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天然剖面土壤硒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2015-12-06 09:43:33朱晓华刘晓端刘久臣汤奇峰孟拓
生态环境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硒剖面土壤

朱晓华,刘晓端,刘久臣,汤奇峰,孟拓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川西高原天然剖面土壤硒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朱晓华,刘晓端*,刘久臣,汤奇峰,孟拓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中国低硒带分布范围广,低硒程度高,造成了广泛的相关地方病的发生。对未经人为破坏的天然土壤中硒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为城镇布局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避免低硒现象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选取中国著名低硒带上的川西阿坝地区的马尔康、壤塘、阿坝和若尔盖为研究区域,在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进行布点。采集6个天然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其硒含量,并对土壤样品中与硒含量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影响硒分布和富集的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土壤剖面样品中硒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6~0.16 μg·g-1,明显低于世界和中国土壤硒含量平均水平。此结果明显对应于该区域岩石中较低的硒含量,表明地质背景和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以及S、P、Ca、Si、Al、Mn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质量分数都是影响和控制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和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硒在土壤中的固定和流失均与这些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硒,天然土壤剖面,地质背景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护心血管、维持心肌健康、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视觉器官及抗肿瘤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硒确定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1988年中国营养协会也将硒列为 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杜莹和刘晓丹,2007)。硒获得了“天然减毒剂”和“抗诱变剂”的称誉(关玉群等,2003)。人体内硒的含量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很多种疾病的发生。许多研究(梁立军,2008;Tan等,2002;Zhu等,2004;周大寨等,2007;马秀杰和张跃安,2009;Reza等,2008;吴秀峰和陈平,2004;李会芳等,2006;Li等,2007)证实,低水平硒与心血管疾病、肿瘤、衰老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中国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大骨节病的发生与环境、动植物乃至人体内硒的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徐刚要等,2004;徐刚要等,2009)。朱航等(2007)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硒可增加机体抗氧化性;低浓度或高浓度硒则降低抗氧化能力,使机体细胞中毒。

从全世界范围看,低硒或缺硒的土壤面积远大于高硒或硒毒土壤面积。全球约有 40余个国家缺硒,中国 72%的市县属于低硒或缺硒区(王莹,2008)。从硒分布上来看,中国存在着一条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黑土向西南方向经过黄土高原的褐土、黑垆土到川滇地区的棕壤性紫色土、红褐壤,再向西南延伸到西藏高原东部和南部的亚高山草甸土和黑毡土的低硒带,带内土壤硒质量分数均值仅为0.1 mg·kg-1,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的土壤硒含量。环境介质中的硒均是源于地质体本身。在地质运动、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硒在环境介质之间迁移、转化、富集、释放,进而进入食物链,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多年来,中国在云南(余志明等,1990)、青海(袁建生等,1996)、甘肃(王琳等,1988)、陕西榆林(丁德修等,1989;王文华等,1999)、四川阿坝州(王建平和谢洪毅,2005;何锦等,2012)、吉林(许舒野等,2013)等地的研究表明:该区域环境低硒含量和人群硒营养水平低是区域内大骨节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位于川藏高原,介于东经 100°30′~104°27′,北纬30°35′~34°19′之间,处于中国著名的低硒带上,是大骨节病比较集中发生的区域之一(黄慧等,2009)。该区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高原包括平原、丘状高原和高山原;山地峡谷主要有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和山原,其间分布着平坝或台地;其主体地貌为山地,山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8.17%。州境北部,浅切的河流蜿蜒缓流,呈现出谷地宽展、丘陵和缓起伏的丘状高原、高平原景观。东南部切割强烈,形成高差悬殊的地势,在水平距离极短的范围内海拔高度发生急剧变化。区内发育着一系列平行展布的深大断裂,且地层褶皱强烈、多倒转褶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破碎,谷坡陡峻,重力地貌十分发育,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广布。

