提供物质保障。抓好人工种草。这几年,内蒙古、宁夏等地在天然草原种植燕麦草、披碱草、苜蓿等,有效增加了饲草料。今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7.2亿元资金,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发展草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草种和牧草生产基地。推进人工种草,配套服务得跟上,要建立健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开发推广种植和加工配套的农机具,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推进苜蓿产业化。抓好秸秆资源利用。我国各类秸秆产量约8亿吨,目前饲料化利用比例不足30%,大有潜力可挖。要抓好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推广秸秆青贮、黄贮、微贮、压块、膨化等利用方式,促进农副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效率。

四是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解决饲草料问题,总的考虑是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近年来农业连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这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饲草料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去年,我到甘肃调研时专程拜访了任继周院士,他也建议,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积极发展“粮草兼顾型”农业,实行牧草和粮食轮作。今后要在后备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和部分退耕还林还草地区,调整部分耕地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实行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草畜配套。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亿元资金开展粮改饲试点,我们已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农牧交错区,选择了30个县级区域率先开展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示范。试点项目以3年为实施周期,每年每个试点县平均补助资金1000万元。这件事已写入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一定要抓好落实。粮改饲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饲料作物或牧草品种,以畜定草,根据当地养殖需求确定发展规模,还要培育加工配送企业和专业服务组织,解决个体农户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问题。粮改饲的重点是玉米,要把粮改饲试点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东北玉米主产区要选择一部分县开展玉米、大豆轮作试点,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要选择一部分县开展青贮玉米种植试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科学规划,推广玉米改饲草种植。

五是切实做好草原这篇大文章。这几年,国家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对草原生态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要瞄准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一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把每一亩该保护的草原坚决保护好,把该建设的草原切实建设好。要加快草原确权承包登记,依法赋予广大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激发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抓紧开展基本草原划定,严守草原生态红线,夯实牧区改革的基础。要实施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63亿元,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是争取第二阶段补奖政策的关键之年,要及时总结评估前期项目,提出稳定完善政策的意见建议,争取在“十三五”政策创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实施好重大生态工程,加强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动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工程,坚持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恢复。要强化草原监理,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改善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和曝光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四、健全完善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现代畜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更复杂,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强化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

一是推动财政支持稳定增加。这几年,中央财政不断加大畜牧业支持力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今后要围绕薄弱环节、针对发展瓶颈,加强政策谋划,在转方式上突出育种能力建设和畜禽种业创新,在调结构上突出草牧业发展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在疫病防控上突出种畜禽疫病净化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争政策创设取得新突破。

二是创新机制撬动金融支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发展畜牧业更离不开金融,金融问题不解决,现代畜牧业建设就短了一条腿。去年,农业部与金融部门合作,支持山东、河南、河北3省开展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试点,今后要积极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要及时总结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成效,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场户贷款难题。“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畜牧业风险大,保险覆盖面还不够。要完善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实施好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开展肉牛肉羊政策性保险试点,为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积极探索价格支持。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稳定市场价格很重要。畜产品价格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方面的利益,政府在稳定价格上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现在畜牧业的市场调控是“少了办法多,多了办法少”。新形势下要深入研究“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把畜禽养殖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生猪、奶牛等主要品种,制定防止生产和价格大幅波动调控预案,完善产品临时收储等市场调控措施。要进一步总结地方开展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经验,争取在生猪大县尽快推广实施。

四是全面加强依法治牧。建设现代畜牧业,法治建设得跟上。要与时俱进推动完善畜牧业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立法进程,抓紧梳理现行畜牧兽医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凡是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要及时修订、增补或废止。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确保行政审批取消下放工作无缝衔接、平稳过渡。要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要广泛开展学法普法活动,增强法治意识,推动全行业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依法治牧水平。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关系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率先取得新突破,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注:本文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5年6月15日在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改。)

猜你喜欢
奶业畜牧业畜禽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