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曹 晖
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域中,虽未明确提及江苏,但提到了“共同打造新亚欧大桥”。有专家认为,江苏省海陆联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而且国际经贸合作比较成熟,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存量资产,将发挥重要作用。图为新亚欧大陆大桥东起点——连云港港开出的国际货运专列。图片摄影/ 梁凤英
如今的社交圈,如果你在三分钟内没有谈及“一带一路”、“亚投行”,其他人多半就要与你打哈哈、谈天气了。
在今天的中国,“一带一路”这个话题实在太热了。
习惯于抓人眼球的各路媒体,纷纷抛出“一张图读懂‘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将怎么改变你的生活”等话题。说实话,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起始阶段的“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比油价涨几角、降几角更影响他们的生活。毕竟,多看几场外国艺术家的演出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他们还不是“刚需”。
但如果就此就真认为“一带一路”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之说还有待观察,但说它是肩负着实现中国梦未来担当的五十年未有之变局,这个判断是可以成立的,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地处中西部的老区而言。
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风靡全国。实际上,邓小平同志的原话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这段话,是因为中国又一次到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节点上。
这次的幸运儿,不仅仅再是东部沿海地区。
到目前为止,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前、南方谈话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三个阶段。其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从区域发展看,作为开放前沿的沿海地区受益更为明显,西部地区发展则相对落后。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国际间的农业合作正在大步前行。在3月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国际农业技术、装备洽谈会暨首届农副产品跨国采购会上,签约金额达到62.5亿元人民币。许多老区拥有的农业生产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定会大有作为。图为河南省滑县红永专业种植合作社社员王根叶端着刚刚切开的“京欣8 号”超甜西瓜,让大家分享“丰收的甜蜜”。图片摄影/ 毕兴世 毕向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快速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实施的是非均衡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由点(经济特区)到线(沿海地区),然后再由线到面(内陆)梯度推进。这样的战略选择,一方面是由于沿海地区有对外开放的先天条件,靠近全球经济中心——环太平洋和环大西洋经济圈。另一方面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搞好了可向全国推广,搞砸了也不影响全局。
为了让这些地区先发展起来,国家不仅给予了东部沿海地区各种优惠政策,并且在全国的统一政策中,也有优先照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需要的考虑。这些政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引进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理念,率先与国际市场接轨,其经济开放水平、广度和深度,都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以及竞争优势的变化,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的必要性日益紧迫。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分析认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一带一路’战略将开放重点延伸到中西部广大内陆地区,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海洋运输为依托发展对外贸易、拓展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模式。而以陆路为纽带,解决了对外开放的通道问题,这为西部地区缩小在前面30多年改革开放中的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发生巨变,由原来的东部沿海绝对主导,向东西两翼展开逐步过渡。中西部广大地区,将由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腹地。
在规划中,“一带一路”重点圈定了18 个省(市、区),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重庆。
此外,一些内陆地区的节点城市如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等省会城市都被提及,而且定位是以建设各城市群的方式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颁布后,一些老区发现自己所在的地区不在规划之内,不少干部、群众认为,“一带一路”离老区很遥远。尽管很多地方的主要领导在各种场合都表达了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强烈愿望,实际上,各地的一些干部群众对此并不热衷。
这种观望态度这也怪不得他们,要求所有的人一下子就理解“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也不现实,就是一些研究者对“一带一路”的解读也有不同。比如,有研究者就认为,“一带一路”因为涉及对外合作开放,在国内应该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在顶层设计之中。
4月底,在由中国海外政经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欧文沙龙联合主办的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就透露:“现在发布的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主要是对外的。内部还有一个规划,也会很快公布。规划里可能就会对各个地区的布局方面做一些安排。”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研讨会上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一带一路”不存在缺席省份,各个省区都要编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并给出时间表:要在今年9月最晚10月完成地方实施方案与国家规划的衔接。
中西部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腹地,其发展逻辑与中西部过去的一些区域发展政策有着较大的差异。
曾经有一个让不少人费解的现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也有一些并不是照顾东部沿海地区、甚至是对中西部地区照顾有加的政策,在中西部地区起到的实际效果却大不如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突出。
