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境而生
—— 圣托里尼的蓝白小屋

2015-12-06 13:16撰文陈琳汾
海洋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圣托里尼房屋

撰文/陈琳汾

依境而生
—— 圣托里尼的蓝白小屋

撰文/陈琳汾

最初的乐土

“伟大的诗人颂唱着赞美,为一段4000年的悠久历史。永恒的岩石依然屹立,坚强且威严,自豪地凸于海面并守卫着亚特兰蒂斯的秘密.....”

开篇所形容的,正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圣托里尼,别名锡拉。它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最南端,距希腊大陆东南200千米左右,具体坐标为北纬36°40,东经25°40。圣托里尼岛岛屿面积96平方千米,海岸线绵延69千米,人口约有1.4万,其中多数为希腊人。

圣托里尼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最深的海沟之间,这里地质运动活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火山爆发。圣托里尼岛所在地原为一环形岛屿,因为它的陆地本是火山口从海中露出的部分。但公元前1500年发生的火山喷发,导致环形岛屿大面积塌陷,剩下的部分形成了今天的月牙状岛屿。

即使有此般毁灭性的灾难,两个伟大的文明还是在圣托里尼留下了它们的印记:一个是在圣托里尼阿克罗蒂里发掘的史前时代的米诺斯文明,另一个是以迈萨维诺的古城为代表的希腊文明。

发掘于阿克罗蒂里的古城是圣托里尼岛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由于遗址保存的完好形态和其所拥有的价值,也使它成为在东地中海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聚落。虽然被发掘的只有城市最南端的部分,但已经发现了复杂的多层建筑、街道和广场的组合,其中有高达8米的残存墙垣。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中发现了水管和厕卫系统,这是至今为止相关的最早纪录。水管有两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冷水和热水的分别供应。由于处在火山附近,推测热水的来源很可能是地热作用。另外,又在遗址中发现了精美的壁画,其内容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这种程度的文明,使人们将阿克罗蒂里遗址定性为爱琴海的史前庞贝。

同时,研究者认为,阿克罗蒂里米诺斯文明的消亡,是由公元前1500年发生的那次火山喷发所间接导致的。这种推断也为亚特兰蒂斯的存在提供了可循之迹。一直以来,作为柏拉图笔下的理想之地,圣托里尼总与亚特兰蒂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还未有定论,但亚特兰蒂斯的失落之谜在人们心中总是缱绻不息。

依境而生

圣托里尼史前辉煌的文明随着时代更迭不再,但如今它以自己标志性的蓝白小屋吸引着众人。希腊诗歌中这样描述道:“美丽的圣托里尼,有世界上最美的落日,最壮阔的海景;天地间蓝与白的相织相间,蓝得彻底,白得耀眼。”这里的房屋确是这样,白色的外墙映衬着屋顶纯净无暇的蓝。极目远眺,蔚蓝的爱琴海展露出如梦似幻的美。人们形容圣托里尼的小镇是天堂的颜色。蓝的海,蓝的天,蓝的屋顶;白的云,白的花,白的墙壁。夜晚从海上眺望圣岛,点点灯光织缀在墨锦似的海天背景之下,宛如仙岛上的精灵居所。如此令人神往的梦幻之地,它的民居建筑却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

圣托里尼属于地中海气候,该种气候的特点是温和少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阳光明媚。圣托里尼以白色调为主的民居外墙,作为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可以有效反射阳光辐射。从建筑单体来看,圣托里尼的小屋并不是纯粹的单一的白墙蓝顶,有的还辅以粉色、浅黄等其他颜色。既维持了建筑群体色调的统一性,又不至于显得单调呆板。

为了对抗干旱的气候和岛上并没有天然淡水源的难题,岛上的先民们设计出了成熟的雨水收集系统。当下雨时,雨水就会沿着屋顶上的凹槽,顺着层层叠叠的房屋和平台,一路汇集到房前的蓄水池中。如今岛上已配备了现代化的海水淡化供水系统,这些蓄水池原有的功能便逐渐失去,有些还被改成了游泳池等实用的设施。

岛上的民居有平顶和拱顶两种形式,二者各有所长。结构简单的平顶既便于搭建修筑,还能作为露台空间,供晾晒、休憩之用。另外,平屋顶不仅避免了上部空间的浪费,还能减少室内空间对热能的浪费。而拱顶的形式,则来自于当地的传统的民居洞穴房。当地先民在山体上开凿修葺岩洞作为栖身之所。洞穴房类似于我国陕北的靠崖窑,都采用了拱顶。相比之下,拱形结构有更好的受力特性,在岩壁中能更好地疏解山体压力,坚固实用。