中山是研究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分布于起伏量大于 200 m,海拔 2500~4000 m的山地,面积45200.99 km2,占州境总面积的54.31%,是阿坝州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中山区垂直地带性明显,气候由温带过渡到寒温带、亚寒带,海拔3000 m以下地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切割强烈,谷窄坡陡;海拔3000 m以上地段已开始出现融冻作用,冰缘地貌广为发育;海拔在3300~3700 m的山坡,广泛发育融冻小滑塌,呈新月形,由小滑塌体和后壁组成,在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土层的山坡上形成蠕动阶梯形态,沿等高线方向排列,阶梯长2~3 m、宽1.5~2 m、高0.3~0.5 m,使山坡呈现鱼鳞状;在海拔4000 m左右的缓坡和山顶上,融冻作用更为强烈,基岩不断破碎、下滑,出现大量的石海、石河、石条分布。州境48%的耕地分布在中山区内,农作物种植上限为海拔3000~3200 m,且该区还是阿坝州的林业基地和优质中药材产地。

全州有各类植物资源1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阿坝州是四川省重要的林、畜、药、果生产基地之一。耕地8×104hm2,主要作物有玉米(Zea mays)、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黄豆(Glycine max)、土豆(Solanum tuberos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葫豆(Vicia faba)、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有野生动物38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其中,一级保护23种、二级保护 53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梅花鹿、猕猴、牛羚等。阿坝州是四川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

阿坝州地层出露,受龙门山古陆及古海湾的阻隔,形成2大地层分区。在龙门山断褶带中,是以中酸性为主的“彭灌杂岩”兼含少量基性岩浆岩;远及震旦寒武纪以前,东南缺失部分地层,上三迭须家河煤系地层直接与黄水河群晋宁—澄江期“彭灌杂岩”呈断层接触。在古陆及古海湾以西广袤面积内,奥陶系以前地层不发育或断失不完整;志留系茂县群地层厚达 4000 m,泥盆、石炭、二迭各系地层出露不完整;三迭系西康群分布面积约占州境土地面积的65%左右;白垩系地层缺失,仅在州境东南面汶川、漩口与都江堰接壤带和北部阿坝、若尔盖见少量侏罗系地层;第三系地层在局部山间断陷盆地中出露;第四系各种堆积物普遍伏于三迭系西康群之上,在各大小河谷以2~5级阶地出露,还见到厚度不等的黄土层,分布于河相山谷和低山高原。

本研究选取区域内马尔康、壤塘、阿坝和若尔盖为研究区域,采集天然形成的剖面土壤样品,对其硒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其含量特点和分布特征,对当地低硒现象的产生提出分析结果,对研究该区域大骨节病的产生原因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项目组于2009年赴阿坝研究区采集6个天然剖面。土壤剖面选择山体侧面垂向深度大于2 m的天然剖面,其中,0~100 cm以10 cm为单元分割采样,100~200 cm以20 cm为单元分割采样;取深度更深的样品时,根据土壤类型和目测土壤表观形态的变化设计取样间隔,每个样品的厚度大小不一,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去除表层风化层后,按照取样间隔取新鲜的土壤。具体剖面采样点见图1。现场如图2所示。

图1 采样点示意图Fig. 1 Sketch map of sampling points

1.2 样品处理与分析

样品处理:将样品自然风干,再经玛瑙钵研磨,过2 mm的筛,用硝酸+高氯酸钾全部或部分硝化,在整个硝化过程中应避免样品蒸干或灼热,以防止硒挥发散失。将硝化样在 40 ℃下用去离子水浸泡1 h,经震荡过滤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测定过滤液中硒的含量。

图2 研究人员采集土壤天然剖面Fig. 2 Collecting natural profile soil

标准曲线:准确移取硒的标准工作溶液(0.1 μg·mL-1)0.00、0.50、1.00、1.50、2.00、2.50 mL于50 mL的容量瓶,用20%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即成 0.00、1.00、2.00、3.00、4.00、5.00 μg·L-1硒的标准系列;测试并绘制荧光强度与硒标液质量浓度的工作曲线,用于进行样品的测定分析。

