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的比较研究

2015-12-05 09:37:07何文盛YuanlongLiuZeljkaVidic孔瑞云刘小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004西密歇根大学卡拉马祖密歇根490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网球竞赛运动员

□ 何文盛 Yuanlong Liu Zeljka Vidic 孔瑞云 刘小璐(.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004;.西密歇根大学 卡拉马祖 密歇根 49008)

中美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的比较研究

□ 何文盛1Yuanlong Liu2Zeljka Vidic2孔瑞云1刘小璐1(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2.西密歇根大学卡拉马祖密歇根49008)

对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扬长避短,进一步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从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效果来看,有以下一些相似和不同:青少年竞赛体系的整体构建框架基本相同但管理模式不同,尽管在竞赛组织机构上中美都采用三级管理模式,但中国是分层管理,而美国是垂直管理;从竞赛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在赛事举办的数量、组织的灵活性、运动员参赛人数和参赛数量、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区域分布合理性等指标上美国明显优于中国;运动员成材率中国约高于美国;在赛事积分体系上美国比中国构建得更完善和统一;赛事资金来源上美国通过收取报名费基本能做到以赛养赛,中国则以政府拨款为主等。中美青少年竞赛体系构建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运行原则:选拔性、精英性、行政性和全面性、服务性、盈利性。对于中国网球运动发展来说,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网球竞赛水平应对以下几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设立更多有针对性、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各年龄阶段不同水平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赛事;强化赛事服务意识;建立合理的盈利性竞赛体系;构建垂直运行的、统一的赛事管理模式;加强竞赛活动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网球青少年运动员比较中国网球协会美国网球协会竞赛体系构建

引言

国家网球发展战略和竞赛体系建构对本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美两国有着完全不同的网球运动发展历史与进程。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国家的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管理经验,完善和改革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战略,是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继续前进的推动力。

美国网球协会(USTA)是美国网球运动最高管理机构。成立于1881年的USTA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组织,它的志愿者、专业工作人员和财政资源都为唯一的宗旨工作:发展和促进成长中的美国网球运动。因此,美国网球竞赛活动自1881年美网公开赛以来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在USTA大力推动和精心组织下,竞赛体系的构建方面已相当成熟,为美国青少年运动员通过竞赛脱颖而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美国运动员自公开赛时代以来至2013年3月31日止总共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男子51个、女子76个,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运动员。不论从运动员的培养、竞赛体系的构建、大众参与的热情以及市场培育的成熟度来说,USTA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的网球竞赛从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就已开始。中国网球协会(CTA)作为中国网球运动最高管理机构,成立于1953年,是一个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性比赛是1993年的ITF男子巡回赛,并以此作为中国网球溶入国际网球运动发展标志。随着中国网球运动蓬勃发展,CTA构建起国家级网球竞赛体系,从青少年赛到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等世界顶级职业赛事,为中国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全面的中国网球竞赛体系在逐步形成中,并快速发展。中国运动员至今已获得过2个大满贯女子单打、3个女子双打和1个混双冠军,但整体的发展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运动竞赛是竞技运动最精彩、最活跃的表现形态,是体育运动最具挑战性、最有凝聚力的核心环节。网球竞赛是网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展示运动员训练成果的舞台,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是迅速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平台。百年前中国改革的先驱梁启超先生曾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美两国网球协会的发展战略里,对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开展,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开展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是中美两国网球运动管理机构千方百计要抓好的重要工作。尽管全世界各国网球竞赛体系在ITF、ATP和WTA的大力推动下,已基本形成如图1所示的路径,但每个国家在考虑到国内的情况下,具体针对青少年竞赛的组织体系却有很大不同,虽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推动青少年网球发展,但各自的追求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路径各有特色。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民众对网球运动的关心程度和参与热情,人口形态,地域分布等等众多原因,形成了各自不同特色的青少年网球竞赛开展形式。

图1 中美青少年网球比赛发展路径

总的来看,网球竞赛体系的主要构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竞赛组织机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志愿者、社会赞助、媒体传播等。由于青少年网球比赛一般不允许教练员进行指导(除团体赛外),教练员对青少年网球比赛的作用部分将留待以后的文章中另行讨论。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关于网球竞赛体系发展战略的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从战略方面,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协会实体化进程;为国争光,扩大网球的练习人口基数,建立新型投入机制及其管理模式,强化举国体制优势;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成为中国网球“职业化”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管理方面,我国网球管理模式包括政府管理型和社会管理型,完善我国网球运动员管理模式需要借鉴国外网球管理模式中适合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方式,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等;完善竞赛制度,积极培育网球市场、促进网球产业开发等措施来推动和促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从运动员培养角度来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人数近年来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人数只有900多人。从地域分布看,东部人数最多,西部人数最少。参加国内、外比赛少等因素是制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极大障碍。

