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2015年1月12日,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
“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总书记叮嘱。
6月30日,还是北京,习近平会见了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总书记要求。
中央为何要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和评选优秀县委书记?
“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习近平说。
有什么样的“一线指挥部”,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县级治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委着力打造“一线指挥部”,引导领导干部找准角色定位——
心中有党,做政治的明白人。
心中有民,做群众的贴心人。
心中有责,做发展的开路人。
心中有戒,做班子的带头人。
“一线指挥部”以“四有”“四人”为标准,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理想信念教育引领“角色之变”
2014年5月28日,渝北区委会议室。
这一天,渝北区委常委班子要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
距离开会还早,但区委常委们都已落座。
今天,有位重要“客人”要来——市委书记孙政才。
孙政才将用一天半时间,指导这次民主生活会。
“要进行深刻的对照检查,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孙政才要求。
在这样的要求下,民主生活会一开场就充满了“辣味”——
“我对城市发展建设很上心,对‘三农思考不够,导致城乡统筹效果不明显。”
“我热衷于干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事情,对民生福祉等谋划得少。”
…………
“辣味”弥漫间,孙政才一边记录,一边询问。
“一线指挥部”存在的问题,就这样一个个现出原形——
急功近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
宗旨意识不牢,民生问题解决不力。
存在特权思想,贪图安逸享乐。
…………
针对这些问题,孙政才和渝北区委常委们一道,提出七条整改措施——
大力加强思想建设,提升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着力深化民生建设。
加强常委班子自身建设,严格干部队伍教育管理。
…………
“这些举措,引导我们向‘四有‘四人标准看齐。”渝北区委书记沐华平说。
为了建好“一线指挥部”,市委推出了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会、集体学习会,引导区县主要领导干部转变角色定位。
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区县委领导班子把“四有”“四人”作为做人做事、为官从政的岗位职责和价值取向,印于脑、存于心、化于行。
“五看”标准选干部激励“角色之变”
2011年12月,武陵山区,景色迷人。
可景致深处,溶溪河水却黑如油墨。
“黑水是从山上锰矿排出来的。”村民吕强用手一指。
山上矿渣越堆越多,山下河水便越来越黑。
“河水用来浇灌水稻,穗都是空心的。”吕强叹气。
后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山体塌陷,锰渣倾入溶溪河。
“一河水,全废了。”吕强说。
前些年,为大力发展工业,秀山县引进了几十家锰加工厂。
“锰加工厂来了之后,蔬菜变黑了,果树变黑了……”吕强说。
像秀山这样生态脆弱的区县,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工业——这个道理,很多领导心里都清楚。
但清楚归清楚,一些区县依然全力推进。
“不大力发展工业,GDP数据不好看。”一位干部说得实在。
为了GDP好看,有的领导干部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发展、不计污染。
《资治通鉴》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在一个地方就是风向标——采用什么标准选任干部,就会涌现什么样的干部。
所以,要建好“一线指挥部”,就必须制订高标准选好干部,促使领导干部向“四有”“四人”标准看齐。
2013年10月25日,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孙政才强调:“选任干部重点做到‘五看:看党性、看作风、看实绩、看操守、看民意,切实把那些堪当重任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这个“高标准”,给了秀山县委班子“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忍“财政收入锐减大半”之痛,关闭锰加工厂近百家。
“黑金”退场,经济大戏谁来唱主角?
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秀山规划了金银花、土鸡、油茶、茶叶及猕猴桃“五个一”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布局。
2014年,“五个一”助推秀山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2015年7月,因为在秀山带队的优异表现,县委书记代小红获得了新的施展舞台——调任江北区委副书记、区长。
在“五看”标准引导下,领导干部纷纷把“四有”“四人”作为目标要求,争做科学发展的引领者。
完善班子制度建设辅助“角色之变”
2009年4月24日,清晨。
市检察院二分院检察长王定顺正在整理资料。
“咚、咚。”敲门声响起。
王定顺打开门,一张惊慌的脸迎上来:“你是头儿吗?”
“我是检察长。”
“开县实验中学校长任登中在学校移民搬迁中收受贿赂。”
一查任登中,牵出开县水务公司原总经理唐和安。
一查唐和安,牵出开县原经委主任彭明。
一查彭明,牵出建筑商肖某。
一查肖某,牵出开县原常务副县长徐长春。
这样涉及区县主要领导的串案、窝案在重庆多次发生,市委非常揪心。
“只有加强区县党委领导班子制度建设,才能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干净干事、清白为官。”市委强调。
2014年2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区县党委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意见》。
“五大制度体系”翩然出台——完善区县党委领导班子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工作协调、监督约束、自身建设等制度建设。
2014年5月,梁平召开县委常委会。
这次常委会,与以往比有了变化——民主决策三项制度开始推行。
一是倒序发言制,由排位最后的常委发言,县委书记最后发言。
二是量化表态制,表态只有同意、反对、缓议三个选项,不准含糊其辞。
三是集体票决制,决定事项时,采取不记名投票,每人一票。
“民主决策三项制度,避免了‘一言堂,减少了腐败的可能性,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梁平县委书记蒋宜茂说。
这就是创新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区县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五大制度体系”鞭策下,“一线指挥部”增强了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
“领导干部冲锋在一线,普通干部哪个敢落后。”梁平县干部说。
领导干部“干得起”,干部群众跟着“跑起干”,梁平发展一天一个样。
2015年6月,蒋宜茂入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这其实是班子的功劳。”蒋宜茂说。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倒逼“角色之变”
2014年3月的一天,市委组织部。
一张方桌上,两杯清茶正冒着热气。
方桌两侧,市委组织部干部考核处处长宋文和某县一位常委领导相对而坐。
宋文说:“有人反映你作风专横,今天特地跟你谈一谈……”
宋文话语虽轻,但那位领导已是满面惶恐——他在平时工作中作风专横,口碑一直欠佳。
对这个问题,他认为“问题不严重,上级也不容易知道”,便不以为意。却不想,竟因此被市委组织部约谈。
这样的侥幸心理,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市场”。
以前,对区县领导班子的督导管理主要表现为“事后处置”,即出了问题再去惩处。
“而在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环节,工作力度相对偏弱。”专家说。
而在当前,区县领导正成为各种群体的“围猎”对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
要防止被“围猎”,就必须加强对“一线指挥部”的监督管理。
2013年11月21日,市委常委会决定加快建章立制、查漏补缺,加强督查、审计、巡视工作,从体制机制上防范问题的发生。
2015年8月,市委第一巡视组组长程真祥的手机号在各大媒体公布。
和程真祥一样,其他七个巡视组组长的联系方式也一起公诸于众。
为了加强巡视、督查、审计,市委就这样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与此同时,市委还使出了另一记“杀手锏”——约谈制度。
每年区县综合考核揭晓后,表现不佳的区县主要领导干部,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庆红进行约谈。对表现不佳的副职领导干部,由分管副部长和干部考核处进行约谈。
那位区县常委领导,就被宋文“谈出了眼泪”。
一个月后,宋文听说他一改专横跋扈,“像换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