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昌
(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研究
杨绍昌
(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存在着直接相关的联系。然而,我国民族地区许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体重超重和体质不达标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许多大学生的肺活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水平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本文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了其存在的共性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各大院校体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2.1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一个人体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先天的异常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先天的遗传因素主要是父母的基因所造成的,包含了父母的个体种族,父母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母亲怀孕前期的准备阶段及怀孕阶段身体的状况,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先天因素完全一致的人,其后天的体质状况也并不完全一致的,就拿同卵双胞胎来说,虽然其先天遗传因素是完全相同的,其遗传相似度基本上达到100%,但是其后天所接触的事物的不同也会造成其发展方向的不同。通过提高外部环境条件,促使人们的身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经过几代人优秀基因的累积,人们的体质基因也会不断地提高,并且将好的体质由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对于遗传潜能的开发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影响。
2.2 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一个通用的术语,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能够反映出人们生活的价值取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学生的体制与其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即脑力劳动为主,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伏案工作的,参与的体力劳动极少,长时间学习将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活方式还有另一个重要变化,即膳食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活条件的得到了提高,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和动物脂肪的摄取,如果大学生缺乏运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
2.3 生活习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许多大学生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还经常熬夜学习,饮食不规律等。还有一些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熬夜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养成了抽烟的习惯。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发现,从不熬夜的大学生只占到总数的21.3%,偶尔熬夜占68.3%,经常熬夜占9.2%,每天熬夜的占到了1.2%。可以看出大学生熬夜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校的管理,加强宿舍管理,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坏习惯带来的影响,制订比较合理的作息制度,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经济条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经济状况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同时也决定了人们的营养状况、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经济条件和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互补性,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其自身的劳动
水平才能够提高,从而使其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如果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他们就可以选择多样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在他们的业余时间,便可以参加多种运动和健身的活动。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的肺活量平均值普遍高于农村大学生,但优良率却低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超重和肥胖现象比较严重,而城市女生肺活量平均值比农村学生要低。
2.5 学习压力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过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地就业竞争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信息时代的今天,许多大学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这使得他们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大大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大大缩短,使大脑和视力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容易产生脑力疲劳和视力疲劳。随着时间的延长,脑力疲劳和视力疲劳对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的机率增加,从而导致神经衰弱,并会伴有视力下降、体质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状出现。
3.1 改变学生评价标准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较低的根源是人口压力大,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有限和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尤其是高考评价指导系统还不够准确,使得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在高考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今天,提高学生体质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改革高考制度,将体育考试列入高考的范围之内,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选拔工作从单一的看学生文化分数到多方面、全方位地考核进行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
3.2 提高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自然也就成了全社会的责任,这不能仅靠教育部和体育部来完成,它要靠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提高全社会对体质健康的认识水平,积极推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理解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真正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更应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只有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坚强,一个民族才算得上是生命力旺盛的民族。同时,高校应该切实落实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各种形式来使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3.3 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正确的生活方式将在长远意义上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包括每天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要有规律,不抽烟、不喝酒或少量饮酒,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还应控制体重。根据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学校还应该扩大宣传力度,加大监督强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还应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3.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体质健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学校只是开展了基本的体育课,勉强达到国家的要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非常少,这对大学生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根据心理健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超过一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并驾驭心理健康这项工作,要组织本校团委、学工部、体育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部门来做好这项工作,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来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大学生缺乏锻炼,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所以,需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 段俊春.苏南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 2 ] 陈波,宋友林.四川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刍议[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6-18.
[ 3 ] 段芳.影响豫北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J ].焦作大学学报,2010(3):26-27.
[ 4 ] 王晓红.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37-38.
2015-01-09
杨绍昌(1976 ~),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
G804.49
A
1674-151X(2015)02-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