在两国网协对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目标等相关的内容中,USTA特别指明的是:促进和发展从当地社区网球到顶级职业赛事的所有水平的美国网球运动。CTA在2002年章程里指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里实施对象和重点提到: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1994年—2000年是要以奥运会夺取优异成绩为最高目标,2001—2010年是继续保持亚洲领先和奥运会上金牌数排名前列地位,2011-2020年是继续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目前国内对网球竞赛体系的研究较少,还没有发现有中美两国在网球竞赛体系比较方面的研究。因此,比较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的构建,以期发现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的构建有何效果?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何借鉴?

图2 中美2011年青少年网球比赛组织结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美国和中国参加网球竞赛活动的18岁以下(U12、U14、U16和U18)各年龄组青少年,同时也包含部分成年职业网球选手。

2.2、研究方法及数据提取

对美国网球协会(USTA)、中国网球协会(CTA)、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际网球联合会(ITF)、世界职业男子网球协会(ATP)和世界职业女子网球协会(WTA)官方网站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列表和分析。

Kalamazoo地区YMCA网球总监提供了美国青少年三级网球竞赛组织构架和组织方式的情况。

实地调查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球年终总决赛(大连,辽宁)现场,2012年美国青少年网球年终总决赛男子组(Kalamazoo,Michigan)现场。

对2011年中国年终总决赛运动员的问卷取样调查,得到当年年终排名前36各组男女运动员一年内所有参加过的单双打比赛次数、比赛场数、比赛盘数的取样结果。

在USTA官方网站上采集的数据有:美国网球协会USTA的宗旨,USTA青少年竞赛区域划分,2011年内所有的国家级青少年比赛数量和比赛时间,2011年终排名前36名各组男女运动员一年内所有参加过的单双打比赛的参赛次数、比赛场数、比赛盘数和地域分布,2010年所有参加过全美国家级比赛并有积分的男女运动员数量。

在CTA官方网站上采集的12、14、16岁组青少年网球比赛数据有:中国网球协会的宗旨,2011年所有国家级青少年比赛数量和比赛时间、2010年所有参加过全中国家级比赛并有积分的男女运动员数量。

在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广州体育局、东莞体育局官方网站采集的信息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在ITF官方网站采集的数据有:2011年中美青少年运动员参加ITF比赛的人数和次数、在ITF里的世界排名前1000内两国青少年运动员数量和排名情况;对CTA的实地调查取得2011年年终排名前36名各组运动员的区域分布。

在ATP和WTA采集的数据有:2012年世界排名前1000内两国男女职业运动员的数量和排名情况。

3、分析与讨论

3.1、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组织机构

美国的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几乎全部由USTA负责,组织方式按照垂直管理,划区并按照10个等级进行,全国的竞赛活动都能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有利于不同地区的竞赛组织。

中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则由CTA负责组织全国性活动,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地区活动,地市区县级则组织更小行政区域的网球活动,上下各级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垂直领导关系,但在网球竞赛活动中并无直接的管理。所以中国青少年竞赛活动基本就分成了三层管理模式,层与层之间、同层不同区域之间形成断裂,相互之间并无太多沟通与交流,因此往往各行其政。

3.1.1、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的组织方式

美国和中国的网球竞赛活动组织都按照“三级体系”进行。整个美国的青少年比赛是按照三级体系进行管理的,6级水平以下的赛事由小区管理,1-5水平的赛事是由大区进行管理,全国性青少年比赛则由USTA国家办公室管理。比赛的等级划分是由USTA首先做出全国性比赛安排,分配给各大区不同等级比赛,大区则按所分到比赛进行安排,分配各小区不同等级比赛,然后由俱乐部竞标申办。