仪器条件:负高压280 V,灯电流70 mA,原子化器高度7 mm,原子化温度200 ℃,载气(氩气)流量650 mL·min-1。检出限为0.02 μg·L-1。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在Excel和SPSS软件中进行处理,包括基本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2 结果讨论

表1是阿坝研究区天然土壤剖面硒含量的数据统计表。6个剖面中,硒质量分数最小值0.06~0.09 μg·g-1,最大值0.13~0.16 μg·g-1,平均值0.10~0.12 μg·g-1。数据间的差异较小,且土壤硒质量分数明显低于世界土壤硒平均值0.20 μg·g-1和中国土壤硒平均值0.29 μg·g-1(Swaine,1995)。从总体上看,土壤垂向剖面的硒含量水平很低,处于低硒状态。6个剖面中,有3个剖面的变异系数(CV)>20%,说明剖面的数据比较分散,其他 3个剖面的CV<20%,数据离散度较小。本研究团队也对该区域的岩石样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中硒的含量普遍较低,且不呈现正态分布,岩石中硒质量分数小于 0.100 μg·g-1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0%,硒含量分布明显偏移至低含量区间。这种低硒的地质背景应该是影响该区域环境介质中硒整体含量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也印证了郭莉等(2012)、陈俊坚等(2012)、李杰等(2012)、严明书等(2014)提出的不同地质背景的岩石类型影响土壤硒含量的观点。岩石样品具体分析结果将在其他文章中发表。

表1 天然土壤剖面硒含量数据统计Table 1 Statistical data of soil selenium contents in the natural profiles

硒元素在天然垂向剖面的分布特点受土壤类型、表层土壤植被厚度、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w(SOM),用有机碳质量分数 w(Corg)来量化标定]的控制。由于天然土壤剖面的表层大多数被灌木和草丛覆盖,表层土壤有机质丰富,有机质对硒有固定作用,硒含量比较高。随着土壤剖面垂向深度的变化,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逐渐降低,硒的迁移能力随之增加,因此,大部分土壤剖面在距地表50 cm以下,硒元素的含量呈现平稳的低含量水平。

不同地区的土壤垂向剖面硒含量主要受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图3是几个典型天然土壤垂向剖面硒与相关元素的分布图,通过解析数据可以看出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对硒元素运移的影响。

2.1 ABPM-1剖面

该剖面位于马尔康县龙尔甲乡尕渣村。剖面垂向深度250 cm,样品数量16个。硒与该剖面中其他元素的相关系数见表2和图3。硒与磷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剖面中硒与离子强度较大的铁、铝、锰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导致富含铁、铝、锰的黏土矿物对硒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控制着硒的运移。在剖面中,碱土金属钙、锶与硒质量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野外记录也提示,剖面80 cm处开始有钙盐析出;到160 cm以下,钙盐的数量明显增加。而此时硒的含量明显减少,说明土壤中的硒随着钙迁移至此层而淋失。

图3 ABPM-1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Fig.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1 soil

表2 ABPM-1剖面中硒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1 soil

2.2 ABPM-2剖面

该剖面位于马尔康县沙尔宗乡米亚足村。剖面深度500 cm,样品数量21个。硒与该剖面元素的相关系数见表3和图4。与ABPM-1剖面不同的是,这个剖面的硒与铁、铝、锰相关性弱,硒的运移不受铁、铝、锰黏土矿物的控制。硒与剖面中的一些抗风化元素如Hf、Zr、U、Th和Ti等元素相关,而这些元素正是复杂的地质事件过程在当地地质背景中的展示,并且进而制约着风化后形成的土壤母质。这个结果也正说明区域环境硒的含量受到地质背景和土壤母质的显著影响。

