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综述

2015-12-05 18:33
中国体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全民大会科学

杨 杰



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综述

杨 杰1,2

2014年10月16~18日,以“全民健身:服务与管理、质量与效益”为主题的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在深圳举办。大会以专题沙龙、专题研讨和墙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展示了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本届大会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关注社会责任,将全民健身融入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组织建设;“体医结合”理念得到深度拓展;更加关注特殊群体健身参与;竞技体育科研成果引入大众健身康复等方面。体现出研究重点契合时代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多学科视角关注科学健身的特点。

中国;全民健身科学大会;3届;综述

1 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简介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7月6日国家体委发布《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此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并重的战略决策。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后奥运时代”如何从政策和措施上保障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2009年1月7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递给公众,国务院批准从当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以推广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2009年“全民健身日”当天,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民健身:社会责任与科学发展”。大会邀请国内外全民健身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近300人,围绕国民体质监测与测定、运动与健康、学生体质状况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体育休闲产业研究、体育休闲与大众健身、民族民间体育研究、体力活动与体质促进研究等议题,从多个角度围绕大会主题阐述思想。

为了与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同期举办,原计划2012年举办的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作为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赛、展、论、游”中“论”板块的主要组成部分,于2010年5月15~16日在合肥举办。这一年适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15周年,因此,这届会议的主题定为“全民健身十五年:回顾与展望”。会议主要围绕群众体育活动与体质现状调查,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群众体育产业与市场,科学健身与大众健康,社区、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等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以“全民健身:服务与管理、质量与效益”为主题的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于2014年10月16~18日在深圳举办,大会设置了科学健身新理论与新方法、国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质状况调查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个专题沙龙,以 “医体结合”健康促进研究、全民健身项目人口发展与管理研究、群众体育组织培育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等10个专题研讨和墙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展示了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2 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研究焦点

2.1 关注社会责任,将全民健身融入社会发展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就需要政府、社会及个人等各方面把健身运动作为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夏成前,2014),需要跳出以往单纯从个体和局部的角度看待全民健身价值的局限,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研究的关注点也由“体育发展重点转向群众体育”向全民健身如何融入社会发展转变。田野教授所做的“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活动与健康”主题报告,就是以经济社会转型期为研究背景,以体育活动对健康的影响为研究视角,通过数据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在报告中指出,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久坐少动使超重和肥胖人数增多,肌肉力量、耐力等体质指标下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发病率增高,这些都是经济转型期我国国民体质与健康的特点。我国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和体育活动量明显不足,日常体力活动不足引起的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下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报告最后指出,经济社会转型期居民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导致体质水平下降;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有积极影响;体育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元功能和效应。

2.2 从社会组织建设到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正处在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要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务院已颁发了《全民健身条例》,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对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职能、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7月正式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了体育部门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相比前两届大会,本次大会的论文在数量上已经明显呈现出由注重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拓展到关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转变的趋势。

本次大会有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王莉根据公共服务的定义,提出“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公民及各类体育机构提供的旨在满足社会公众基本体育需要的各种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众参与体育活动需要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多元化、均等性等特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就是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产品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服务对象体系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

第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董传升在“我国公共体育发展的基本路径:从组织理性到公共理性”中认为,我国公共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组织理性依然过于强大,从而在客观上压缩了公共空间,使得公共理性发展缓慢,社会体育组织缺乏独立性,致使公民理性不足,降低了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基于此,他指出,我国公共体育发展的路径,即从政府理性到公共理性,并提出政府的责任是要转变角色,积极拓展公共空间。李赛等认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政府主导力不足,缺乏经济支持;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不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度低、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应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政策服务特色化、差异化;优化评估指标,加强监督反馈;构建良好的大众传播媒介及长效宣传机制的发展路径。

