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作文 欲速不达

2015-12-06 12:48:08张正林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系统

张正林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贵州遵义563002)

快速作文 欲速不达

张正林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贵州遵义563002)

由于快速作文违背了作文教学规律和指导原则,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创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欲“速”而不达,因此,大面积推广这种作文方法,应当慎重。

快速作文;写作系统,学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快速作文实验便遍布全国,且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发明这一作文方法的有关专家也备受推崇,到处讲学、售书,推广这一方法。作为教育者,作为有心人,为学生设计一些提高效率的作文方法,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但所设计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大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笔者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关心,试将个人对快速作文的一些看法提出来,以就教于语文界同仁及有关专家。

一、快速作文训练有违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系统中最具综合性,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从横向看,它与社会、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及语文学科内部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它自身看,又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因此,作文教学既要探求各种因素对学生作文的制约和影响,促使各种因素从不同侧面对作文教学起正面迁移作用,更要对其自身包括的两个子系统——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系统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系统予以充分的研究。

学生的写作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多种要素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写作流程,有人将这个流程归纳为:

由这个流程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序列分明、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摄取贮存即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信息的加工处理即构思是写作成败的关键,信息输出即表达是写作优劣的分界,信

息反馈即作文修改是写作的自我完善。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并且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系统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系统服务的。教师的指导过程是以学生写作系统为依据的指导过程。它包括:观察、分析事物的指导;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的指导;选材的指导;布局谋篇的指导;语言运用的指导;表达方法的指导;作文修改的指导。这个指导是一个全程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系统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系统构成了作文教学的完整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其中一个要素出了毛病,整个系统就会出现毛病,整个系统就会出现不良的连锁反应,作文教学就会失败。

作文教学系统反映了作文教学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的教学就会取得成功,反之则会失败。

那么,快速作文训练是否符台这个规律呢?回答是否定的。一本《快速作文及实例》是这样给“快速作文”下定义的:“快速作文是帮助作者加快选题、构思成文速度的一种写作方法。”《实用快速作文法》则明确提出:“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快速写作。”由此看来,写作技巧训练是快速作文的本质特征,提高速度则是其根本目的。不难看出,快速作文这一特质是违背作文教学规律的。

首先,它违背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规律。学生作文系统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基础是积累,即信息的摄取与贮存。这是作文中解决本源——“写什么”的重要环节。凡有一点写作常识的人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包括生活、知识、思想积累,要想写好作文简直是不可能的,中国数千年的写作史及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写作实际都足以证明这一点。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彩描述和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精辟论断,讲的就是积累与写作的辩证关系。“一篇好文章,最基本的条件是言之有物,物从何来?来源于生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更是简明而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写作必须先有积累,没有积累就不可能写好作文。然而,快速作文训练割裂学生作文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斩断“积累”这一“本源”环节,让学生在缺乏生活、知识、思想积累的情况下盯住题目“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作文”。这种作法完全违背学生写作中“事物一认识一发表”的双重转化规律,无异于催无根之木开花结果,真正有些异想天开了。

其次,违背作文指导的客观规律和原则。教师的作文指导是以学生写作系统为依据的全程指导.这个指导必须遵循作文指导的整体性原则,针对学生作文系统中各个因素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的指导。任何忽视学生作文系统,割裂各个因素内在联系的单一的技巧训练本身就是违背学生作文规律的。再说,系统论认为,“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系统的、整体性的指导符合客观规律,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必然的。但是.快速作文恰恰相反,不顾学生作文“事物——认识——表达”的双重转化规律,强行割断学生作文系统中摄贮(即积累)、加工、输出、反馈等客观因素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斩头去尾地进行单一的“输出”(即“表达”)的训练和指导。只指导“怎么写”,不考虑“写什么”(即使考虑,也不过要求学生“想到什么便写什么”);只指导“写快”(如写不通就绕过去的“跳越障碍法”),不考虑指导“写好”(包括言之有物,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等)。这样的指导,无疑是违背作文教学客观规律、违背作文指导整体性原则的,其效果也令人置疑。