表3 ABPM-2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2 soil

2.3 ABPM-3剖面

该剖面位于壤塘县中壤塘乡正在建设的“神坛”工地。剖面深度500 cm,样品数量24个。剖面表层为黑色草甸土。在20~100 cm之间,土壤中黏粒迅速减少,土壤中的硒快速向下层迁移;100cm以下土壤黏粒虽然有所增多,但土壤物理结构基本稳定,在土壤垂向剖面硒的含量变化不大。硒与该剖面其他元素的相关系数见表4和图5。表4和图4显示,剖面中的硒既受铁、锰、铝黏土矿物的吸附控制,也受钙元素淋失的影响。硒与硫的结构相似,它们形成广泛的类质同象关系,硒易进入硫化物的结晶格架,因此它们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硒与磷含量的正相关主要受土壤中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剖面中磷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8730,主要体现在表层30 cm土壤中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含量对硒的控制。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磷和硒的含量都趋于平稳。硒和砷、汞虽然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在剖面中硒也与它们的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控制它们含量的地球化学因素却截然不同。砷受铁、铝、锰黏土矿物吸附和钙淋失的双重控制,与土壤磷、硫和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弱。而汞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硫和磷含量的影响,它主要以硫化物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野外记录提示,该剖面在80 cm以下可以观察到白色的钙盐;分析数据也显示,80 cm以下土壤中钙的含量明显增加,随着钙含量的增加,硒含量明显下降,可以认为是钙的迁移和流失携带着硒,加速了硒的迁移。环境介质中部分元素的位置迁移和形态转化对硒的分布和富集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图4 ABPM-2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Fig.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2 soil

表4 ABPM-3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3 soil

2.4 ABPM-4剖面

该剖面位于壤塘县南木达乡。剖面深度 300 cm,样品数量17个。硒与该剖面其他元素的相关系数见表5和图6。数据和图显示,剖面中的硒与磷、硫、有机质和氧化亚铁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主要受表层60 cm以上土壤组分的影响,在这个层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磷的有机化合物和还原性环境共同控制着硒的存在状态。硫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0.9762,表明硫主要以含硫有机化合物存在。

图5 ABPM-3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Fig.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3 soil

表5 ABPM-4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4 soil

表6 ABPM-5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5 soil

2.5 ABPM-5剖面

该剖面位于阿坝县柯河乡柯河三村。剖面深度220 cm,样品数量16个。硒与该剖面其他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见表6和图7。表6的数据说明,用简单的相关分析不能判断影响硒存在和迁移的主导因素,因此用SPSS对该剖面的43项指标再次进行主因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见表7和表8。

图6 ABPM-4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Fig. 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4 soil

表7 ABPM-5剖面主因子分析结果Table 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profile ABPM-5 soil

表8 ABPM-5剖面聚类分析结果Table 8 Cluster analysis of profile ABPM-5 soil

表 7中的第一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百分比为36.35%,第二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百分比为23.61%,合计 59.96%。主要包括造岩元素和化合物 SiO2、CaO、Mn,SOM及与SOM密切相关的S和P;还有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是控制剖面地球化学环境的主体元素。硒在第二主因子内。

表9 ABPM-5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Table 9 Correlation analysis statistics of profile ABPM-5 soil

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硒与大部分造岩元素和微量元素位于第1类,说明硒主要受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控制。表9是用SPSS对ABPM-5剖面分析出的与硒相关性最强元素的结果,显著性检验P<0.001,其中CaO和Sr与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元素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表6至表9的分析结果,ABPM-5剖面中的硒主要受控于:(1)地质-地球化学背景;(2)Al2O3、TFe2O3、MnO2等氧化物的吸附;(3)CaO和Sr的流失;(4)SOM和含S、P的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2.6 ABPM-6剖面

该剖面位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夺巴村。剖面深度250 cm,样品数量16个。硒与该剖面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含量的相关系数见表10和图8。相关数据显示,43项指标中有27项与硒的含量相关性呈显著或较显著水平。进一步用SPSS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10至表13。

图7 ABPM-5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Fig. 7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5 soil

表10 ABPM-6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Table 10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6 soil

