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富,潘红玲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体育游戏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
王岐富1,潘红玲2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随着信息化、国际化、经济化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人才能够全面发展并且还具有高素质。伴随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现今教育越来越开始注重儿童的个性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社会性素质的发展以及学生品德教育。而面临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的众多、儿童少年体质的下降,这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让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得我国学者对此进行展开讨论,而体育游戏是贯穿儿童整个学习中生涯中重要一部分。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儿童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来讨论体育游戏对儿童社会的作用,并提出实施的对策。
2.1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实质上是游戏中的一种,是为学生提供娱乐的一种手段。通常认为:体育游戏是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身体锻炼为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并且体育游戏又不同于游戏也不同于体育运动,因为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参与者需要遵循游戏中的规则才能顺利地将游戏很好地完成,此外,体育游戏又具有浓烈的趣味性与灵活性,这也使得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区别,从而可以得出体育游戏是一种富含趣味性与灵活性,但又具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活动,也可称为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
2.2 儿童社会化
现阶段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生物个体转变成为一名社会人的整个过程,统称为社会化。也可说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社会化的行为过程才能转变成为一名社会人,才能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当今社会或未来社会的行为准则。笔者认为:儿童社会化是指小孩自出生以来到14岁这一时期,通过个人与社会各界不同的交流,从而或者语言、情感、行为、个性等行为能力的最初方式,使得他们能够逐步开始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社会,再慢慢融入其中,并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的过程。儿童社会化应包括以下内容: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语言表达、走跑跳、吃饭、穿衣等;形成自我概念——认识自我、分清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能够基本处理个人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能够遵守基本社会道德规范;熟知自我社会角色——能够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分清个人性别角色以及在家与学校、社会之间的角色等。
3.1 自愿性和趣味性
体育游戏之所以能在中小学中很好的开展,深受儿童的喜爱,正是因为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以及体育游戏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让儿童自主来进行选择活动项目。且体育游戏又属于游戏中的一种,而游戏的本质,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的活动主要受‘快乐原则’的驱使,而游戏是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快乐本能的需求”。正因为体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并且儿童在参与体育游戏中受社会理性所干涉与外力的控制,可以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自我的才华,也不会因自己犯错而承受游戏以外的惩罚,整个活动过程都能让儿童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开展,从而让儿童获得最大的快乐。
3.2 规则性和自由性
虽说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但并不是意味着儿童在参加体育游戏时就能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释放自己的个性。如何让体育游戏能够顺利地开展,必须要有一定
的游戏规则,才能保证体育游戏能够顺利地开展。但体育游戏又具备一定的自由性,儿童可在在玩耍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情况或伙伴们的意愿,来更改规则或进行自我自定规则,这样充分地给予了儿童的自由性。这种规则性与自由性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体育游戏,从而能够保障体育游戏能够顺利地展开,也能让儿童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但又没有磨灭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3 竞争性和合作性
体育活动的本质就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而体育游戏也具有体育活动特征,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儿童在参加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非常直接地、具体地接触到类似于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情景,如竞争、合作、包容、角色的扮演与转换等等,也使儿童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己在做事后可得到的表扬、奖励、批评、成功、失败等等,从而可以使儿童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增加自我的控制意识与能力,学会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独自进行任何的活动,其次,还能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如果自己想胜利就必须与同伴们一起竞争一起合作。
4.1 促使儿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体育游戏是模仿人类基本的劳作以及动物的一些活动而演变出来的一种游戏。参与这种游戏能够让儿童通过简单的模仿来进行身体活动,从而满足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对一些动物的形态或运动形式进行模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如学生可以通过袋鼠跳来锻炼儿童的跳跃能力,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能锻炼儿童的跑步能力,并且还能锻炼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等,儿童通过参与体育游戏感知动物的运动能力,从而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走、跑、跳、投等,并且还能锻炼儿童的生存必备的能力如速度、力量、灵敏度、耐力等等。
