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丝路的尽头

2015-12-05 02:15撰文夙玉
海洋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郑和陶罐考古学家

撰文/夙玉

触摸丝路的尽头

撰文/夙玉

提到肯尼亚,你会想到什么?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和壮观的角马大迁徙?不错,这些著名的地方都是肯尼亚的名片之一。但你是否知道,早在明朝,郑和的船队就已经到达了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这里?郑和七下西洋最远的地方,也正是肯尼亚的海岸?

马林迪,西南距离蒙巴萨104千米。这里是东非著名港口,曾是古代马林迪王国的都城。郑和第四次率船队出海南下,这里就是他最远到达的地方。随着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病故,船队返航,马林迪也成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1415年11月,马林迪王国曾派特使来中国进贡麒麟(长颈鹿)。

现在的马林迪,有着欧洲中世纪的古城堡和古建筑遗址,很显然,欧洲人也曾经到达过这里并刻画上了自己的印记。从距离上来说,肯尼亚离欧洲比肯尼亚到中国显然是更近一些。那么,究竟是欧洲人先发现了这里,还是郑和先到达这里呢?

在肯尼亚拉穆群岛,来自中国的考古学家正和肯尼亚当地工作人员紧张地工作着。201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考古专家将在肯尼亚拉穆群岛地区开展为期三年的水下、地上考古工作,这一考古项目的目标之一是寻找海上丝绸之路东非端点的中国沉船等遗迹、遗存。经过数年的工作,在这一地区已经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中国文物。从史料上看,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古沉船在这里长眠。

早在2006年,中国就多次派考古人员来到肯尼亚进行前期调查工作。据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与中国合作考古之前,肯尼亚也和美国与英国的考古学家进行过合作。但实践证明,美国与英国的考古学家对东非沿岸考古出的文物缺乏了解。比如挖掘上来的陶罐,英美的考古学家对此就一无所知,最后还是中国的考古学家鉴定出了这件陶罐来自中国、年代为14世纪,还确定了陶罐当时的名称。从考古挖掘出的文物来看,产自中国的文物多为明代,甚至有公元9世纪的中国文物,而挖掘出的欧洲文物和沉船,年代以16、17世纪为主。如中肯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合作挖掘的马林迪奥美尼角沉船遗址,船体类型就与2008年在纳米比亚发掘的16世纪葡萄牙沉船遗址的船体类型基本一致,而与中国14~17世纪的船体类型有着明显地差别。种种证据让肯尼亚的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中国人要比欧洲人更早到达这里。

目前,马林迪还矗立着达·伽马在1498年修建的遗址。随着明朝国力渐弱,航海终止,葡萄牙人占据了这里。不管如何,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将这块非洲乐土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肯尼亚也因为海丝路的终点,而变得有那么一点点特殊了。目前,肯尼亚和中国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相当密切,很多中国援助的项目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肯尼亚的老百姓提起中国,也是充满热情,这也算是海上丝绸之路馈赠给两国的一份礼物吧!

(责编:金希)

猜你喜欢
郑和陶罐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陶罐(外一首)
书法家郑和新书艺精品鉴赏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装在陶罐里的春天
郑和异闻录 出发——新大陆
古董鉴定
郑和异闻录(漫画版)
考古学家
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