表11 ABPM-6剖面主因子分析结果Table 11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profile ABPM-6 soil

表 11中的第一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百分比为39.08%,第二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百分比为16.30%,第三主因子的因子载荷百分比为 14.62%,合计70.00%。主要包括造岩元素和化合物SiO2、Na2O、 TFe2O3、Al2O3、Mn、Ti;SOM及与SOM密切相关的P;还有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是控制剖面地球化学环境的主体元素。

图8 ABPM-6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Fig. 8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profile ABPM-6 soil

表12 ABPM-6剖面聚类分析结果Table 12 Cluster analysis of profile ABPM-6 soil

表13 ABPM-6剖面中硒的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Table 13 Correlation analysis statistics of profile ABPM-6 soil

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硒与大部分造岩元素和微量元素位于第 2类,说明硒主要受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控制。表13是用SPSS对ABPM-6剖面分析得出的与硒含量相关性最强元素的结果,显著性检验P<0.005,其中CaO和Sr与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元素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表10至表13的分析结果,ABPM-6剖面中主要控制硒含量的因子为:(1)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控制;(2)Al2O3、TFe2O3等氧化物的吸附;(3)CaO的流失;(4)土壤中SOM和含P的有机化合物对硒的控制。

3 结论

阿坝自治州处于中国著名的低硒带上,其土壤剖面中硒的含量较低。研究区天然土壤剖面样品中硒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6~0.16 μg·g-1,明显低于世界和中国土壤硒含量平均水平,地带性缺硒非常明显。硒的含量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地质背景和土壤母质是影响硒含量的主要因素。几个剖面样品中硒都表现出与有机质以及部分造岩元素如Si、Al、Mn等的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

(2)硒在土壤中的固定受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土壤有机质和S、P等有机化合物的控制。

(3)土壤剖面中硒的流失主要受Ca和Sr等流失的影响。

LI SHUNJIANG, YANG LINSHENG, WANG WUYI, et al. 2007.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enium concentration in child hai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Kashin-Bech Disease in Tibet, China [J]. 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1(2): 223-225.

REZA S, MAHSHIC S, ZAHRA P. 2008. Serum selenium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children living in Tehran [J]. Biofactors, 31(2): 127-131.

SWAINE D J. 1995. The trace element content in soil[J].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 Eng, (171): 134-141.

TAN J A, ZHU W Y, WANG W Y, et al. 2002. Selenium in soil and endemic diseases in China [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84(1-3): 227-235.

ZHU J M, ZUO W, LIAN X B, et al. 2004. Occurrence of native selenium in Yutangba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J]. Applied Geochemistry, 19(3): 461-467.

陈俊坚,张会化,余炜敏,等. 2012. 广东省土壤硒空间分布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21(6):1116-1121.

丁德修, 牛映牛, 王治伦, 等. 1989. 陕酉省大竹节病病情下降原因的调查[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4(4): 193.

杜莹, 刘晓丹. 2007. 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4(3): 56-58.

关玉群, 朱磊, 王充, 等. 2003. 硒与人体健康[J]. 现代预防医学, 30(5): 700-702.

郭莉, 杨忠芳, 阮起和, 等. 2012. 北京市平原区土壤中硒的含量和分布[J]. 现代地质, 26(5): 859-864.

何锦, 安永会, 贾小丰, 等. 2012. 阿坝州饮水中硒和氟元素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J]. 地下水, 34(2): 9-10.

黄慧, 李富忠, 邓佳云, 等. 2009. 2007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5(6): 467-468.

梁立军. 2008.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1(3): 287-288.

李会芳, 白云生, 樊文华, 等. 2006. 不同浓度的硒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3): 256-258.

李杰, 杨志强, 刘枝刚, 等. 2012. 南宁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 土壤学报, 49(5): 1012-1020.

马秀杰, 张跃安. 2009. 硒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5(8): 1021-1023.

王建平, 谢洪毅. 2005. 四川阿坝壤塘县大骨节病区环境地质初步评价[J]. 四川地质学报, 25(3): 169-172.

