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拓展类课程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新构想

2015-12-05 05:43肖芳英郑际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肖芳英,郑际根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提出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且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期望值越来越高,需求也日趋多样性,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材内容了,这就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新情况的出现预示着以能力培养和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将面临着方向性的突破”[1]3。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去尝试添加一些适应现代学生需要的大学英语拓展性质的课程和内容。因此,需要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集中于指定教材教学的状况,了解开设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积极构建和实践大学英语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新模式。本文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行“3+1”模式,即在第一学期除外的每个学期(大学英语教学共4个学期),实行每周3个课时的大学英语常规教学加1个课时的英语拓展类课程教学。

二、大学英语与拓展类课程组合模式:3+1课改的目标

具体的课程改革目标如下:

(一)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在一周四个课时的英语教学中,实行“3+1”课程结构,即3个课时用于常规教学,1个课时用于拓展性课程教学,即在不改变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时限的前提下,对课程结构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由此可以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语言课程模式,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求选择,由此可以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使内容课程与语言课程相辅相成;

(二)通过开发大学英语课程自身潜力实现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完美融合[2]

近年来,纯语言技能教学已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课堂需求,一种新型的“语言与内容融合式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的教学理念已然形成[3]。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入手,在指定教材教学之余按照学习主体各自的语言技能特点开设多种英语拓展类课程子项目,是对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既能以英语课为平台让学生广涉各类知识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以拓展课程内容为依托,使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

(三)更新语言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拓展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借鉴英语类选修课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灵活多样的开展形式,把任务式、启发式、讨论式、多模态课堂展示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与学科内容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内容是相对的,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问互动的过程[4]。开展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创设这样的互动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改变他们以往上英语课单纯为过英语四六级的不良学习动机,引导其更多参与语言实践,以期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三、大学英语与拓展类课程组合模式:3+1课改的具体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本课程改革“大学英语3+1”,主要改革在“1”上,即以在第二至第四个学期(第一学期用于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每周拿出一个课时用于本期拓展类课程的学习为立足点,借鉴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对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进行教学理念、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改革创新。

1.教学理念的革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在增设的拓展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总是主要的知识传授者,更多时候学生承担了这一角色,教师则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督促者。而学生则可以在整个拓展课程框架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课堂组织形式的革新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英语时事新闻报道、散文诗歌朗诵、戏剧模仿表演、英文歌曲翻唱、电影配音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文学赏析等。以本次课程改革第一期为例,教师将开设《英文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期间拟采用文学阅读与翻译、文学朗诵与评议、某部文学作品的电影版赏析、电影版配音表演等多种形式。可见,拓展类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实现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建构、情境融合、交互合作的极大可能[5]。这既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能在课堂教学之余按照学习主体各自的语言技能特点,或弥补课堂教学在某些技能上的训练不足,或进一步提高某些重要技能[2],如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学内容的革新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内容的选择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承担,更能确保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充分体现个性化,兼顾到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锻炼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正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指出的“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以本次课程改革第一期课程为例,所开设的《英文经典著作选读》课程的具体教学素材将由教师及其学生共同选择与提供,并在期初基本确定下来,最后由老师或学生小组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课堂呈现。如某一小组推荐了小说《飘》,该小组课前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飘》进行细读,然后将其中个人觉得值得分享的章节或个别句子摘录出来做成PPT,并配之以电影版片段,结合自己的解读在全班进行分享。

4.教学模式的革新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形式的多样性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势在必然。交际法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等,只要能使本课的教学效益最大化,单模式或多模式教学都可以进入课堂。

(二)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良好的教改环境

教育部及各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引导、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的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自上而下对教师教学改革课程项目投入大笔经费,为相应课程改革提供了经费保障。

2.课程改革理论依据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2]。与以往将外语教学孤立起来的传统教学相比,CBI教学理念提倡一种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外语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从语言学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6],使内容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外,建构主义学习观及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论对开设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过程,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互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4]。监控理论模式认为,成人学习者具备更多的社会知识经验,可以更好地控制谈话并利用本族语去克服跨语言交际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能更多地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7]。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英语拓展课堂来使学生摆脱在传统语言教学课堂中养成的依赖教师授课的状况,在活动中给予可理解的输入,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3.课程改革具备现实基础

本课程改革有师资、教学资源和设施方面的必要保障,并且学校对教改课程改革有专门的政策和经费保障;此外学生有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内在动机和开设拓展类课程的强烈需求。这些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充足的现实条件。此外,学生对拓展类课程的开设有强烈需求。现行的英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如纯粹的语言技能训练过多、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割裂、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安排单一等,致使学生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欠缺、思辨能力偏弱、综合素质发展不充分。而且,在一项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需求情况的调查和访谈中,九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设多种多样的拓展类课程。其中学生最期望开设的课程有外媒英语新闻视听、英语演讲、BEC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化赏析、经典英文作品读与译、英语经典戏剧:再现与创编、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鉴赏、雅思系列课程(听说读写等方向)。因而,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开设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四、课程改革预期效果

1.促进拓展类课程子项目的建设和开展。通过本次课程改革,可以进一步鼓励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或后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而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或后续课程的建设必将使英语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最理性的情况是以下7种类型的课程群得到系统的开设: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构建案例

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本课程改革能较大程度上突破传统课堂诸多局限,通过使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适应特定课型和特定教学主题的教学模式,并将多模态教学媒介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感官的充盈体验,让学生不再觉得英语课枯燥无味,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使学有余力、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在英语应用能力的某个方面有所特长,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

3.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型”转化为“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使之成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活动。本课程改革能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不再唱独角戏,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比如项目主题的选择,教学总体设计,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将参与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如:模仿、角色扮演、电影或话剧改编、配音、人物评价或者小组讨论)。这能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与运作空间,强化学生自主习得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4.克服英语课本及课堂教学往往具有后滞性等制约因素,满足学生在语言输入及输出上的需求。本课程改革能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突破纸质教材的约束,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获取时新的、丰富的英语素材。而具有系统性的大学英语拓展课堂教学活动能显著增加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

5.促进大学英语辅助教学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本教改课程要圆满实施必将带动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设,如完善校园英语调频台的英语听力材料内容和形式,利用校园网平台,建立和充实的英语学习网页,建立大学英语专用开放自修实验室,安装丰富的英语学习软件。使辅助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课堂实践的有效延伸,使其和教师课堂教学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转换、相互补充。

6.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对广大英语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开设的初期,教师除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教材和教学内容。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方针,顺应时代需求。拓展课程的开设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但是,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的调整完善。首先,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改善教学方法,使自己具备实施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能力。师资培训(或者说教师发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6],自然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再者,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师生要真正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困难性,针对课程改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效果要持开放心态,允许对课程及教学不断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善。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3-12.

[2]周尤亮.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3(8):138-139.

[3]李瑶,傅晓燕.基于CLIL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改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8):45-47.[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121-124.

[5]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90-92.

[6]魏哲峰.CBI教学模式与《新视野大学英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5):124-126.

[7]周瑶,王冠琪.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调查及对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119-120.

[8]戴炜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