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接连遭袭令全球警觉

2015-12-07 11:15
环球时报 2015-12-07
关键词:恐怖袭击恐怖主义英国

环球时报/2015-12-07/ 第01版面/要闻 /作者:●本报驻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本报记者 范凌志 ●冯国川

英国警方宣布按“恐怖事件”处理雷顿斯通地铁站持刀伤人事件。图为警察6日在地铁站外警戒。

“黑色的一周”,离巴黎恐怖袭击不到一个月,12月的第一周又爆发了3起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事件:继2日造成14人死亡的美国加州枪击惨剧后,5日,乍得古勒古阿村遭4名女性自杀爆炸者连环攻击,造成至少19人死亡,130人受伤,同天晚上在英国伦敦地铁发生持刀攻击事件,造成1名男子重伤,2人轻伤。“伊斯兰国”(IS)武装的最新视频对英国空袭IS发出威胁,称“报复已经开始,鲜血将会流淌,而法国仅仅是一个开篇。”在西方圣诞节来临之际,恐怖袭击的阴影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我们要学习如何在长久的恐怖氛围中生活”,法国总理瓦尔斯这样对媒体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美国当地时间6日,罕见地利用星期日晚间的黄金时段,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关于反恐的特别演说。“我们知道IS崛起与美国近年的一系列措施有关”,中国反恐问题专家王强6日对《环球时报》说,虽然国际社会一致表示要打击恐怖主义,但重要的是形成一致的打击力量,“各方打击IS的同时不要只顾着贩卖自己的私货。”

伦敦地铁袭击者高呼“为了叙利亚”

伦敦东部地区的雷顿斯通地铁站5日发生持刀伤人事件。英媒报道说,凶犯作案时,高呼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叙利亚”。英方已将这次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袭击。

24岁的目击者加西亚是一名财经分析师。他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自己当时正穿过地下通道,看到众人在向地铁站外跑。他意识到发生了凶险的事情,随后看见一名男子手持一把长约7.5厘米的刀,持刀者面前已有一个男子躺倒在血泊中。警方后来证实,一名男子被刀严重刺伤,后送医院救治后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另外还有两人受轻伤。

英国《旗帜晚报》6日说,警方对凶犯高喊“为了叙利亚”拒绝置评。一名目击者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该男子被捕后,“有行人朝他大骂,其中一个还想朝他扔瓶子”。

路透社6日报道说,这次袭击使伦敦地铁中央线整条线路受到严重影响。警方强调伦敦的恐怖主义威胁级别目前仍维持在“严重”,即极有可能受到恐怖主义袭击。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日分析称,随着英国宣布空袭叙利亚打击IS,本土所面临的恐袭威胁程度也越来越严重。IS播放的最新视频显示,该组织对英国议会下院多数议员赞同空袭行动发出警告,称“法国仅仅是一个开篇”。视频中,一位手握AK-47的IS组织武装人员用英语称赞巴黎11月发生的袭击事件,称这是“一群寻求殉道的狮子们对于法国首都展开的一场风暴”,并称“来自我们的枪,我们的子弹和我们的爆炸物,会让这个世界从此没有安全可言。”

另据乍得新闻部长5日证实,当天在乍得湖地区的古勒古阿村发生系列自杀式袭击,共造成19人死亡,另有130人受伤。舆论普遍认为这起袭击的幕后黑手是已经宣布“效忠”IS的激进组织“博科圣地”。

400名“圣战士”已经返英

白宫宣布,总统奥巴马将在6日晚间黄金时段,通过电视对全国发表反恐特别演说,届时他将揭示美国政府将怎样兑现“维护美国人民安全”的第一优先目标,以及为打击IS所采取的行动。这是奥巴马任期内第三次于非例行演讲日的黄金时段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全国讲话。另两次一次是2010年6月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表演讲;一次是同年宣布美国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此前奥巴马在5日发表的演说聚焦加州枪击案,他坚称,美国“不会被吓倒”,并呼吁加强枪支管控。

恐怖袭击阴影在圣诞来临前笼罩全球。英格兰中西部地区警局助理局长贝尔5日对路透社说,正与巴黎警方和安全部门携手加强对英国恐袭威胁的防范。欧盟情报机构官员上周对CNN说,“IS已选择英国,作为下一个袭击目标”。这名官员称,离开英国到叙利亚效力IS的英国人已达800人,其中多达400人目前已回到英国“被交付发动攻击的任务”。英国议会内政事务委员会主席瓦兹表示,眼下只有小心防范。

日本《产经新闻》5日援引新加坡国际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古纳拉那的观点说,IS势力已蔓延到亚洲广大地区,亚洲的“圣战士们”已从中东返回原籍国准备犯案。他说,情报显示IS上周命令全球支持者:“不必到伊拉克和叙利亚支持IS,而是在自己国家等待圣诞节发动袭击”。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东京银座大街的美国苹果公司直营店6日中午遭到“若不中止活动将炸店”的书信威胁。东京警视厅紧急疏散了店内的约150名顾客,但并未在店内找到可疑物品。受巴黎恐袭影响,日本政府4日决定提前成立“国际反恐情报收集组”,并在首相官邸设立指挥部。该情报收集组将从各部门调集专家,分成中东、北非、东南亚、南亚4个组,精通外语、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还将被派至驻外使领馆。