中国则是由CTA组织全国比赛,省体育局组织全省比赛,各地市体育局组织市区县的比赛。在第一级全国性比赛组织中,两国的组织形式差别不大,但运行方式各异,由USTA和CTA直接组织进行。在第二级大区域比赛中,USTA将全国分成17大区域进行,布局里同时考虑到地域因素和运动员竞技水平因素,并非简单按照行政地域进行划分。网球开展好,运动水平高、参与人数多的州甚至划分出两个区域,而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可以8个州划成一个区域。中国的二级竞赛则是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组织,所以严格按照行政地域进行划分。这样有可能导致运动开展好的地区水平发展更快,而不利于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网球运动的开展。在第三级地区性的比赛体系中,USTA在大区域里又分成若干个小区,统一指挥组织比赛;中国的比赛是在市县体育局的组织下进行,也是严格按照行政区域划分。

图3 中美青少年运动员参赛条件

3.1.2、竞赛活动的举办

从2011年两国举办的18至12岁组青少年网球比赛的次数上来看,美国USTA共举办了8375次青少年比赛,其中全国比赛为561次,大区域比赛2530次,小区域比赛5284次,比赛地点遍布全国各地,比赛项目由承接方根据举办条件自行申请,比赛时间基本都是从星期五下午开始到星期天进行。采用这样面广量大、短平快的比赛组织方式更利于各地承接和青少年参与比赛,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学习与竞赛时间上的冲突,能迅速带动全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竞赛的普及与开展。

中国CTA举办全国性比赛73次,各省级体育部门共有31个组织区域级比赛,各1-2次,全国市级行政区域283个,最多只有1/10一年内举办1-2次青少年网球赛,所以中国每年举办的青少年网球最多不超过170次,如果考虑分组等情况以便与美国进行比较,那么中国一年内举办的不同项目青少年网球赛不超过1000个;办赛地相对集中,青少年比赛项目较全,每个举办地几乎都要同时承办男女项目的16至12岁组各项比赛,比赛时间较长,每次比赛大都为完整的一周时间甚至更长,由于举办次数较少,有些比赛还采用连续2周时间进行,这样的竞赛方法对承接比赛有较高的要求,对运动员兼顾学习与比赛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3.1.3、积分体系

美国青少年比赛的按比赛级别分为三种不同积分:小区域积分、大区域积分和全国积分。小区域和大区域积分可以按1/2或2倍相互转换,但区域积分不能和全国比赛积分相互转换。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全部以所得积分作为参赛条件,只有高等级的比赛有一定的奖品。赢得比赛主要以积分作为奖励。积分越高越可以参加高级别的比赛,积分低则只能参加较低级别比赛。

中国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绝大部分是以单位为整体,参加比赛是单位同意为条件,赢得比赛也以积分作为奖励。但不同层次比赛的积分并不通用,同一层次比赛积分只是作为下次比赛种子排位所用。

3.1.4、赛制

美国青少年比赛所采用的赛制比较灵活,一般来说单打比赛均采用3盘2胜制,低等级比赛决胜盘一般采用抢10分制;而高等级比赛有可能在四分之一决赛后完全采用3盘2胜制;双打比赛则视比赛和场地情况采用上述的3盘2胜制或一盘8局制进行。

一般比赛采用单淘汰附加安慰赛制,只有当人数少于等于4人时比赛才有可能采用循环制,这样可以保证每位运动员参赛至少能打2场以上比赛。

中国青少年比赛全国赛基本采用3盘2胜单淘汰制,由于项目全,人数多,基本不安排安慰赛;省级和市级比赛的赛制则五花八门,并无统一的赛制规定,往往是以各地具体场地条件和时间安排灵活规定赛制。

3.2、中美两国青少年参加竞赛活动情况

由于中美两国网球协会的宗旨不同,导致推动青少年参加网球竞赛手段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以下一些不同特点:

3.2.1、运动员参赛资格

在运动员参赛条件上,美国是按照运动员水平进行比赛设置,将全年比赛分10个积分等级,运动员按照自身积分进行比赛报名,如积分不够则无法报名参加比赛。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运动员多报名参赛,赢取更多积分以便参加更高级别比赛,但不利于天斌极高的选手迅速加入到顶级比赛中,无法促使运动员跨越式发展。

中国则是相对严格按照地域区划参加比赛,参加全国比赛的运动员一般由省级体育管理部门选派,参加省级比赛由市级体育管理部门选派,参加市级比赛由区县级体育管理部门选派,这样一刀切的办法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自由流动,特别是目前未能处于领先水平的运动员,从比赛成绩上难于获得正向的反馈。

