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怡 陈 峰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历史、现实与未来:基于大事务和云服务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探析
吴晓怡 陈 峰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水平难与其自身蓬勃发展相匹配而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薄弱环节。对比过去,当前如何应对新挑战?本文结合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探索基于“大事务”及云服务的学生管理,为提供优质教育产品、促进合作办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事务管理;大事务概念;云服务模式
对比国外学生事务先进理念、成熟做法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大事务”概念和云服务模式等建议,探索和谐校园建设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1.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和阶段划分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发挥了引进先进教育资源和推进教育国际化作用,专家对其发展情况看法不同。焦国政等认为自1978年开放初已有不少先例,如天津财经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班等。于富增等认为1986年南京大学与霍普金斯大学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国开放后第一个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办学机构。肖地生三阶段: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发布后稳定发展。昌晓莉三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末探索,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发展,1995年-至今快速发展。从上海理工大学源于1906年沪江大学、1907年德文医学堂及一战后中法国立工学院、成立初便融汇兼具东西方优秀文化元素特点可见中外合作办学历史悠久。其下属中英国际学院被中国教育部定位为培养国际先进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大学学院。总之为培养本土国际化人才开辟新途径、创造新可能。
2.学生群体与合作办学特点及矛盾关系对学生管理要求
(1)学生群体生源复杂、质量参差、经济条件好、社会程度高、市场倾向大、自我意识强、自律意识弱、易受多元文化冲击、学业压力大和心理问题多的共性。(2)合作办学套用母体高校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导致管理水平低,理念制度缺失、组织不合理、信息基础弱、跨文化沟通障碍问题。(3)生源多样性与管理标准化,生源低配置与学业高标准,学生家庭乐观估计与国际教育规律和培养理念三对矛盾关系。若相关利益方不转变教育观念,学生未受及时指导,管理者不把握工作特点就会影响实效。要求:①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意识;②培养稳定高效、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管理团队;③加强职业化、专业化、法制化发展。
3.学生管理发展规律、阶段特点和未来趋势的启示
国内外对“学生事务管理”界定基本统一,指专业学习外学生所有非学术型事务活动。理念模式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和社会”过渡到“发展学生”等更高层次。研究“替代父母”、“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及“学习与发展”理论有助于判断趋势和探索创新。如中英学院实施多元合作办学模式及企业化运作管理,发展四版本对应发展四阶段:①2006年-2008年开创过渡期,1.0版“父母替代+学生人事”混合;②2008年-2009年上升发展期,2.0版“学生人事”;③2009年-2011年快速转型期,3.0版“学生人事+服务”混合;④2011年-2014年成熟稳定期,4.0版“学生服务+发展”混合。以其为典型的合作办学正酝酿改革风云,进入快速变革转型期或可跨越“学生发展”到“学习发展”阶段。
1.基于“大事务”概念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
(1)大事务概念提出学生事务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说明,学生服务是其发展的某一历程阶段、趋势和产物,作为理念组成部分占据主导地位是必然趋势,但管理理念多样化,严格管理仍发挥作用。任何错位会导致界限不确定性、职责范围不明晰和效率降低,应将服务作为一种理念贯彻学生事务创新中。本文根据两者辩证统一关系提出学生管理服务“大事务”概念,特指广义理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导向,多元统一理论指导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包括学术的综合事务提供规范、指导和服务活动,强调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融合及全员参与。
(2)大事务体系构建引入学生事务专业机构、“个人和学术”双导师及学长制、加强学生参与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党团学干部培养外从以下角度探讨。①“人本-社会-市场”多元统一理念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管理关系处理并不排斥高校与社会发展目标。《2014中英学院学生事务情况调查》中11.81%学生选择“社会本位”;54.17%选择“学生本位”,68.06%选择“市场本位”。故应明确三者关系,形成多元统一特色管理理念进而影响办学管理各方面。②矩阵组织结构优化避免科层结构性差异和信息不对称;创造双重指挥链适应多头领导、校企合作和跨部门协作需求;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问题;提高管理者素养。如直线制纵向结构为主体,保留“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结构使院校垂直领导系统继续发挥优势;职能制横向结构为辅助,相关部门纳入“学生综合事务部”,其他形成横向职能分工系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为节点实体表现;中心模式为高层授权、分管副院长和学生管理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制定目标和管理体系,专职管理者、中心成员和学助形成专业团队。③中心实体为基础设“一站式事务服务”、“学习发展活动”、“跨文化交流”、“职业就业与资助”、“心理咨询辅导”子中心并引入目标管理构建国际化德育体系。④流程优化为前提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特性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公共需求导向”相关,可借鉴其理念方法。风险预估:优化方向异于部门目标影响理念文化引起困惑;缺乏高层支持和资源保障;避免过分依赖技术;避免全面优化;不可忽略试点。遵循步骤:确立认同优化目标;及早组建专项团队;现场考查活动;设定目标优先次序再识别关键流程;选择试点制定计划和跟进调整。如中英学院选择影响大、步骤多的“奖学金工作”,ASME表计算有效工作132小时和等待传递1014小时,流通效率11.52%。88%以上消耗于评审价值无关活动,分析非增值步骤如多次计算及可疑步骤如数据核对和传送,ESIA优化法提高流通效率预计达32%,效果较好。
2.基于云服务模式的学生事务系统构建
(1)云服务理念提出多系统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低、信息孤岛等共性问题,缺乏后台支撑是手段落后根本原因,有些仍基于传统文件系统。虽以邮件系统支撑办公自动化,但跨部门协作令出多门;管理陷于程序化、表格化;线上线下“双系统”严重降低成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新手段,“云计算”强大功能渗透教育领域,建立依托“云技术”共享机制整合分散资源、标准化处理和统一协调管理实现数据、应用和服务共享新模式,由此提出“云服务”理念。
(2)私有云模式部署和系统构建运用云计算概念、云技术手段和云共享模式使学生事务走向管理网格化、信息数字化、服务便捷化和传播高效化。高校整合软硬件设备具云存储和虚拟化能力则适宜构建私有云模式,即将云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资源创建在防火墙内,由信息部门控制数据、防止恶意共享并遵循内部规定与政策提供管理和资源共享。如中英学院私有云部署三层次:①云硬件由学院物理服务器和虚拟网络服务器、各部门硬件设施及学生个人电脑等设施设备组成物理层;②整合部门信息构建数据中心,强化防火墙和网络服务器虚拟层搭建云平台;③软件应用平台环境集成学术、教务、招生、学生管理等系统,利用B/S多层架构、SQLSERVER与ASP.NET环境技术开发综合系统,网络交互提供数据共享,扩展性强,便于资源分配、功能拓展和运行维护。设计学生管理、发展和服务功能模块,采用科学项目组织管理、三级项目组织机构和迭代开发模式。
本文研究学生事务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建设基于“大事务”概念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及云服务模式综合事务系统体现理念和模式变革,为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目标提供新途径。
[1]郭增琦.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模式解读: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管理与服务的比较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48-50.
[2]陈信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略论——以组织结构优化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3,193(5):111-114
[3]黄燕,张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云共享”模式的现实价值与建构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3,401(5):83-87
2013年上海理工大学德育思政高教专项资助项目“国际化校园中以“云服务”模式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究”(项目编号:14HJ-DSDG-00-009)研究成果
吴晓怡(1986-)女,上海人,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