第三,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方旭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与策略分析”中指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一次变革,必然导致各方面权力与利益的再次分配,会引致原有利益集团阻碍变革的进行。同时,因公共体育服务自身所具有的无形性、动态性等特征,对相关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义很难进行,从而在价格、质量等方面很难制定科学、客观的标准,加之当前客观存在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市场竞争不足,社会组织介入增加了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复杂性,这些都给政府监管带来了挑战。他指出,应明确政府责任,增强市场竞争,利用现有政策环境,促进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加强制度法制建设,保障政策的连续性,采取积极策略,降低利益冲突带来的阻力。

可以看出,研究主要都是从宏观层面,从政府职能转变及制度设计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及标准化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及对策以及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3 “体医结合”理念得到拓展

在人类历史发展早期,就已经有了朴素的运动是良医的思想,2007年11月,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医学会将这一思想作为一种学术理念和健康促进项目正式提出(王正珍,2010)。关注大众健康,推广先进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当前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

体医结合,根据字面意思,就是将运动与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即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使身体回归健康。这是使病症人群、康复人群、病兆人群、亚健康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这里的“体医结合”是对以往“运动是良医”理念的深度拓展,即预防与治疗并重:一方面,要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先进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另一方面,将运动与医疗相结合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疗,促进康复,共同推进健康水平。

美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前美国运动医学学院院长Steven Blair指出,体力活动不足将成为21 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陈君石院士在本次大会上所做的主题报告“体育活动与慢性病预防”中指出,慢性病是当前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他以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据为依据,指出随着身体活动与疾病关系研究的深入,身体活动已经被证实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良方,适当的体育活动与健身运动对健康和慢性病的预防有着重要作用。他认为,与促进公众身体活动相比,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更多是缺乏科学的运动指导。陈君石院士强调,“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有力”。

从题目来看,本次大会有6篇文章关注“体医结合”问题。胡耿丹等在“‘体医结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中从宏观层面对体医结合模式进行探讨。文中指出,体医结合相较于医务监督,其目的更为宽泛,后者较为关注的是如何在运动过程中降低中老年人突发性疾病发作的风险。体医结合模式则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方面,针对所有年龄段人群,不论其健康与否,综合考虑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使人们在科学合理的日常锻炼中,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使健康资源获得增值,是一种能够持续有效对健康资源进行管理的途径。刘涛等“体医结合方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水平和脑脊液Tau蛋白和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 的研究,从微观视角对体医结合在临床治疗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他们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干预手段,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研究。此外,还有部分研究是对体医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围绕如何培养既能“体”又能“医”的复合型人才展开。

2.4 更加关注特殊群体健身参与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随着社会发展新问题的出现,相比首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本次大会涉及青少年儿童的研究有所减少,而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健身参与的研究在数量上显著增加,且针对不同人群,研究方向也有不同侧重。

有关老年人群体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的现状、政策等研究,如“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体育发展及对策研究”、“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上海市中老年人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杨浦区为例”、“健康老龄化视野下我国老年体育管理模式研究”等。二是,涉及某一运动项目对老年人群体质、心理健康等影响的实验研究,如“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中医体质的影响”、“健身气功大舞对中老年人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认知功能的积极效应:基于心理中介模型的测量及评价”等,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这些项目对老年人体质及心理健康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有关残疾人群体则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等问题。韩勇等对华东某省残疾人参与健身现状进行调查,表明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主要是残疾人自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心理影响等主体因素以及社会保障、健身指导、无障碍设施等客体因素。谢劲从残疾人体育健身平等化角度,认为社会偏见、体育教育方面的不平等、体育参与机会条件的不平等以及经费保障等问题是阻碍残疾人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

针对新生代的城市务工人员,研究视角更偏向关注其社会融入问题。高和平等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体育运动对其人生态度的影响研究”中指出,体育运动可以改善或者消除新生代农民工以不健康的心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使其以良好的人生态度融入社会。

整体看,虽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契合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残健融合”等,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全民健身融入社会发展的趋势。