3.2.2、青少年运动员的人口数量

从两国2010年参加青少年12、14和16岁组全国性比赛的网球运动员的人口数量来看,美国有积分的运动员共有4464人,男子2277人,女2187人;中国有积分的运动员共有616,男子321人,女子295人。中国能够参加全国比赛的青少年运动员人口只有美国的13%左右。

图4 2010中美青少年参加全国性比赛人数

3.2.3、青少年运动员参赛情况

通过对两国2011年终排名前36的各组青少年运动员参赛次数的统计,美国运动员每年参加60场比赛以上占总数的68.52%,中国是18.60%;每年参加41到60场比赛的运动员,美国是24.07%,中国是9.30%;每年参加20到40场比赛的,美国是6.48%,中国25.58%;参加20场以下的运动员,美国0.93%,中国46.51%。通过上图可以看到,更多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要比中国运动员多。

图5 2011年中美青少年参赛数量与人数分布

运动员每年可能参赛次数的多少是由网球运动管理机构决策引导的。在USTA的体制下,运动员如果有意愿参加比赛,那么参赛的机会几乎一年可以做到每周不断,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中国的体制下,运动员参赛的机会是受到一定制约的,除全国比赛外,运动员参加二、三级区域比赛都受地域的限制,而省级和市县级一般每年最多不会超过三次比赛。

3.2.4、高水平运动员地域分布状况

从两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地域分布来看,美国共50个州,网球竞赛划分为17个区域,排名前3的区域为南加州、佛罗里达和五大湖的中西部地区占总数的50%,竞赛区域划分整体布局相对合理,除太平洋夏威夷地区没有运动员外,2011年各地区都能培养出年终排名进入前32的高水平运动员。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也就是34个竞赛区域,2011年排名前3的运动员天津、广东、江苏和四川(并列)四省占总数57%,18个省级专业队以及个人(俱乐部、网球学校和家庭,几乎也都是出自这18个省)都培养出运动员进入年终排名前32,仍有16个省级区域没能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网球运动的发展呈现东强西弱一边倒的趋势,特别是西部很多地区无法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甚至没有培养运动员。

从上图来看,美国比赛区域划分比中国少,高水平运动员的区域分布广,几乎遍及所有比赛区域。而中国的比赛区域划分多,但高水平运动员只分布在一半左右的比赛区域里,不利于没有高水平运动员区域的运动水平提升。

3.2.5、参加ITF的世界性比赛人数

图7 2011年中美青少年参加ITF比赛场数

从两国进入更高水平竞赛运动员人数和参赛次数的角度来看,2011年年终排名前36的运动员参加世界性ITF比赛的人数美国有69人,而中国只有16人;其中参赛40场以上的,美国占总数的8.70%,中国没有;参赛20到40场的,美国为23.19%,中国18.75%;参赛20场以下,美国68.12%,中国81.25%。有更多的美国运动员参加世界性青少年比赛,美国运动员参加世界比赛的数量远多于中国运动员。

图8 2012年中美青少年14、16岁组ITF排名分布图

从2012年两国运动员在ITF里的排名(数据截止到2012年12月10日)来看,进入世界排名前1000的美国与中国青少年14和16岁组运动员之比为79/33;其中男子为30/17,女子为49/16。从所有参加ITF排名的青少年运动员来看,美国进入更高水平的运动员是中国的两倍多;但作为世界两大经济和人口大国,中美两国排名进入前1000的所有运动员中,男子分占世界总数的3.0%和1.7%,女子分别是4.9%和1.6%。所占比重都不算高,作为世界人口、经济大国,都需进一步努力。以目前的基数估算美国青少年运动员进入ITF前1000的产出率约为1.8%,中国运动员产出率约为5.4%。

3.2.7、运动员进入职业化程度

从2012年两国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来看,进入世界排名(截止到2012年12月12日)1000中美两国运动员之比男子ATP是66/10;女子WTA为89/37;进入排名前100之比ATP为7/0;WTA为7/3。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成材率相对较低。以目前的基数估算美国青少年运动员进入ATP前1000的产出率约为2.9%,WTA前1000的产出率约为4.1%,中国运动员产出率ATP约为3.1%,WTAT约为12.5%。