另据《印度时报》5日报道,至少4名伊斯兰好战团体“虔诚军”分子已潜入印度准备刺杀莫迪。他们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按照巴黎恐怖袭击模式,在莫迪出席的公开集会上进行大规模扫射;二是如果无法穿越警戒线,就混在人群中向莫迪投掷手榴弹。根据警方的初步调查,这项攻击行动由“虔诚军”新指挥官杜亚纳指挥,他希望“能打响上任第一炮”。印度情报局与特别行动小组目前已抓捕3名恐怖分子,并全力追捕逃跑者。

打击IS,各国忙着动员

针对IS的战斗动员正在各国掀起高潮。法国总统奥朗德4日登上部署在叙利亚外海的法国航母“戴高乐”号,对向叙伊境内IS据点发动空袭的约2000名官兵发表演说,“几天后,你们将前往新的地区,接管盟军指挥责任”。这是法国国家元首首次造访作战中的航母。

应法国求助,德国国会4日以压倒性多数票授权政府出动1200名军事人员、6架“旋风”侦察机、加油机及1艘护卫舰参与打击叙境内IS分子的作战行动。这是德国近年规模最大的出兵海外行动。“德国将为制止IS杀人作出贡献”,德国《奥格斯堡汇报》6日这样评价。但调查显示,七成德国人担心出兵打击IS会使德国遭受报复。德国绿党主席彼得将此次出兵称作“联邦国防军有史以来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使命之一”。

对于空袭决定,英国仍然表示坚持。英国国防大臣法伦5日在塞浦路斯英军基地说,皇家空军将对IS发动“24小时不间歇的空袭”。英国空军3日攻击了IS的一座油田。首相卡梅伦4日在保加利亚访问时表示,“政治进程和对付IS组织的行动可以让英国本土更安全,并且相辅相成。”他强调,达成政治协议“非常重要”,“但我们不能等待这个协议的出现,才开始采取打击IS的行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空军幕僚长威尔士5日称,自美军空袭IS据点以来,一共投下两万多枚导弹或炸弹,现已出现弹药库存不足的窘境,呼吁政府增加预算以满足长期作战需求。

据德国《明镜》周刊6日报道,欧盟成员国上周五达成一项建立航空乘客信息共享的协议,以应对日益紧迫的反恐任务。通过这个系统可查询到航空乘客的姓名、联系方式和信用卡等信息。

恐怖袭击呈现新特点

严峻的形势使反恐成为各国舆论近期最沉重的话题。通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的评论部与新闻部业务是严格分开的,头版由新闻部负责编辑。然而《纽约时报》12月5日头版却罕见地刊登了社论“枪支流行病”,这是1920年以来该报首次将社论刊在头版。社论指出,平民百姓竟能合法买到武器,而这些武器是为了用残酷无情的速度和效率杀人而设计,这不但令人义愤填膺,也是美国的国耻。

在恐袭发生三周后,法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恐怖事件发生时的行动指南。指南以漫画形式告知公众,当恐袭发生时如何逃跑、隐藏和报警。总理瓦尔斯表示:“我们要学习如何在长久的恐怖氛围中生活。”而政府内部消息人士称,要培养一种应对恐袭的“自救文化”。

“恐怖分子就在家门口,反恐任务更加艰巨”,德国《焦点》周刊6日称,未来,恐怖袭击事件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对策,打击恐怖分子。

中国国防大学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强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近期多起恐怖袭击从表现形式看多属“独狼”式袭击,而背后都有IS的总线在串联,恐怖行为正从“自发”向“自觉”转变。他表示,近期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是袭击者不以劫持人质为首要目标,不给人谈判时间,直接对无辜民众下手;其次,从袭击地点上看,并不仅仅限于特定国家;而从作案工具来讲,已经不限于用爆炸物,从大砍刀到炸客机,目的只有一个:造成社会恐慌。

当恐怖主义遇到社交网站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美国《堪萨斯城星报》6日称,美国近年来多起枪击案的凶手有个共同点:通过社群网站接收恐怖信息或宣传恶行。目前美国大约有300多个社交账号散播恐怖消息。今年8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地方电视台前记者弗莱纳根在新闻现场直播时枪杀两名前同事,他录下开枪过程并把视频上传至脸谱。2个月后,俄勒冈州26岁男子默瑟犯下校园枪击案夺9命,据悉他在犯案前曾称“仰慕”弗莱纳根直播杀人过程,称这样可吸引外界关注。

对于恐怖行动展现出的新特点,王强对《环球时报》表示,相应国家应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要再态度暧昧地资助恐怖势力,“该关闭边界就关边界,该冻结资产就冻结资产。”同时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要一致化,不能有双重标准,“以俄罗斯和法国联合为例,就事论事,这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猜你喜欢
恐怖袭击恐怖主义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观点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系列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