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峰 王卫平 张绿州(.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西北师大附属中学;.兰州市中学 甘肃兰州 70070)
兰州市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分析①
高雪峰1王卫平2张绿州3
(1.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2.西北师大附属中学;3.兰州市31中学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跆拳道是现代奥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用手以及脚来进行格斗或者是对抗的运动。跆拳道是从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与花郎道所演化来的,在韩国民间流传相当广泛。通过对跆拳道的学习与训练,可以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跆拳道被很多中小学所采用,用作“校本课程”。跆拳道技术简单、实用、易学,就兰州市跆拳道校本课程可行性,从跆拳道运动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与目前的现状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兰州市开发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跆拳道校本课程可行性中小学
跆拳道是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民间技击术.近年跆拳道在兰州市民间开展得比较普遍,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练习者较多,但是跆拳道课程进入中学体育课堂尚无一例,跆拳道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它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对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对兰州市中学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兰州市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东方中学七年级学生,共799人,男生415人,女生384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我国跆拳道教学发展状况及相关资料122篇,硕士论文51篇,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证研究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2.3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东方中学七年级学生12个班,共计发放问卷799份,回收799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回收率为98.3%,有效率为96.8%。
1.2.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1跆拳道运动具有较高的身体锻炼价值
当代中学生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和认知水平的增长,都渴望在不同领域尝试体验,容易接受新鲜潮流事物[1],跆拳道作为一种外来时尚的体育项目,技术含量高,是一项很具有观赏性的运动项目,跆拳道技术动作强调全身协调配合,着眼于关节活动,练习着必须是手、眼、腿全身各器官的运动,因此,通过跆拳道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分析能力,有效地促进练习着的力量、灵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对我校初中学生入校的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与练跆拳道一年后身体素质都有不同幅度提高。
2.2跆拳道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活泼好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在跆拳道练习和比赛中,学生完成提腿、挥拳等技术动作,都伴随着大声的叫喊,这种发声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对自己状态的反馈[2],使自己的大脑运动中枢振奋起来,紧张情绪也随之得到宣泄,使肌体的内外环境得到调节。从而使练习者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通过跆拳道基本技术、攻防实战、特技表演、防身自卫术等,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磨炼意志,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跆拳道可内修精神、性情;外修技术、身体,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3]。
2.3跆拳道练习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处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溺爱之中,是家庭里面的小祖宗。缺乏“孝”,缺乏“礼”,不懂的合作。经受挫折能力弱。
跆拳道练习强调“礼始礼终”,跆拳道讲究礼仪和行为规范,训练、比赛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严格的礼仪形式:进入道场,首先向国旗和老师行礼,突出爱国主义,练习或比赛开始前,双方互相敬礼,练习或比赛结束后,再次相互敬礼,同时还要向对方教练敬礼表示尊重。跆拳道练习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在道德修养方面也在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用行礼的方式向长辈、教练、老师、队友鞠躬施礼,使跆拳道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4],培养学生谦虚、礼让、克己、坦诚、服从的人格,“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既是跆拳道的宗旨,更是练习者的道德品质的追求。
2.4跆拳道可以很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跆拳道以其独特的健身,防身和修身功能,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和文化生活中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画面。可以利用大课间,练习跆拳道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可以开设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设为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跆拳道普及不仅是办学特色的拓展,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最终必将升华为校园中的一种风格,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2.5跆拳道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跆拳道不仅是一项具有较强攻击力的运动项目,也是一种精美的形体艺术和行之有效的强体健身方法[5]。是一项具有较强趣味性的体育项目,跆拳道练习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都不太高,从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满足学生在离校后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跆拳道练习方法多样,技能形成后具备了防身和自为的能力,这些都是吸引学生之处,要让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许多家长也已充分认识到了教育要多元化,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一些新兴、时尚的体育运动。
3.1兰州市中小学开设跆拳道校本课 程的优势
3.1.1场地设施要求较低,有较强的操作性
教育改革提倡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化,开展传统的大球类活动虽然参与人数多,但是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在兰州市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区,修建一块足球场简直是梦想,在室内开展羽毛球、游泳等活动,对场地设施要求更高,一般学校不可能有体育馆,而开设跆拳道课程,只需要不大的空间即可,室内室外均可,教具也只有简单的脚靶和护具,所以跆拳道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宜一般中学开设。
3.1.2安全性较高,教师顾虑较少
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相当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跆拳道运动激烈的碰撞很少,训练场地场地平整,且多以木质地板为主或铺有地毯等,避免了练习时摔伤和碰伤,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子、小皇帝,体育教师上课时对于一些稍微危险的项目都束之高阁,有时宁肯让学生坐着看,也不许学生练,跆拳道危险性要小于球类对抗和体操器械项目攀爬等项目,因此,就体育教师的顾虑相对较少。
3.1.3学习较容易,便于组织教学
跆拳道教学内容丰富,对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跆拳道的基础动作简单易学,一个学期的体育课时就能学完跆拳道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初级品势。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体质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可选择动作难度和强度稍大、动作相对复杂的品势进行教学和训练[6]。例如:跆拳道特技,跆拳道的实战等,也可以选择具有游戏特性的跆拳道基本功练习,还可以学习诸如“太极一章”和“太极二章”等相对简单的内容。
跆拳道练习,一般是成方队集体练习,或两人三人成行,鱼贯练习,加之场地面积不是太大,所以教师组织教学相对容易,管理也省心。
3.2兰州市中学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3.2.1存在问题
目前,兰州市中学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主要存在两点问题 :跆拳道师资短缺、场地设施制约。
3.2.2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方面通过宣传,要求体育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知识结构,积极参加跆拳道项目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和跆拳道俱乐部合作,聘请俱乐部跆拳道教练担任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并加以指导,也可从体育院校挑选跆拳道专项的业务水平过硬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2)改造修建场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改造和扩大场地规模,提高场地利用率,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教学、训练服务,每学期投入一定的经费来修建、改善场地条件以及购买的器材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提供物质保障。
跆拳道运动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是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在中学里开设跆拳道课程有助于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品格,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是也是体育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这项运动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将跆拳道融入体育课程之中,既达到了普及的目的,促进了发展,同时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实现了双赢。
通过调查,学生对跆拳道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学习欲望,但是学生们只能在社会上的培训班得到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主要原因:没有专业教师,没有练习场地,此原因也是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没有开设跆拳道的主因素。要想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跆拳道,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开辟练习场地。
参考文献
[1]杨淑萍.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3.
[2]朱同祥.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快乐体育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2006(12):50-52.
[3]刘宏伟,关铁云.跆拳道人门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纵艳芳,贾爱花,董锦.安徽省高校体育选项课开设跆拳道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26-128.
[5]俞晨阳.浅跆拳道运动在中学课堂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3(6):188.
[6]李冰.跆拳道技术教材[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①高雪峰(1969—),男,甘肃平凉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