2.5 竞技体育科研成果引入大众健身康复

众所周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优异成绩,成绩的背后,是我国完善的奥运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将竞技体育的成果服务于全民健身领域,必能极大地提高大众体育锻炼科学化水平。竞技体育科技成果中可以用于全民健身指导的比比皆是,例如,运动员防伤训练方法、运动员减控体重方法、运动员疲劳消除手段、竞技体育更高效率的训练方法等,无不可以用来指导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从青少年来讲,竞技体育有一整套培养后备人才的方法,这些方法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

低氧训练利用人工低氧环境进行训练,以提高运动员体能,是在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张漓等通过对40名肥胖青年分别进行4周最大脂肪氧化速率训练和抗阻力量训练结合适当饮食控制,使其体脂重量分别下降19.89%和18.36%。此外,他们在对低氧运动减脂进行研究后发现,低氧结合有氧运动显著提高减脂效率,约比常氧状态下的有氧运动提高10%~20%。姜永波等通过高住高练低训对青少儿减肥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肖敏以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国男子体操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指出物理治疗在运动损伤预防、康复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提出国外物理治疗发展历程与现状表明,物理治疗既可以服务于竞技体育,也可以服务于群众体育,物理治疗可以为全民科学健身提供指导方法。

2.6 大数据、云计算催生大健康管理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近几年高新技术在健康领域的不断应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处于不断深化中,诸如大健康、云健康等新的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李丽等以CNKI和Jstor等中英文数据库为基础,以“大数据”、“体医结合”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筛选后,对当前的穿戴设备及大数据的运用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借助专门的穿戴设备,人们可以在平时及运动过程中随时掌握自身的数据信息,借助网络数据传输,结合电子病历健康信息,可以对人们的健康进行个性化干预。此外,在连续追踪记录身体活动的相关数据的同时,建立在大数据上的深度挖掘和计算,可以构建一个人口健康状况大数据源。如果这些数据与电子病历的健康信息相结合,就可以进行身体活动与健康、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还可以直接帮助人们改善他们的身体活动习惯。

3 研究特点与反思

3.1 研究重点契合时代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21世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社会对体育的思想情感和愿望需求发生着明显变化,也体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2008年奥运会后,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进程中,群众体育承担了更多的历史使命,首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的研究重点聚集在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设想,其主题报告“关于体育发展重点转向群众体育的讨论”,就是从战略层面和对策研究角度,提出应将体育发展重点向群众体育转移。此后,全民健身的新理念开始融入大众生活。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会的主题也从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到如何承担、如何科学承担,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的研究重点也从如何提高全民健身在体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向围绕健康、发展的主题展开,且跳出单纯的体育视野,将全民健身置于大众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更加关注体育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期望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来提高大众健康水平。这一研究特点与趋向,与我国当前所倡导的体育为大众健康服务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契合的,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的主题始终契合社会发展,关注社会责任,也引导着我国群众体育未来研究趋势。

3.2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体育科学研究在关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应注重解决体育参与中的实际问题。本届大会入围的论文,在关注宏观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对一些“小问题”进行微观研究,增强了研究的应用价值。比如,从老年人肌肉力量流失角度探讨老年人跌倒问题,针对运动风险指标进行探讨并提出运动风险发生的临界点等。这些研究更好的展现了在大众健康及康复方面,体育运动所能起到的积极且特有的作用,契合了体育运动走向大众,走入生活,服务健康的发展趋势。

3.3 多学科视角关注科学健身

全民健身要靠科学引领,科技支撑。进入21世纪后,在体育活动量与健康效应关系、运动风险评估、体育活动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田野,2014)。本次大会从宏观的科学健身理念、健身教育,到微观的科学健身营养补充、科学减控体重、运动损伤防护等方面的问题均有涉及。从研究内容上看,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广、领域宽,研究取向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运动健康、大众健身等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理念或身体范畴的研究,而是与高新技术及生物科学相结合,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相融合,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3.4 反思