二、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的终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就要以培养这种“能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为目标。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其培养对象为主体,依据其认知的心理规律,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阅读积累,在有知识、素材与心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继而把认识发表出来,即写出主体的所见所闻所为,抒发主体的内心所感,表现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实看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成为一种“主观思维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表达的创造性活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能力。可是,快速作文则是从一个静止的封闭的角度认识学生的写作活动,完全忽视学生写作活动的运动性,让学生在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缺乏知识、素材、

心理积累的情况下,在一种封闭的环境里被动地接受程式化的技能训练,或按老师给定的模式(如写人作文“品德定向一因德选材一视材布局”的模式)去冥思苦索,勉强结构作文。这样的作文训练,首先是让学生失去了观察、体验、阅读训练的机会,使学生不能亲自用大脑反映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事物;其次是让学生的构思始终受老师给定模式的束缚,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不能放纵自己的神思去构想,更不便尽情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的写作训练,“无法揭示作文写作的运动性和写作活动的规律性……,难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雷一鸣《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想,学生在没有自主参与,只有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又怎能培养出写作能力甚至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呢?

三、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作文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训练活动,而是一种综合素质培养的活动,其中思想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学生在信息积贮阶段中观察体验生活,阅读文字资料,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文学、政治、哲学、美学作品,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读书是和高尚的人交谈,就说明了阅读对人思想的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书就曾对新中国的一两代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而学生对自己所积累的生活资料的加工思考过程,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分析、认识过程,是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确立自已人生观及审美观的过程。而写成文字则是将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是在自主地接受人文思想、科学精神、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这对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而且比说教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快速作文训练是为应考而设计的作文方法,它只强调速度,将综合能力训练变成了单一的技巧训练,而作文教学人文思想的传递,科学精神、道德素质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则被搁置一边。尤其是按老师给定的模式审题、构思、谋篇布局的训练,让学生在无“物”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品德定向”的诱导下,以主观虚构来图解多年来泛滥于国民生活中的政治、道德概念,说假话、空话、套话以敷衍成文,“快乐地共同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里领一个好分数”,以致作文中“父母双亡”、“老师得了癌症还坚持上课”一类的悲剧越演越烈。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与教学大纲中“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而且还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危害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引起每个教育者的注意。

四、不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教学要讲效率,最大的效率便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作文教学中,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其语文基础、能力层次是有差异的,有的差异还挺大。凡作过语文教师的都知道,作文指导必须因材施教,遵循“层次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大面积提高”才有可能。如果忽视指导对象,指导时“目中无人”,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语文基础、写作水平,一厢情愿地进行同一层次的一般性指导,那效果的确是让人怀疑的。快速作文则正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让一个班数十个学生按一个模式、一样的标准写作文,忽视学生的差异,违背作文指导的层次性原则。其结果,在“四十分钟800字”的要求下,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许不难达到目标,而中下等学生尤其是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很难完成作文。在这样的写作训练活动中,中下等学生往往处在“陪练”的地位,基本未得到真正的作文训练。这种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等“做课”现象),实际收效甚微,这与“大面积提高”的目标实在相去甚远,其推广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由于快速作文违背了作文教学规律和指导原则,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创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欲“速”而不达,因此,笔者认为,大面积实验甚而推广这种作文方法,是极不慎重的。

[1]于漪.教苑耕耘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2]田家华.快速作文法及实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3]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徐国红)

More Hasty Less Speed A Discussion of the Way to Fast Writing

ZHANG Zheng-lin
(Zunyi Aeospace Middle School,Zunyi 563002,China)

As fast writing is against the teaching rule of writing,it is not helpful to train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scientific spirit,and not helpful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writing.As the saying goes“More Hasty,Less Speed”,we should be careful to popularize this teaching method.

fast writing;writing system;student

G633.34

A

1009-3583(2015)-0146-03

2014-09-06

张正林,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工业设计(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北京测绘(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