因为圣托里尼是火山岛,崖壁陡峭,山顶平坦开阔的地方毕竟有限,当地人便依托陡峭的地势建造起面宽小而进深大的狭长洞穴房屋。这些洞穴房屋其中一大部分室内空间是沿着崖壁挖掘的洞穴,有厚厚的墙壁和较小面积的门窗。厚厚的石壁可以抵御强风,隔绝室外灼热的阳光;小小的门窗能减少直射进来的阳光。这些做法能够被动地调节室内温度,产生冬暖夏凉的效果。当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绿色设计,即通过建筑本身的设计来减少能耗从而达到对环境的友好。这种具有被动式温度调节作用的建筑相应地也被更加推崇。

虽然传统房屋考虑对环境的适应和与环境的协调,却仍旧存在通风和采光的问题。冬季房屋狭长的格局和小面积的开窗无法满足居民对阳光的需求,屋内显得阴冷。而背部靠崖的情况,使得屋内无法形成通透的穿堂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屋的通风。

虽然传统建筑的舒适度不能完美地达到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期待,但是当地居民并没有就此放弃洞穴屋这种形式。他们结合当地旅游业的需求,沿用传统的建筑形式来建造新的房屋作为旅馆、商店等场所。这样做不仅对传统建筑进行了保护与传承,而且促进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交通的发展,新的建筑材料被运输进来,钢筋混凝土部分代替了传统的建材火山石。火山石作为曾经最为理想的建筑材料,不仅因为它们质地坚硬,不易磨损,有良好的抗压性,遍布于这座火山岛上,还因为地中海气候使得岛上缺少能作为建材的高大树木。

在历史车轮的行进中,圣托里尼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它们在保持地方独特文化的同时,也汲取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风格元素。公元8世纪初,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中亚的波斯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半岛、北非的伊斯兰风格被传入地中海北部地区。在此期间,穹顶、拱券、门、蔓叶形装饰纹样、镶嵌的彩色瓷砖等大量伊斯兰的建筑元素被渗透进来,与传统的希腊海岛民居建筑相互融合并逐渐发展。如今圣托里尼建筑中的穹顶、拱券等元素就来源于此。

精致的生活

置身于圣托里尼,独立的房屋点缀起一扇漆成蓝色的小窗,一个活泼的尖券,一道缠绕的纹样,都会令人赞赏它们的精致。如果从稍远处眺望,就会发现那顺应山势层层堆栈的房屋,拥有令人惊叹的几何美感。房屋的高低错落,巧妙避免了众多房屋在一个平面上相互遮挡的问题,使得每一个房屋都拥有自己的视野,面向最浪漫的大海、最温柔的蓝天。同时,还形成了人们往来时必要的交通空间。当你在其中穿梭,也许会有很曼妙的体验。一段蜿蜒的石阶,一个转角后艳丽的花圃,一堵能走向屋顶平台的围墙,都能让走在其中的人感到惊喜。

另外,圣托里尼的葡萄酒也是小有名气。适合葡萄藤生长的土质,充足的阳光和干燥的生长环境,使当地的葡萄甜度很高。岛屿虽小,却盛产36种葡萄,皆可用于酿酒。于是就有“圣托里尼酒多于水”的说法。在希腊诗人伊利提斯的诗里,圣托里尼是“碧蓝可酣饮的火山”。

美酒自然要佐以美景。圣托里尼的伊亚是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每当夕阳西沉,余晖遍洒,海天尽染。当人们浸润在这无尽温柔的光辉中,感受时光有形的流淌和自然的圣洁,恐怕只能缄默无言。

这样一个地方,自然会激发出无限的灵感。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曾在圣托里尼小居过一段时间,据说正是这里的建筑,为他在19世纪50年代设计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朗香教堂,带来了别样的灵感。相似的是,圣托里尼也为雅尼的音乐带来了灵感的火花,他以此地为名创作的乐曲《圣托里尼》,如今是许多运动盛会所钟爱的背景音乐之一。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却最是生生不息。这些建筑为我们带来最原始的庇护,也保留有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美感。我们从中寻找历史的记忆,探寻先辈通过建筑对环境进行适应的手法。也许,圣托里尼的房屋没有其他地方的别致或奢华,却因它独有的生活气息使人难忘。不是吗?经过时间的磨砺,那粗糙的火山石上粉刷的或白或蓝的色彩,都是我们离不开的最原本最朴实的日常。正是这一种纯粹的气息,才让圣托里尼这么令人魂牵梦萦,也才应了那句一次的“相遇却足以铭记一生”的话语。

(责编:沈婷婷)

猜你喜欢
圣托里尼房屋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圣托里尼岛
费拉之夜
圣托里尼蓝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奇加里尼 在北京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