王琳, 杨泳元, 杜宝珍. 1988. 甘肃省定西地区生态环境中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调查研究[J]. 地方病通报, 3(1): 56-58.

王文华, 刘俊华, 徐向荣, 等. 1999. 榆林大骨节病区饮水井的研究-饮水井的地下剖面与底质的物化性质表征[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4(3): 145-149.

王莹. 2008. 硒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 现代农业科技, (17): 233-236.

吴秀峰, 陈平. 2004. 硒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4(5): 76-79.

徐刚要, 曹小刚, 吕晓娅. 2004. 2001─2003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和硒盐监测报告[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3(6): 556-557.

徐刚要, 吕晓娅, 曹小刚. 2009.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9年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4(6): 442-446.

许舒野, 张雪英, 吕宏彦, 等. 2013. 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调查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8(5): 340-342.

严明书, 龚媛媛, 杨乐超, 等. 2014. 重庆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经济意义[J]. 物探与化探, 38(2): 325-330.

余志明, 周凯, 牛存龙. 1990. 云南省克山病的某些流行特点与硒的内外环境调查[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2): 105-107.

袁建生, 束生庚, 刘惠麒, 等. 1996. 青海省人群膳食硒摄入量与血硒含量关系的调查分析[J]. 环境与健康杂志, 13(5): 220-222.

周大寨, 朱玉昌, 张驰, 等. 2007. 硒浸种对芸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5(1): 91-93.

朱航, 何秋实, 吕阳, 等. 2007. 富硒酵母对铁过量导致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热带医学研究, 7(8): 732-734.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s Characteristic of Selenium in Natural Soil Profile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rea

ZHU Xiaohua, LIU Xiaoduan*, LIU Jiuchen, TANG Qifeng, MENG Tuo
The Key Laboratory of Eco-geochemistry, Mins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National Reseach Center of Geoanalysis, Beijing 100037, China

There is a wide distribution of low selenium belts in China, resulting in a large area of relevant endemic diseas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on the regularity of selenium distribution in undisturbed soils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for urban layou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avoid the effect of low selenium on the population health. Barkam county, Zamtang county, Aba county, and Ruoergai county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which are in the famous low selenium belt in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to selenium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Six groups of natural soil profile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in the areas with less human activities.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sample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basic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with major element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have been mad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06 to 0.16 μg·g-1,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global and China’s average soil selenium contents, in consistence with the rock research results, which showed that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soil parent material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il selenium content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by SPSS revealed that organic matter, the element S, P, Ca, Si, Al, Mn and their compounds in soil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selenium contents in soil profile. The enrichment and erosion of soil selenium have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se substances.

selenium; natural soil profile; geological background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4.019

X14

A

1674-5906(2015)04-0673-10

朱晓华,刘晓端,刘久臣,汤奇峰,孟拓. 川西高原天然剖面土壤硒的含量及分布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4): 673-682.

ZHU Xiaohua, LIU Xiaoduan, LIU Jiuchen, TANG Qifeng, MENG Tuo.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s Characteristic of Selenium in Natural Soil Profile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re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4(4): 673-682.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2500;12120113102100)

朱晓华(1979年生),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环境污染与修复研究。E-mail: zglzby@163.com

2014-09-09

猜你喜欢
中硒剖面土壤
土壤
HG-AFS测定四种禽蛋各组分中硒含量
中国测试(2021年4期)2021-07-16 07:49:06
三点法定交叉剖面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中,一种做交叉剖面的新方法
灵感的土壤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6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26
基于曲线拟合的投弃式剖面仪电感量算法
电子测试(2017年12期)2017-12-18 06:35:46
灵感的土壤
高羊毛氨酸硒提高猪肌肉中硒沉积
广东饲料(2016年7期)2016-12-01 03:43:36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
高羊毛氨酸硒提高鸡肉和鸡蛋中硒含量的研究
广东饲料(2016年8期)2016-02-27 1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