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莘悦 黄烈鹏(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莘悦黄烈鹏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农村老年体育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与城镇老年体育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该文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我国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现状,并通过定性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从农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识、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农村体育设施与场地、农村经济现状等方面分析影响我国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希望能为新农村老年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依据。
关键词: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现状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渐增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更广泛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1995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该纲要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全国各地区人民开始陆续加入锻炼健身的行列,成为我国的主动体育人口。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3.92%,然而参与锻炼的人群中农村人口只占44.89%,因此,可以知道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在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我国农村体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体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新农村老年体育如何发展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新农村老年体育,不仅能够增强老年人的体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而且有助于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吸烟、赌博等不良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想建设完善的、全面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就必须重视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使新农村老年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匹配。该文从新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新农村老年体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1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特点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种植带来的经济收入为主,其产业结构仍是传统的“粮畜型”,甚至是“粮猪型”经济结构在起支撑作用。老年人口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除了靠自己的劳动积累收入以外,还得到家庭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帮助。一般来说,拥有自己田地和家禽的农村老人终日都在因为农活而忙碌,特别是农忙时节,根本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而具有经济基础的部分老年人因为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即使有充足的余暇时间也会选择其他娱乐方式。因此,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农村老年人不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具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只占农村老年人的极少部分。
在农村参与锻炼的老年人当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在农村老年人中不管男女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都不充分,不知道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益处。但是女性天生比男性更爱美,更注重保养自己,她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体型和气色。所以农村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1.2农村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我国农村老年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属于老年人的体育设施仍然不容乐观,许多地方仍然没有属于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场所。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农村老年协会具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没有活动场所的老年人可以在附近的学校进行锻炼,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具有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跑道还有简易的健身器械等等,是极佳的锻炼场所。居住集中的小区一般会在小区的广场或者简易的自主锻炼器械进行锻炼。然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即使年轻人想要锻炼都缺乏场地,所以并没有专属于老年人锻炼的场所。部分具有锻炼意识的老年人都是与年轻人在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主要的锻炼场所便是自家庭院、偏僻的公路以及田间小路。虽然大部分地区也有简易的自主锻炼器械,但是由于大家居住过于分散,只有极少部分老年人能使用到这些器械。
1.3农村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体育资源配置十分优越,老年人的锻炼方式也就多种多样。老年人可以通过健身器械、球类、慢跑、散步、太极拳、健身操以及参加集体的腰鼓队、秧歌队、舞龙队等方式进行锻炼。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锻炼场所以及锻炼器械的限制,所以农村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极为单调。最为普遍的是在公路或者田间小路进行慢跑、散步,还有和中年人一起跳健身操、广场舞。可见农村老年人在在选择锻炼项目是回避了对体育设施的要求。锻炼方式的局限,还有在锻炼认识上的诸多误区,这使得老年人的锻炼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4农村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
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农村,老年人的体育消费也不乐观。具有体育消费的老年人大多只是购买运动服装和运动鞋,还停留在最基本的体育物质产品的消费上。
在经济的落后的农村,老年人因为农活而忙碌,花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已经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再因为体育锻炼而产生消费。大家会选择方便节约的锻炼方式,例如,散步、慢跑等。对于运动所穿的服装和鞋子老年人一般不会作任何要求,他们认为平常的衣服鞋子都可以,不必要购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2.1农村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及观念
发展新农村老年体育需要新的观念。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的差异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不足甚至错误。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明显低于社会各阶层,其中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素质的低下使农村老年人的思想意识落后,根本认识不到体育锻炼能给身体带来的益处,他们反而认为自己一大把年纪去运动只是瞎折腾,没有多大意义;文化素质的低下使农村老年人不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知识,认为日常生活的体力劳动能够代替体育锻炼健身。虽然某些体力劳动具有锻炼健身的效果,然而体力劳动绝不能代替体育健身。农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到老年时应该在家里享受多子多福的快乐,从而选择消极的静心静养的生活方式来度过晚年,缺乏一种与生命相抗争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劳动形式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体育健身作为耗能消费的运动,老年人如果对它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反而会认为是一种负担。因此,想要发展新农村老年体育首先要改变农村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看法,摒弃过去错误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能给自己身体以及生活带来的益处。
2.2乡镇领导不够重视,行政力度不够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村不止是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缺陷,即使是领导阶层的中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不充分。乡镇上党委、政府工作任务细小繁多,工作压力大,并且常常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因此难以将体育文化活动排上工作议程。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担任体育文化活动工作的老干部缺乏对体育
健身的了解,对开展农村老年体育根本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工作到位。农村老年人体育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仅仅依靠老年人自发组织参与锻炼,起步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发展成一定的规模。
2.3农村体育设施与场地严重缺乏
农村居住情况比较特殊,一个村就有多个居住点,大家居住分散,并不像城镇的小区那样集中。因此,像城镇小区里都有的简易健身器械在农村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更多的时间都是被闲置一旁。由于居住分散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村体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难以得到实现,所以作为政府工作的难题,一直被搁浅,因此也导致农村体育设施与场地的缺乏。大部分的体育活动场所都十分的简陋和狭窄,几乎没有专属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导致老年人无法开展很多健身项目,单一枯燥的锻炼方式也会让老年人慢慢失去兴趣。
2.4缺乏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人员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奇缺的现象,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体育社会指导员。针对农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对体育知识涉及过少,对于体育锻炼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这就更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老年人最常选择的锻炼方式是慢走慢跑和广场舞。慢走慢跑是限制最少最方便的锻炼方式,然而由于老年人身体情况特殊,在进行慢走慢跑时也应该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且要选择合适的着装和场地,较硬的鞋底和水泥地都会对老年人的膝盖有所伤害,参与体育锻炼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肯定也会降低老年人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因为缺乏体育指导员,在农村几乎没有专门为老年人编排的广场舞,老年人都是跟在年轻人或者中年人的队伍后面锻炼,这样也存在很多弊端。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广场舞有些并不适合老年人参与,首先是运动负荷偏大,其次是动作较为复杂,没有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很难跟上动作,大大降低老年人的参与兴趣。老年人锻炼是为了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所以必须要通过体育指导员的指导采取科学的锻炼方式,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2.5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要想发展农村老年体育,首先应该要发展农村经济。农村老年人经济能力低下,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并且福利设施较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所以老年人不仅要生产劳动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孙子孙女。由于生活负担过重,农村老年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长久以来也就不会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农村老年体育,除了依靠老百姓自发组织筹集资金,当然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农村政府工作细小繁多,政府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紧迫的地方,因此,也就无暇顾及老年体育的发展。只有把农村的经济搞好了,政府才有更多的活动资金投入到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当中。
发展农村老年体育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发展农村老年体育,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全身心得主动投入到体育健身的行列当中,享受体育健身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让体育健身去代替赌博、抽烟等其他不良生活嗜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把农村老年体育搞红火,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而目前我国老年体育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建立完善的新农村就必须要完善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农村老年体育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影响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逐一解决问题,使我国农村老年体育形成一定的规模,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EB/OL].中国网,2004-02-11.
[2]陈俊青.影响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8(2):113-116.
[3]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4-19.
[4]赵晓红,李会增,张献辉,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5):17-22.
[5]周盛发.农村老年人现状分析及老年体育发展对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3):117-120.
[6]周信德.农村老年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7(2):16-18.
[7]李玲.农村老年体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585,595.
[8]刘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湖南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9]汤德锭.安徽省农村老年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2.
[10]眭小琴,赵宝椿,李田,等.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75-1476.
[12]张振东,孙自杰,孙文平,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198-200.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