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继东
“十三五”规划须补不足、找平衡
文 周继东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首都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三五”规划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北京的发展。
北京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达较高水平,但经济社会、区域、城乡发展呈现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人民群众期待和中央要求有很大差距,尤其大城市病严重,功能过于集中,城市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超限。
北京必须从这个基点出发,解决问题,补不足,找平衡。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要求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需要明确不要什么即疏解什么,更要明确发展什么。北京市的发展要有数量,因为北京郊区还有巨大的空间。但就其二、三产业尤其是核心区而言,重要的是质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
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2014年为0.7:21.7:77.9。根据市统计局预测,“十三五”末,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80%。
从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对GDP的贡献来看,2014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占全市GDP比重45.2%;其中中关村示范区增速达17.2%,技术交易额和发明专利数均居全国首位。
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2014年占全市GDP比重达13.1%。
从高端服务业来看,金融业占比重15.4%,信息产业14.7%,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增长9.3%,占GDP比重达51.9%。高端服务业在全国有很大优势,仅从法律会计服务来看:北京市有律所200余家,23000多名律师(全国第2位),大成、金杜、德恒、君合等名所在全国名列前茅;北京有6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11000人;有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
从企业总部和央企来看,世界500强总部北京落户48家,超过东京,亚投行总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等还将落户北京。央企在京企业2012年占北京市总资产的83.4%,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7%;2013年,北京的总部企业以占全市0.4%的单位数、25%左右的就业人数,创造全市近一半的增加值,实现近六成的收入和税收。总部企业集聚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长来看,2014年完成7562.3亿元,增长7.5%。将有一批大项目上马:新机场建设有11个村搬迁,建设总投资超2000亿,还要建设35万人口和经济规模3000亿元的空港新城;还有冬奥会、世园会、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京津冀交通运输项目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超过GDP增速,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69.7%。
因此,“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向好面大,GDP增速不必过于悲观,关键是结构、质量和效益。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首都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三五”规划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北京的发展。一方面,北京市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必须体现纲要确定的北京功能定位、非核心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部署,回答贯彻落实纲要怎么做的问题。
另一方面,北京今后的发展应更多着眼于京津冀全区域,把津冀尤其是河北省作为北京发展的腹地。
京津冀的发展前景广阔。2014年京津冀地区GDP:河北省29421亿元,北京市21331亿元,天津市15722亿元,人均GDP北京、天津为10万元人民币(1.6万美元),河北只有4万,居民收入差距更大(北京4.3万,天津3.1万,河北2.4万)。从这一点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尽快提升河北发展水平(包括总量、结构、效益、水平),这是一体化发展是否成功的标志。因此,缩小差距,实现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京津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仅仅靠河北自身努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度融合发展,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发挥市场作用,北京的技术、投资和服务有了更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北京提供了更广阔空间,如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首先要立足服务于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首先考虑在津冀区域落地转化,同属于北方文化的基因为文创产业和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交汇融合的空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进一步推进京津冀统一的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开放度等等。
因此,要从京津冀总体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上看区域发展,从市场深度融合的方面看区域发展,没有必要过于注重和纠结于北京市GDP增速。
北京市从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没有问题,但存在的经济社会、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应是“十三五”要着力规划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来看,北京还有很大差距(如人均GDP排名最高西城3.4万,延庆只有4700元)。从郊区看一些经济发达的区,社会事业发展却很落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全市分布也极不平衡。同时,差距就是空间。建设现代化城市化的郊区,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都需要提高水平,有巨大的投资和建设发展空间。但目前差距很大,从2014年看,全市投资增长,农村下降6.5%。
北京市实现更高水平小康、迈向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是郊区发展,包括:社会事业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建设水平差距,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目标是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只是区域概念,农业成为现代化产业,农民只是一种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三五”是关键时期。
因此,建议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应当将推进郊区和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作为重要内容突出解决好。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原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