图9 2012年中美职业运动员世界排名情况

3.3、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中的裁判工作

在美国,裁判等级分为四级,国家级、大区域级、USTA级和初级,但裁判的还分为主裁和裁判长两种不同系列。绝大部分青少年赛事都是采用信任制,高等级的比赛一般规定四分之一决赛后采用一人裁判制,但赛事组委会可以决定前边几轮的比赛是否用主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赛事举办的成本,同时还能培养运动员自主能力和诚信意识,这样的坏处是主裁的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但由于比赛多,愿意做网球裁判的人都能得到USTA的保证,培养方式采用自然淘汰法,所以有意愿从事裁判工作的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得到能力锻炼。

在中国,网球裁判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裁判四个等级,大多数的比赛都安排了主裁。现在只有CTA举办的部分全国青少年赛四分之一决赛前采用信任制进行比赛,省级以及市级比赛几乎全部都安排了主裁。这样裁判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因此而造成举办比赛成本高,所以比赛举行的次数少。由于中国裁判培养是采用百分比淘汰制,只有特别优秀的裁判才能得到更多机会锻炼,和美国相比,中国各级别裁判锻炼机会要远少于美国裁判,特别是裁判长的能力培养更加欠缺。

3.4、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中的观众

从两国观众对网球的喜爱和习惯来看,美国青少年网球赛观众人数明显要多于中国。以2012年在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举办的美国青少年男子网球赛总决赛(U16、U18)和2011年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的中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年终总决赛(U12、U14、U16、U18)来看,美国家长陪伴孩子前来比赛的情况明显比中国家长多,原因是美国家庭很多时候把孩子能参加这样的比赛看作是一种荣誉,同时美国家庭也将这种时候作为全家旅游的机会;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美国孩子基本都是家庭资助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教练或团队跟随支持,所以家庭成员支持对孩子来说就变得十分重要。中国的青少年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在国家资助的网球队里训练,基本都有教练或队友同行,所以家长陪伴情况就比美国少很多。

美国的青少年男子网球总决赛从第一天开始就采用卖票的形式,到半决赛后有不少观众买票入场观赛,决赛时观众人数超过500人,这给运动员营造了很好的比赛氛围。中国的总决赛相比而言则显得十分冷清,除了相关教练和队友,很少有观众前来免费观赛。

3.5、志愿者

在美国,规模稍大的青少年网球竞赛都有一批志愿者参加竞赛的组织活动。志愿者年龄和性别不限,小的10多岁,老的甚至60多岁。他们都以很高的热情投入所从事的工作,赛事有时会提供给他们一些免费的餐饮。已形成专业的服务体系。

在中国,青少年网球赛几乎看不到志愿者的身影。只有大型的国际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ATP1000上海站等比赛,才会有志愿者参与。志愿者几乎都是大学和中学的在校学生,人员流动性大,还未形成专业、全面、终身的志愿者体系。

3.6、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资金来源

美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按比赛级别会有不同。国家级以下等级的比赛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报名费,报名费的多少各俱乐部有一定的自主权,根据自身比赛所提供的服务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而国家级的比赛资金来源于报名费和社会赞助。仅以Kalamazoo县的YMCA举办的6级水平比赛(比赛代码为855852311)来说[1],共有9个组别68人参赛,报名费52.10美元每人,总报名费为3542.8美元。报名费收取后,USTA将钱分为几个部分:网站管理提取2-3%,大区赛事管理办公室提取5%左右,小区赛事管理办公室提取1%左右,剩下的钱返还给俱乐部用于组织比赛。USTA总部的资金来源则主要靠USOPEN等大型比赛创收。在Kalamazoo地区2012年共举办比赛16次。

中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和报名费。政府拨款和社会赞助占资金的绝大部分,很多比赛甚至没有收取报名费。同级别的金华市第八届运动会青少年网球赛[24],共有20个组别160人参赛,费用由政府全额拨款5万元(约8012美元),不收取报名费,所有的资金全部用于比赛组织。金华市举办的青少年比赛2012年仅一次。

3.7、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媒体传播

美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有:USTA网站、当地报纸、当地电视台、比赛印制的报纸等,资料的印制传播也是主要的宣传方式。同时由于比赛举办的连贯性,有些比赛在当地已固定举办超过70年,形成很好的品牌和口碑。宣传好,影响面大,所以更容易受到赞助商的青睐。

