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俊彪(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2)
牡丹国际文化节背景下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研究初探①
涂俊彪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 要: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是在洛阳牡丹花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在国际文化节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不但能感受到牡丹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品味河洛文化。以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平台,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提升洛阳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该文中,笔者探讨了以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媒介,促进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文化产业研究
①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牡丹国际文化节背景下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研究,项目编号:2073SS141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娱乐等多种文化活动已全面融入现代生活,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在助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推动体育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具有优势的河洛地区,可借助河南洛阳牡丹文化节这一平台,促进河洛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提升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和整体经济实力。
体育文化属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中的综合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体育广播、电视、录像和体育娱乐服务业等,也包括体育赛事转播[1]。比如欧洲足球五大联赛赛事转播,就属于体育文化产业的范畴,其中涉及转播权、转播收入等内容。而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主要包括体育艺术教育、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和教育产业,以及体育文化代理、经济、体育事业展等[2]。从广义上将,体育文化表现在体育教育产业、体育信息产业和体育知识产业等知识产业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文化产业的实质为一种体育事业,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快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一次产出”,而且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将出席产出的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转化为可用实物和价值形态进行计量的经济效益。
在现代经济中,自然资源的作用将逐步减弱,而某些要素的重新组合,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生存动力及智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人文资源经过系统开发、设计和升级,将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就创造出许多信息时代的经济产品。而体育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精神产品的生产、流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体育文化、复合化新趋势和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体育文化产业[3]。
西方国家将体育文化产业视为支柱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世界范围内销售体育文化产品,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可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也是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一招。
美国的两位人类学学者Claek Wissler和克鲁勃提出了“文化区”的概念,属于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概念,其中的“区”指的就是地域。因此,文化区也就是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区域[4]。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创了体育地理学研究这门学科,为区域体育文化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洛河体育文化,就隶属于区域体育文化的范畴。从地理范围上来说,洛河体育文化的中心为洛阳,北跨黄河地域,南到月伏牛山,东至郑州、荥阳、西至华阴、潼关,是指这一区域内的体育文化。视角不同,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定义也不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体育文化产业应当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以及其同类经济部门的统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体育用品;另一部分是体育服务[5]。比如城市中的健身中心即属于体育服务,为市民提供体育服务的场所。而洛河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中国古代洛河体育文化产业及其衍生产业的集合。
河南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包括经贸合作、观赏花灯和文化交流等,同时还融入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及文化体育等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在第23届牡丹花会中,举行了民俗文化庙会、大型嘉年华游园晚会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促进了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第26届牡丹国际文化节上,更是举办了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并承办了中朝女足邀请赛等,以及灵山文化旅游节、体育舞蹈公开赛、荆紫山道教文化旅游节等等;第28届牡丹国际文化节上,举办了国际舞公开赛、全国门球邀请赛、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互动,与河洛地区的体育文化密切相关,比如抖空竹、踢毽子和扭秧歌等,河洛体育文化就融于这些体育活动中,这些活动共同展现出牡丹国际文化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四海宾朋品味到了独特的河洛体育文化。
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毫无疑问带动和促进了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花会搭台,经贸唱戏”,牡丹国际文化节自创办以来,吸纳了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由于牡丹花开富贵,寓意吉祥,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促进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经济文化之花竞相绽放。洛河地区通过牡丹国际文化节这一平台,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经贸活动,每次经贸活动的参展商家超过了400家,合同资金超过了8亿美元,对于河洛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非常显著。同时,在花会期间举办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也带动和促进了旅游链条的延伸,餐饮、住宿、购物等活动异彩纷呈,人才交流、劳务输出和体育文化发展等取得了重大进步[6]。在牡丹国际文化节的带动下,河洛体育文化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第31届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上,与体育文化、旅游有关的项目非常多,比如建立了洛神文化产业园、着力打造了丝绸之路伊斯兰风情街,以及建立了道教文化产业园等。而与体育文化产业相关的项目,比如开发成集老子、老子官场,以及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体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等等。
洛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构建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的打造,可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河洛文化及牡丹文化[7]。众所周知,牡丹文化及河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洛阳,同时这两种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基础,促进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对民族文化的肯定,以及继承和发展。而推动河洛体育文化产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政府大力支持,进行整体规划
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河洛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给予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极大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下放和取消各种审批权,进一步释放地区的市场活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到体育文化产业中;二是为减轻企业的税负,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三是保持适当的市场监管力度,维持体育文化产业的公平竞争,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市场环境,促进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给予河洛体育文化产业政策倾斜和支持的同时,为了更好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对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做整体规划,对于河洛广场体育文化、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在内的体育产业旅游文化,做一个整体规划研究,加强项目论证,保证投资收益,提高河洛体育文化项目的经济效益。
3.2构建河洛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洛阳牡丹文化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创新性,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不断上升。因此,在河洛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将货样牡丹国际文化节作为媒介,进一步突出文化节的特色、文化性,并注重牡丹的市场性、创新性,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广场文化、龙狮文化和太极拳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
而河洛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工程的构建,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各种文化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品牌;其次加大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和手册宣传等形式,扩大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使人们耳熟能详,乐于参与进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最后对体育文化活动设施,要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和损坏赔偿制度,提高民众的保护公物的意识,确保龙狮文化活动、太极拳文化活动和民俗庙会等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8]。
3.3河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河南作为中西部省份,旅游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众所周知,中原地区作为古代的文化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分有利。因此,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一环,加强体育文化产业旅游品牌的宣传,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契机,在文化节期间,广泛宣传河洛地区的人文景观游、自然景区游、民俗庙会游和民族体育游,并举办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赛事,不断提升河洛民间体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同时,在大力宣传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以带动河洛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4加大对河洛体育文化的宣传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注重品牌营销的今天,应积极转变营销观念,加大对河洛体育文化的宣传,主要是宣传河洛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时代性,大力宣传河洛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为了更好宣传,可邀请主流媒体、知名主持人和文化名人等参与到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中,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提升网民对于河洛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为河洛文化点赞。
河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整体规划与系统开发,可成为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而洛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契机,借助这一平台,加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提升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洛阳发展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龙飞.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之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牛军伟“.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汪晓琳,胡安义.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49-57.
[4]董晓欢.我国体育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5]范方.体育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新亮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34-36.
[6]薛永武.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3-28.
[7]王立新.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101-104.
[8]王立新.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路径选择[J].安徽体育科技,2011(4):3-5.
作者简介:涂俊彪(1986—),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b)-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