4.2 促进儿童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活动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离开了社会交往活动儿童的社会化将很难进行。对于儿童来说,社会交往活动就是从游戏中开始的,而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中渡过,使得体育游戏成为了儿童在校园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手段之一。且儿童在参加体育游戏过程中必然就会有同学以及教师的参与,这样儿童不仅能通过体育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主张以外,还能通过参与游戏去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态度,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对他人的意愿或主张作出自己的回应。最终让儿童能够在这类活动中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结交伙伴。此类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够让儿童结实现实中的伙伴,也能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角色需要去结实的伙伴,让儿童能够通过体育游戏学会分享、轮流、谦让等优良品质。
4.3 促使儿童个性的形成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可以说明儿童个性心理的差异,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诸多的儿童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只要老师说出本次游戏的名字的时候,儿童就会去模仿游戏中角色的动作,如青蛙过河,儿童就会模仿青蛙的叫声与跳跃的动作,这是教师利用合理的情景将儿童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来,激发儿童参与本次游戏的积极性,强调游戏主人翁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让儿童通过体育游戏的扮演来体会主人翁的品质,且在游戏中儿童没有过多的计较,没什么是做的不好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还会得到同伴们的支持与鼓励,使得儿童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知道儿童争取的发展自我的个性,同时也能认识自我的不足,这对于儿童改正自己的缺点,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4 促进儿童熟知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
社会在运行中具有其一定的规则与行为规范,只有熟知社会化规则与行为规范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完成社会化。在儿童的早期发育时期,他们对于规则以及行为规范还没有概念,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处理与适应,倾向我行我素,不会太大地顾忌他人感受,觉得社会就应该以他们为中心。小孩从幼儿园的教育开始,社会规范就开始融入其教育体系中去,但大部分的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都是在课堂中实施的,都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如上课期间小朋友不能有过多的小动作、不能随意讲话、有问题先举手等等,这里的规则让儿童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最终达不到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而体育游戏中一些游戏规则与行为规范,却是以一种快乐的、自由的、平等的方式让儿童来接受这些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遵循哪些规则,他们都会一一地熟知,再加上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同伴的鼓励与认可,让他们深知遵循规则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样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锻炼会促进儿童进一步地屈熟知社会规
则与行为规范,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
4.5 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体育游戏中假想情景,为儿童的心理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儿童能够从这个环境中去获取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自我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儿童逐渐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5.1 突显体育游戏本质,激发儿童兴趣
体育游戏富于较强的趣味性、生动性与直观性,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与情景的带入,儿童就能进入到游戏中来,且大部分的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或动物行为,这可大大提高儿童的兴趣与热情。使得儿童不仅能表达对动物的喜爱,还能参与游戏模仿动物动作而得到锻炼,提高儿童的运动技能,此外教师还能编制一些简单的顺口溜来让儿童在参加游戏过程中锻炼其语言技能,如小青蛙哇哇叫,蹦蹦跳跳真可爱、小鸭伯伯走路摇啊摇、小猫走路静悄悄等等这类语言,让儿童不仅可以模仿这些动物的特征,还能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从而使体育充满活力。
5.2 注重校园环境,体育游戏贴近儿童生活
儿童自身的活波爱动、爱模仿、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可让体育游戏随时随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是周围的事物只要能引起儿童注意力的他们就会去模仿,如模仿大树的站立、小鸟的飞翔等等。因此,在组织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动校园周边的环境,从儿童熟悉的环境中去开展体育游戏,这样会大大增加儿童对体育游戏的参与兴趣。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差异性,如在民族体育的儿童从小接触的民族体育游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体育教师应将其充分地挖掘与开发,其次,城市中的儿童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多,体育教师应结合城市动物园中各种动作来进行创编体育游戏,最后,农村中的儿童更多的是接触农活以及一些常见的动物,这样体育教师就应考虑体育游戏与当地的农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积极的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体育游戏在儿童的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仅会促进儿童个性的形成、使得儿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熟知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与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此外儿童在参加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其合作精神、客服困难的勇气等等。而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体育游戏的本质以及所开展体育游戏的环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出儿童的积极性。
[ 1 ] 余开静.社会转型期流动儿童社会化偏差问题研究[ D ].华东理工大学,2011.
[ 2 ] 张彩霞.电视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D ].山西师范大学,2013.
[ 3 ] 周梦莹.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64-66.
[ 4 ] 刘大维,胡向红.体育模仿类游戏对农村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J ].学前教育研究,2013,4(23):65-69.
[ 5 ] 肖龙玲,于秀,吕鹏.体育游戏中不同类角色小学生交往行为特征研究[ J ].山东体育科技,2014,4(45):25-29.
2014-12-28
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游戏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研究》(编号:14BTY053)。
王岐富(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98
A
1674-151X(2015)02-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