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声音
“软钉子”都是为官不为惹的祸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使作风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基本没有了。然而,有人反映去政府一些部门办事,虽然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但就是不办事,结果碰了“软钉子”。这是部分干部“不想为”、“不会为”、“慢作为”的结果,实质就是“为官不为”。
一些干部虽然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但对个人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兴衰成败看得淡,特别是对征地拆迁、城市管理、棚户区改造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工作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弄不好还容易担责任,于是就“不贪不占也不干”。
一些干部素质不高,没有学习的习惯,政策理论水平和自身素养已经不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对本行业、本系统工作心中无数,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虽有服务群众之心,但遇到一些复杂问题不知道如何科学处理,结果多是敷衍塞责,支支吾吾,说了一大推却什么都没有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导致“不会为”。
在一些单位部门,现有的制度对“有为干部”的激励还不够,对“不为干部”的约束还不力,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虽然很多单位和部门将服务群众的制度条例上了墙,但却没有将解决“软钉子”的问题纳入考核范畴,结果制度条例成了银样蜡枪头,没有约束力,工作效能不高,“调查永远在路上”。
“软钉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扎人却毫不含糊,要真正改变现状,作风建设除了要触动行为外,还要触及灵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拔掉“软钉子”不能永远在路上,彻底清除“为官不为”的土壤,让服务群众的倒逼机制成为主动作为,何愁还有拔不掉的“软钉子”!
仁怀市委宣传部 贺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