中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宣传方式主要是秩序册的发放,只有很少一部分比赛能有网站、报纸或电视进行宣传报道。作为官方的CTA网站不够完善,对青少年全国比赛参赛情况、比赛结果等材料未能完全公告,其余各级比赛的结果公告也较少。可能由于CTA对媒体宣传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是因CTA管理部门之间、CTA与比赛承办单位之间协调不够充分,所以一般青少年比赛没有投入精力动员当地传媒对比赛进行宣传。导致青少年网球比赛受社会的关心程度较小,因此赞助商介入意愿小,影响比赛的资金来源。

4、讨论

4.1、美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的特点

美国网球协会USTA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有以下一些特点:已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的三级模式;竞赛区域布局相对合理,各区域竞技水平比较接近;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竞赛规则,赛制设置根据比赛水平有相适应的机制;有完善的运动员积分体系;持久、有效的社会资金来源;比赛举办多;举办地点分布相对合理;赛事项目设置灵活,以利于各地根据自身条件申办比赛;参与网球比赛的人数多,运动员在比赛中锻炼机会更多;运动员参与更高水平国际比赛数量多;高水平运动员的产出率从青少年运动员总体基数来说并不算高;已发展出长期的、相对固定的、有广泛年龄结构的志愿者队伍;裁判与教练员队伍参与门槛低,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与足够多的锻炼机会,以维持裁判和教练员队伍的持续壮大;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形成买票观赛的良好习惯;努力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吸引更多赞助商投入竞赛活动。

对于美国网球协会来说,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产出率是协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竞赛体系构建已相对完善,它很好地推动了广大青少年参加网球运动和网球竞赛活动。但由于运动员水平提高几乎处于个体自然成长的状态,协会对此并无话语权,所以导致协会无权对推动某些有潜力的特定运动员水平增长,力量难以集中,因此在此范围内USTA无法做更多的工作。

3.2.2、中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的特点

中国网球协会CTA构建的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的特点是:已发展形成分层管理的三级模式;竞赛区域布局由于严格按照行政区域划分,造成各区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均衡;因各管理层互不归属,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竞赛制度和青少年运动员积分体系;比赛资金多来源于政府拨款;每年比赛数量少;举办地点相对集中;赛事项目设置全,对承办比赛提出较高的软、硬件要求;参加网球比赛的总人口数量较少;运动员参加更高水平国际比赛数量较少;高水平运动员的产出率相对美国更高,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志愿者参与还未形成固定的队伍;由于比赛少,因此裁判与教练员队伍参与门槛相对较高,难以得到培训机会;群众基础还不够扎实;对于青少年比赛的宣传投入精力不够。

中国青少年竞赛体系目前的体系构建还不够完善,青少年参与网球竞赛活动的开展程度不够。尽管中国高水平运动员产出率比美国更高,但由于总体青少年运动员数量不足,导致高水平运动员绝对数量仍比美国少了很多。优化中国网球发展战略,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结构,增加青少年运动员人口数量,是中国网球运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基础。

3.3、总的讨论

通过对中美两网球协会宗旨以及宗旨下青少年竞赛体系的实际运行状况和青少年运动员竞赛水平等多方面比较,总结出以下3点出中美网球协会宗旨下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建构特征:

3.3.1、美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形成了合理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全面涵盖所有参加网球竞赛的不同水平运动员,分层盈利也是在美国网球协会管理下各级网球管理部门及赛事举办俱乐部能够积极参与青少年网球竞赛的基础。中国青少年网球竞赛由于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集中力量拿成绩,增加影响力是目前阶段急需的工作。在协会宗旨的引导下,初步形成重点地区相对完善的选拔性竞赛体系,精英运动员的培养与选拔是竞赛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所有的比赛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由于中国体育部门的特色,网球协会和网球行政管理部门几乎是一套人马,所以导致行政职能与协会宗旨的混淆,行政化的管理目标与方式无法很好地和协会目标分离。

3.3.2、通过竞赛活动,美国青少年网球竞技水平发展规律是以面促点,在拥有大量人群的基础上通过自然淘汰,促使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中国则通过点对点的方式,通过一定数量的竞赛活动进行人才选拔,对后备人才重点培养,促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秀运动员。对于人才选拔与培养,两国的宗旨所产生的机制正好处于两个相反方向。美国尽管有庞大数量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但美国网球协会却苦于对特定运动员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所有的决定权都在运动员或他们家庭,因此只能任由运动员自我发展,协会很难给有潜力的运动员经验上的指导和有目的性的培养。而中国网球协会尽管对几乎所有运动员都有一定管理权,但却苦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后备运动员可供选择,因此积极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数量是协会当务之急。

