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鹏
父爱无疆
文/张志鹏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照顾好,维护生命的圣洁,是上天赋予每位身穿白大衣,救死扶伤的医生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医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患者,对我们而言,患者是个弱势群体,需要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与患者心连心,尽职工作,尽责做事。让患者在我们悉心的医治下早日康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想获得别人的微笑,先要微笑面对他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患者因为有疾苦才会前来,我们必须尽职尽责,视患者为亲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己苦,常念奉献之意,悉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精湛医术支撑苍白无力的生命,燃烧患者对生命的希望,让患者痛苦的脸上重绽笑容,让更多家庭充满欢乐。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参加工作8年期间,我经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这些进步与医院、同事、患者都是密不可分的。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我帮助他们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同时他们也在感动着我、督促着我前行。
那是去年10月份的一天,一名17岁的女孩因为腹痛伴高热由救护车转运到急诊,直接推入抢救室。陪同的是她的父亲,初见她的父亲眼睛里布满血丝,看上去有些憔悴,显得疲惫不堪,穿着一身破旧但还算干净的衣服,看上去给人一种生活压力大,有点支撑不住的感觉。
通过与他简短的交谈,获悉这对父女来自河北农村,在北京打工。一周前女儿不明原因的出现腹痛,于郊区医院就诊,怀疑腹膜炎行开腹手术。术后疼痛未缓解,还并发高热伴呼吸困难。在交谈过程中,他不断重复着:救救我女儿……进入抢救室,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然而眼神却有些惶恐的女孩,此时的她身上插着3根引流管,因呼吸困难而端坐在床上,一旁的父亲不住地流泪。查体结束后,我给她开了必要的检查和药物,在取过缴费单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相当没底气的跟我说:“能给少开点检查吗?医生!或者便宜点的药也行?”我向他解释着孩子病情的危险性,这些药对她的必要性。他依然用那种央求的眼神望着我,近乎是带点哀求的口气说:“能用便宜一点的吗?因为手里仅有的积蓄已经在外院住院期间花完了。”看着一位父亲如此模样,一阵酸楚与不忍涌上我心头,总想为这位父亲做点什么。在征得院领导同意后为他办理了欠费抢救的手续。还记得那时的他说了一连串“谢谢”之后跑去为孩子取药了。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背影 摄影推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或许是我对他的关心多于别人,或许是这位父亲感觉我这人不坏,平时他看我不忙时就去找我谈心,偶尔能看到他的笑容,就这样我们渐渐熟络起来。但每次他给我的感觉是心事重重,似乎有难言之隐。私下里我经常找机会和他聊聊天,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生病去世了,多年来父女相依为命,在京打工期间他一直省吃俭用,在工地上做着最脏最累的活,为的就是给孩子多攒些钱,让孩子能过上好日子。这次生病如果孩子不能治好,他所付出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孩子如果没了,他也不想活了。庆幸的是,治疗很有效,孩子的病情日渐好转,能够平卧呼吸,慢慢的也开始进食,为了省钱给孩子买营养品,他每天都是吃着干馒头,喝着医院的免费水。看他那寒酸样子,我忍不住拿出自己的午饭给他,他也默默地接受,每次都是谢谢声不断。而我每次总是送他一些鼓励祝福的话语,也算是尽尽做医生的职责吧,就这样直到女孩康复出院。这件事情慢慢被我淡忘,几个月后,诊室门口出现了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我向往常一样问道:“你好,有什么不舒服?”她笑着说:“我没不舒服,来看看你。”言罢,一个穿戴整齐的中年人提着两大袋水果从门外笑着走进来,此时的父女和生病时判若两人,他们说现在都找到了相对轻松收入又高的工作,感谢我当初救了她的命,是我的不懈努力和悉心开导让他们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简单交谈之后他们便离去了,看着父女的背影,我再次想起那句话,我们不仅看病,也是在医人。
职业生涯中的经历让我懂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坦诚交流,你获得的不仅是疾病信息,还有患者和家属对你的那份满满的信任与期待。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够珍爱患者,敬畏生命,助健康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