比如2000年以来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一个论坛上说: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客观地说十几年过去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上来说,建了很多基础设施,但是西部经济其实没有被强劲拉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提出了他的看法:过去国内的区域开发,在区域开发与区域开放之间,我们重点强调区域开发,但是对区域开放,特别是把二者协调起来,一直鲜有强调。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多针对我国国内的情况,虽然国际环境也考虑了,但国际环境不是考虑的最核心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少老区优美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图为英国人斯考物和理查得在泰宁联合经营的酒吧。店主说:“泰宁随着旅游业的壮大,在这里投资经商很有前途”。图片摄影/ 康昭廷
老区的劳动力优势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得以充分发挥。图为在北京务工十余年的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村苗贵建、谭小华夫妇今年春节回家时检查女儿的作业。图片摄影/ 周松林
因此,保建云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国内的发展战略与国际的发展战略协调起来,把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协调起来。总之,就是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区域开发和区域开放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各地制定对接方案,这涉及对‘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理解,这不同于以往国内某一个类型的规划,主要是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设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史育龙认为,各地方的思路和眼光要调整,过去可能是内向为主,现在要抱着更加开放合作的心态,要更多投向合作发展的机会;要了解外面的需求,共商、共建、共享,寻找利益契合点;要有更多创新的合作方式,比如寻求多边合作,还要尽量采取更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的东部往西到西欧;“一路”就是新海上丝绸之路,从北到南,一直到印度洋、太平洋的末端。
“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众多诉求。对于中国而言,全面提升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水平,是重要的诉求之一。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一带一路”设想是: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简单说来,“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其目的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要对外开放合作,练好内功就是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3月3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时就指出: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积极性和比较优势,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区域开发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当今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要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升沿海开放水平,深化内陆和沿边开放,实施向西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王辉也提醒中西部各地政府,要避免将“一带一路”视为一个简单的、单纯的经贸战略,而忽略了其强调各领域合作交流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内涵。
实际上,开放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很重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判断:“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
在一些欠发达老区,村村通公路还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图为甘肃庆城县蔡家庙乡新修水泥路施工现场。图片摄影/ 李越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的一个对外发展战略,从宏观方面讲,会面临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巨大挑战,这些是作为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微观层面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担当。
特别是对于一些欠发达老区,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与强者过招,在过去是想都不敢多想的事情。现在机遇突然降临,没有充足的准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我们老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走出去,不得不推动老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因此需要格外谨慎,需要格外努力。
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是对外投资风险问题。这对于对外开放经验不足的欠发达老区而言,可能更为突出。在这种有极大可能性的风险面前,各地老区政府应该怎么做?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的观点也许可以代表学界的共识:首先出国投资肯定有风险,而且这个风险往往比在国内要更大一些,因为很多对方的信息我们不够了解,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有风险的意识,而不是简单地政治运作。我们这些投资对象、投资国应该是成熟一个投资一个,而不是强求。另外一个相关原则是一定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撬动市场的机制来投资这些国家。换句话说不是政府机构直接投资而应该是企业直接投资,不能是政府一头热,而应该是全民社会共同参与。政府的作用是一个中介,来介绍这些项目,提供信息,并且评估风险。
对于老区来说,还有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认为,“一带一路”战略能大大缓解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和增加风险问题、中国过剩产能不断积累的问题以及扩大市场、培育新市场等问题。
对于全国而言,这样的判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一些欠发达老区,对此要有辩证的认识,那就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与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在很多老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不足,甚至还有很大的欠缺。产业发展也不是过剩的问题,而是严重发展不足的问题,现有的一些产业,规模及人才的短板都非常明显。
因此,如果不顾及老区的这些实际情况,盲目跟风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对老区建设带来极大的危害。总之,老区要有走向世界的意识、有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但一定要根据老区的实际,做好准备、练好内功,让“一带一路”战略真正成为让老区走向世界的契机,这应该是每个老区地方政府的担当和责任所在!
中国老区建设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