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闯市场
——职业教育“道真模式”立足地方产业培养优秀劳动者

2015-12-05 09:08文丨
当代贵州 2015年25期
关键词:农艺职校校企

文丨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孟 念

产教融合闯市场
——职业教育“道真模式”立足地方产业培养优秀劳动者

文丨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孟 念

“学校建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职业教育才能切实服务于现代产业发展和改革形势需要。

走进道真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下称“道真职校”)大门,一栋新的实训综合大楼正在施工中。这栋新建实训综合楼,仅仅是道真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改扩建项目的缩影。在县城中心区域,划拨出的职业教育建设用地已达200亩,道真参与全省职业教育“百校大战”正有序推进。

2013年7月,道真自治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下称“教育改革决定”)明确,职业教育“着眼技能培训,培养优秀劳动者”,并提出到今年实现县职校学生规模4500人以上,达到普职基本均衡。

“学校建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的职业教育“道真模式”,得到贵州省委主要领导以及省教育厅负责人赞誉。职业教育为许多农村孩子铺就了人生出彩路,他们是道真“减贫摘帽”、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撑。

“现代农民”前途敞亮

在5月初举行的“2015年度全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中,道真职校农艺专业高三学生杨欢获得插花艺术一等奖。杨欢是来自道真最边远乡镇的农村女孩儿,她说自己“在家里就喜欢种花种草”,插花是她非常喜欢的学习实践。“可以考大学,也可以学习农艺技术”,是她初中毕业选择到职校读书而不是外出打工的初衷。

现在面临毕业,“家里人不怎么同意继续搞农艺”。杨欢说,父母不希望她从农村出来,将来还是“干农活”。其实,道真职校的老师们更了解杨欢父母的这种理念与担忧,许多学生来到职校,首先选择的是计算机、酒店管理等“不会再回农村”的专业,对现代农艺并不上心。

“以前,由于农类专业学生实习困难,就业面窄,农村孩子崇尚城市生活,渴望跳出农门,都不愿意就读农类专业,一时间农类专业门庭冷落,近乎停办。”道真职校教务主任王怀华说,他们在农业技术类专业中吸引学生的办法,是搭建中职升高职直通车,保证农类专业学生升学就业两不误,引导中考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就读农类专业,高三时可以顶岗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就读高职升学班。

经过长期引导,效果是很明显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三个年级在读学生有700多人,这在全省县级职校中是少见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起来。在2015年度全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上获得园林植物修剪二等奖的两名学生李玉龙和熊贤磊,他们的愿望是在学校学到技术,毕业后回老家创业。

现代农艺是道真职校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不断调整优化的“特色农业”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代表了道真职校的实力。现代农艺专业在道真职校属于“农服部”,“农服部”下设专业除现代农艺,还有畜牧兽医、中药材、茶叶生产与加工等7个专业,都是“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开设的,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比如从2014年秋季起开设的中药材栽培与营销专业,就主要服务于道真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需要,目前,道真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苗疆药业、科创集团等一批企业已入驻上玉工业园区,正在开展基地建设、厂房建设等前期工作。中药材、茶叶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趋于成熟,需要素质较高的人力支撑,特别对于“现代农民”的急迫需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更加凸显。

以前,很多孩子不愿意读职中,招生工作很困难,全校老师要“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有了免费政策和就业渠道以后,专业吸引力增强了,很多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目前,道真职校共开设三大类16个专业,在校生达4016人,与普通高中人数接近1∶1,基本实现了“教育改革决定”提出的目标。

道真县委“教育改革决定”明确,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2013年起,道真县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0%的收益金用于教育事业,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教育的部分、地方教育附加等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车间搬到学校来”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职业教育是发展之需、民生之要,是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把职业教育办好办实。

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提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变化和受教育者需求,优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县级职业教育承担着两大重要任务,其一是保证教育“9+3”计划顺利实施;其二是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新型农民,特别是在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的攻坚阶段,贫困地区亟需各领域技术人才,职业中学成为非常关键的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实用技术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走出校门打下“学会生活”的基础,这是所有职业学校共同的目标。基于此,道真职校先后与江苏华硕、苏州中达、山东烟台富士康、中山佳能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都有畅通渠道。

按照道真县委“教育改革决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力度,加强专业理论过硬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行家、行业能手进校兼职,增强技能培训针对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道真职校校长王永佳说,职业中学的教育必须是以就业为本,把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对接产业,服务社会,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服务于现代产业发展和改革形势需要。

贵州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职业教育应“加强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道真职校“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办,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办学路径,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改革导向。

2011年以来,道真职校采取“自愿分流、双向选择、订单培养”模式,输送定岗实习学生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并在长三角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寻求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目前学校主要向重庆海尔、遵义海尔、苏州华硕、苏州中达等企业输送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合作方式从劳务输出型向订单培养性和校企一体型转变;与道真上玉工业园区的入驻企业金林电子、贵福钻石、科创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把生产车间引进校园。学生毕业后,月均工资都在3200元以上。

企业“冠名”培养是道真职校的一个亮点。遵义海尔公司与道真职校签订了长期绿色人才培养协议,学校组建了海尔班;苏州华硕、中达两大企业已在道真职校挂牌组建华硕班、中达班。这些“冠名班”的学生都有企业提供的班服,三家企业还分别建立了在校学生奖励基金,为学校提供了一批办学资金和设备支持。

道真职校原招生就业办主任文靖曾在一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研究一等奖的论文中指出,校企合作不仅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提升了学校专业化发展水平,也为企业“量体裁衣、订单培养”吸纳丰富的后备劳动力提供基础。

目前,道真职校和贵州科创集团正联合筹建“科创道真职业技术学院”,期望为“订单培养”打造更优质平台。“教育改革决定”提出,积极争取组建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学院,打造道真职业教育品牌。

虽然财力薄弱、专业教师技术开发能力相对欠缺等现实困难还需要克服,但道真职校把建设愿景锁定“贵州最好的职业学校”,以此为核心,道真职业教育秉持改革发展理念,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目标是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农艺职校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