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张国庆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体力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日常生活的体力活动可以分为工作、家务、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等。而静态活动是一种能量消耗极低的活动,例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等。
本文以社会生态模型与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对中学生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从而针对各种影响儿童少年进行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的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使儿童少年主动积极的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减少自己的静态活动从而提高儿童少年的体质。就目前的严峻形势看来,全球慢性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体力活动的极度匮乏。科学研究表明,积极参加体力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使儿童少年增强体质,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的降低慢性疾病,比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等等。
从目前的现状看来,体力活动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今的中学生群体当中。而且随着儿童少年年龄的上升,体力活动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调查显示:学生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一周中等与大强度的体力劳动的平均时间在二百分钟,而到了十到十二年级的时候,体力劳动的平均时间却下降为了五十分钟。
大多数的调查研究都只是关注于中学生的体力活动,却严重忽视了中学生的静态生活。但静态行为与体力活动相比,更加难以控制,一旦控制不好,影响严重的将会持续到成年时期。从中国国情看来,中学生的静态行为主要有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他们平均每天的有2.2个小时是在进行静态行为,而其中占据第一位的就是上网和玩电脑游戏。
中学生处于身体与心智发展的阶段,体力活动对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规律的体力活动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维持健康的肌肉骨骼系统,而另一方面可以预防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通过适度的体力劳动,可以达到控制体重,使身体脂肪最小化,这样就能够维持良好的身体成分。当然除了生理健康外,体力活动还能极大地推动中学生思想与社交的发展。而且医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与中学生的抑郁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体力活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抑郁,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焦虑。
3.1 体力活动对中学生骨健康的重要性
骨健康中骨密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而体力活动能够极大地影响骨密度,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骨密度,从而促进骨健康。而且长期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的新陈代谢,能够使骨骼在形态与结构上产生良好的改变,从而增强他的抗折、抗压等性能。
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他们的骨结构与骨密度容易受到体力活动的影响。类似于承重运动与肌肉运动来说,这些运动可以增强骨细胞的活性,也可以促进中学生对钙的吸收。生命在于运动,通过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极大的增强中学生的体质,这也是关乎国家富强与繁荣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我们正视这个问题。
3.2 体力活动、静态活动与肥胖症状的关系
造成超重与肥胖的重要因素有两个:膳食与体力活动。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总能量的摄入与以往年代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是脂肪供能却大幅度的上升。而与此同时,居民的职业性体力活动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强度都有所下降,而这就是造成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的几大主要原因所在。虽然膳食结构也能影响居民的体重,但这远没有体力活动对其的影响之重大与深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中学生膳食结构的搭配,使他们多吃五谷杂粮,适度进行脂肪的摄入,预防超重与肥胖症的发生。由缺乏体力活动造成的肥胖又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
静态行为的增加也是造成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又一重要因素。静态行为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如果长期处于较多的状态,就会极容易造成中学生的超重与肥胖。这是因为这些静态行为所消耗的能量极为低下,与他们所摄入的能量相比简直是无法相提并论。
3.3 体力活动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自我知觉与自信的途径之一就是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增加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社会交往,从而可以与他人友好往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将大大地有利于人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当然除了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适度的体力运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缓解疲劳,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
众所周知,抑郁症就是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而体力活动过度匮乏,也是诱发抑郁症的一个因素,而增加体力活动将极大的降低抑郁症的程度。总而言之,认识到体力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加强中学生的体力活动将极大地增加中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减少他们的课业压力与考试焦虑,预防抑郁症的产生与发生。
4.1 家庭与社会支持对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的影响
科学研究显示,活动器材对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时间的影响是极少的。对中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激励与鼓励,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学生参与体力活动的时间,减少中学生静态生活的时间。而父母以身作则参与到体力活动中来,可以极大地带动中学生,这种来自家庭的原动力对中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学生的活动喜好与活动习惯的养成要归因于他所在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状况。而父母以身作则,为中学生做好榜样能够极大地给予中学生正能量,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体力活动中来。即父母参与体力活动与中学生参与体力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成正比的。而且父母的语言活动或是非语言活动都会对中学生的室外体力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调查表明,与父母一起进行静态活动的中学生,他的静态活动也会有所增加。
父母的行为存在着极强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能够直接的影响中学生的活动行为。所以说,父母对于中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是无法估计,不可忽视的。
除了父母,对于中学生来说,同龄人的活动模式也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有研究显示,好朋友的活动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程度比父母的活动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4.2 家庭与周围环境对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的影响
这些客观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设施、交通设施和安全状况等。
首先针对私人器材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科学研究表明,家中可利用的活动器材与中学生的活动习惯与喜好并无过多的关系。当然这一结果,有待于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在公共设施方面,比如公园与活动场地的数量是否与中学生的活动习惯与喜好有关系,而经过一些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它们并不存在联系。
经研究显示,中心城区的中学生与郊区的中学生的体力活动与静态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不相同的。郊区的中学生的体力活动要注重的方面与中心城区的侧重点也是不相同的。郊区的中学生要注重改善住所周边的公园、体育运动场等公共设施的修建。而中心城区的学生则要把重点放在增加朋友的运动支持、家庭的支持方面上来。
4.3 运动自我效能因素对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的影响
运动自我效能较高者,也就是擅长体育运动活动者,这些人在执行体力活动的特定任务时候自信心较强,所以他们更喜欢参与其中,从而从中获益。而且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自我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运动习惯与喜好。运动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的人群,他们在一周内的体力活动的时间也是存在极大的差异的。擅长体育活动的人更容易得到家庭社会、亲人、朋友等等的支持。这就需要给予运动自我效能低的中学生一些语言上的鼓励,家长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示范效用,积极的让中学生参与其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运动自我效能,让他们在运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享受其中,逐步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4.4 生活习惯、交通习惯等因素对体力活动与静态生活的影响
诸如睡前吃零食、起床时间、睡觉时间这些生活习惯对于静态生活与体力活动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睡觉时间对于静态生活与体力活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影响的。研究表明,睡觉在十点半之前的中学生的体力活动要明显高于十点半之后睡觉的中学生。睡眠对于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可小觑的,这是因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中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可以促使他们参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与中学生的体重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充足与质量较好的睡眠可以让中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地心态与充沛的精力来加入到体力活动中来。
[1] 王国勇.我国大都市青少年体力活动、健康体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
[2] 戴剑松,孙飙,王正伦.大学生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
[3] 汤梅燕.江苏省中小学学生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 洪茯园.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G843
A
1674-151X(2015)06-125-03
2015-06-01
四平市社科规划项目“四平市中小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研究”(编号:201377)。
张国庆(1977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