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就地养老”的实现

2015-12-07 22:53
北京观察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化居家委员

推进“就地养老”的实现

11月25日,北京市规划委和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制的《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向社会公布。《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北京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将达到0.25平方米,力争在2020年实现社区养老设施的全覆盖,届时90%的老年人可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

早在2010年,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杨莉珊就提出了《关于推动北京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化进程的提案》,她曾预言“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服务社会化将成为一种必然,现在敬老院中‘集体养老’的方式,必将被社区内的‘就地养老’所取代。”作为2010年市政协唯一一件主席督办提案,这件提案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更多的委员参与、更深入的调研考察以及最佳的办理效果。

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杨莉珊为什么会如此关注北京的养老问题?“记得这篇提案是在2010年提出的,2009年7月我看到一组数字,当时北京市老年人口已有254万,预测2020年将达到350万,2050年达到650万的峰值。而全国的老龄人口那时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25%。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是儿童人口的两倍。我认为养老已经成为必须关注的社会问题。”杨莉珊说。

当时北京市养老服务业的投资主体单一,北京乃至中国的养老机构仍以养老院为主,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化模式。“在西方国家,比如英国,养老机构的兴办主体呈现出政府、志愿者加私人的多元化趋势。”另外,北京的养老服务水平和社会需求严重不匹配。

杨莉珊提出,社会化养老服务要重视发挥志愿者组织和私人机构的作用,共同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相互拾遗补缺,互相制约监督,激励促进。重视社区组织的作用,要逐步把“集体养老”改为“就地养老”。随着老年福利制度从传统的救助型向普惠型转变,政府在财政能力不足的现状下,应提倡“花钱买服务”的消费理念,推动居家养老需求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步伐。

在提案被认可后,杨莉珊继续跟踪了解提案所述事项的解决进程,参与提案所述事项的具体解决。“作为委员,不能简单认为提案提交完就等于完成任务。作为政府,也不能答复完委员后就将提案束之高阁。既然是一个好的提案,各方就应努力将提案付诸实现。”

为落实提案提出的建议,我市先后编制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细化了政府、社会、家庭的职责,完善了居家养老服务在设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养老工作基础,推动了养老服务业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化居家委员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2021全国两会委员代表说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