首先,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足,世界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表明,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往往会产生新的前沿和方向,许多前沿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科学家共同探索。全民健身研究,既可以从人文学科视角探讨其现状、制度、政策等,又可以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人体生理、心理研究,既可以是理论思辨,也可以进行实验论证,因此,在学科交叉的推动下,有组织地开展综合性研究尤显重要。

其次,研究缺乏深度与广度,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视角,二是研究的方法。整体来看,宏观研究过于空泛,微观研究过于单一。宏观政策、制度建设、经费保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与几年前相比没有明显突破,理论借鉴不能很好的与体育自身相融合,现状调查不分地区、人群结果基本相似,对策建议大多泛泛而谈缺乏可操作性;微观研究缺乏深度,重复性实验研究缺乏创新,如针对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进行的研究,实验方法相似、研究手段单一,即使不同项目、不同人群,实验结果基本雷同。

最后,有些领域尚未得到足够关注。运动有风险,对运动风险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也是科学健身的保障。而在本届大会上,心血管机能与运动风险的关联关系、运动引发的疾病风险、运动带来的损伤性风险等问题涉及较少,运动风险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等实际问题也未得到足够关注。医学对健康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而随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针对普通人群的健康器械研究、康复研究等都应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此外,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门全面研究人、探索人类体质与文化奥秘的学科,体育人类学关注文明进步给人类体质带来的负面后果,其一些方法及理论同样适用于全民健身研究,以促进人类的体质健康与社会文化的同步发展。

4 结语

国家体育运动的发展要以国民健康为本。一直以来,体育运动及生活方式与大众健康的关系,都是不同社会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应是多学科、多领域、各社会系统及部门共同推进的国家战略。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从一个侧面,既展现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与特点,也暴露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不足与缺憾。全民健身研究,既需要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也需要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

[1]编者按.我们从“民本”关注“健康大数据”[J].健康管理,2014,(7):26.

[2]第三届全民科学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

[3]董如豹.Healthy People 2020身体活动内容的演变对我国全民健身规划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4,34(5):66-74.

[4]李可基,张宝慧.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于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及措施的分析与比较[J].体育科学,2003,23(1):91-95.

[5]倪依克.发展中的中国体育人类学——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述评[J].体育科学,2009,29(10):65-71.

[6]田野.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10 年回顾[J].生理科学进展,2014,45(4):243-246.

[7]田野,陆一帆,赵杰修,等.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研究与建立[J].体育科学,2010,30(2):3-10.

[8]王晓芳,张瑞林,王先亮.我国全民健身研究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14,(2):60-63.

[9]王正珍,冯炜权.Exercise is Medicine——健身新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1-3.

[10]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10/20/content_2767904.htm.

[11]夏成前.运动与健康:跨学科语境的追求——2014年《体育与科学》秋季工作坊“运动与健康”论坛综述[J].体育与科学,2014,35(6):119-122.

[12]周结友,裴立新.社会资本:全民健身运动功能的一个研究视角[J].体育科学,2008,28(5):18-23.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Summary on the Third Session of National Fitness Science Conference

YANG Jie1,2

16~18 October 2014,taking the sport for all:service and management,quality and efficiency as the theme of the 3rd Scientific Congress on Sport for All held in Shenzhen.The academic exchange includes topic salon,seminar and poster presentation.The congress show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f national fitness research.The research focus of this sess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sport for all in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the concept of physical and medicine combination to be deeply developed,the special group fitness participation to be given more attention,and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be introduced into the public health rehabilitation.I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key fitting the time development,both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ed research,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scientific fitness.

ScientificCongressonSportforAll;thethirdsession;summary

1002-9826(2015)02-0141-05

2014-11-03;

2015-02-20

杨杰(1971-),男,安徽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E-mail:csssyj@126.com.

1.北京体育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

G80-05

A

猜你喜欢
全民大会科学
全民·爱·阅读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声讨大会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大会选举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图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