3.3.3、发展完善中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对青少年网球竞技能力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空间。构建竞赛水平相对平衡的竞赛区域,大力推动青少年各级竞赛体制的建立与可持续化,努力做好以赛养赛的资金运转体系,构建完善的运动员积分体系,衔接好比赛的宣传工作,做好全国范围内青少年比赛的整体规划,形成统一的竞赛制度,建全志愿志服务体系,加强各地裁判的培养,利用好网络和传统媒体的宣传,降低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的门槛,是扩大中国青少年网球面的基础。在面的扩大上,以中国网球运动员如此高的成材率,中国网球运动水平一定能在可期待的时间内踏上一个新台阶。

综上所述,中国网球协会和美国网球协会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构建特色分别是:选拔、精英、行政化和服务、全面、盈利性。

5、结论

5.1、从中美两国青少年网球竞赛体系的构建来看,青少年竞赛体系的整体构建框架基本相同但管理模式不同,尽管在竞赛组织机构上中美都采用三级管理模式,但中国是分层管理,而美国是垂直管理;

5.2、从竞赛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在赛事举办的数量、组织的灵活性、运动员参赛人数和参赛数量、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区域分布合理性等指标上美国明显优于中国;运动员成材率中国约高于美国;在赛事积分体系上美国比中国构建得更完善和统一;赛事资金来源上美国通过收取报名费基本能做到以赛养赛,中国则以政府拨款为主;在赛事宣传方面,美国比中国有更广泛的途径;在志愿者与观众参与方面,美国比中国有更成熟、固定的群体;在裁判工作方面,美国采用的方法相比中国更经济,更能从小培养运动员的诚信意识。

5.3、中美青少年竞赛体系构建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运行原则:选拔性、精英性、行政性和全面性、服务性、盈利性。

6、建议

对于中国网球协会来说,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网球竞赛水平应对以下几点发展战略进行细化和完善:

6.1、加强赛事涵盖全面性,设立更多有针对性、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各年龄阶段不同水平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赛事;

6.2、强化赛事服务意识,以优质的竞赛服务创建健康生动的网球比赛,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

6.3、创建合理的盈利性竞赛体系,使各地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举办的积极性得到可持续发挥;在适当的层次继续发展已有竞赛体系的中国特色,建立更加合理的运动员选材体系和后备人才竞赛培养体系,对这一层次的竞赛活动可以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以促使精英运动员的快速发展;

6.4、改革目前的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垂直运行的管理模式,加强竞赛活动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6.5、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更长时间阶段的纵向研究,以期得出中国青少年网球竞赛活动的发展规律。

[1]http://www.usta.com/About-USTA/Player-Development/player_ development_home

[2]http://en.wikipedia.org/wiki/US_Open_(tennis)

[3]http://en.wikipedia.org/wiki/Grand_Slam_(tennis)

[4]http://www.baike.com/wiki/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5]http://www.tennis.org.cn/xh/xhgz/2005-08-08/60051.html

[6]王成科.中西方网球运动若干领域的比较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

[7]王蒲,运动竞赛项目体系的验证与思考.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J],1999年04期.

[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高海霞.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0]易星辛.新形势下国家网球队运动员培养的投入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1]刘青.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1(5):53-67.

[12]卢翀.中国网球运动员管理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3]吴丽君,郭新明,张龙.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36-45.

[14]吴丽君,郭新明,李金龙,张龙.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56-61.

[15]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49/312943.html

[16]http://dgty.gov.cn/new/views/Article.aspx?id=98

[17]http://xxgk.ganzhou.gov.cn/bmgkxx/jjtyj/fgwj/gfxwj/200806/ t20080621_2379.htm

[18]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1917227.html

[19]https://tennislink.usta.com/Tournaments/Rankings/RankingHome.aspx

[20]http://www.tennis.org.cn/xh/xhgg/index.html

[21]http://www.itftennis.com/juniors/rankings/player-rankings.aspx

[22]http://www.atpworldtour.com/Rankings/Singles.aspx

[23]http://www.wtatennis.com/singles-rankings

[24]http://www.jhsports.gov.cn/News_Detail.aspx?id=6847

猜你喜欢
网球竞赛运动员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28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