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要素分析

2015-12-05 03:23:51广东医学院刘晓燕魏娟
办公室业务 2015年5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才管理

文/广东医学院 刘晓燕 魏娟

档案管理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改革创新,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性。高校档案记录了广大教职工、学生等在学校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这些具有价值的资料保存,这些形式主要有文字、图表、音像等。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档案归档规范性有待提升。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电子化、数字化成为档案信息发展的趋势,因而电子文件将是归档工作的重要组成,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并未很好地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因此,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先进的技术优势,仍然采用手工模式进行资料检索、调阅档案,以及使用纸化阅档方式,致使档案归档能力较弱。相对而言,高校使用计算机技术较为普及,信息资源流通较快,通常采用方便快捷的网络接收、发送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多数电子文件未能及时形成档案,未做系统化处理,造成资源白白流失。与纸质文档相比,电子文档的收集和归档范围比较广泛,在管理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统一管理电子文档难度较大,加之标准亟待完善,因此在实践中产生许多问题。

(二)档案管理人才结构相对单一。当前,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急需引进计算机、档案研究等专业的人才,以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然而,实际上高校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技术能力、科研创造能力低下的问题,又由于档案人事制度的改革,造成档案人员频繁调动,甚至一些非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档案管理工作,从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些不但缺乏专业技能,对业务不熟悉,而且对工作敷衍了事,缺少收集档案信息的意识,整理档案材料不够及时,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很大影响。

(三)档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多数高校档案信息化水平较低,亟待改革创新档案工作,以提升管理水平。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档案管理系统未建立和完善,手工操作仍然是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其次,网络平台未建立,信息化水平较低,开发利用档案的渠道不顺畅;第三,采用“双轨制”的管理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未能充分发挥出所引进的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势,延缓了信息化的发展。发展和实现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必须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要素分析

(一)在管理模式上开展创新型实践。从高校行政部门的设置以及职能来看,档案管理部门只是统一管理之下的一个科室,其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现代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这些问题的弊端逐渐显现,已严重影响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在随后的学校机构改革过程中,已将档案管理部门明确为学校的直属部门,从其他部门之中剥离出来,使得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有了更多的自主决策的权利,让其具有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档案管理部门的主体地位一经确立,而后应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档案管理的几大主要要素,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下定决心将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与此工作有关的人员,也应于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注重学习,一旦时机来临,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唯有这样,才能探索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二)在管理思路上开展创新型实践。1.拓宽管理思路需创新管理观念。“新”是创新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具体实践当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新意识。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只是将档案当做“藏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高校档案管理观念的创新,要以事实为出发点,结合具体实际,全面审视和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力争拓展档案管理的范围,努力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质量。当今社会,网络化已不可阻挡,若高校档案管理依然裹足不前,未能摒弃陈旧观念,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说,高校档案管理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被服务者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才能立足于档案管理领域。2.拓宽管理思路需创新管理方式。档案管理水平的评价,传统方式多注重有多少档案,存放场馆如何,以及管理档案的设施怎么样等表面现象,这种片面性的评价,往往不利于其自身内部建设。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人,重点在于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因此,改变以往档案管理以外部建设为重点的方式,转移工作重心,重点建设内部管理,是创新档案管理方式的关键所在。总之,服务大众应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贯宗旨,不能闭门造车。3.拓宽管理思路需创新人才引入机制。当前,各国之间、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永远是竞争的核心,因此,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是各领域最为重视的环节。毋庸置疑,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壮大,必须吸收大量的优秀人才,才能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应破除原有体制的束缚,在考察和选拔人才时,秉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将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纳入档案管理的队伍里来。

(三)在管理手段上开展创新型实践。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问题,随之带来的弊端越发凸显。高校传统管理模式通常利用行政手段和方式,对本不属于行政范围之内的部门或业务进行干涉,往往束缚了这些部门或业务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高校档案管理更应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之中,规范档案的收集和保存,精确化档案检索,对档案管理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实现部门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此外,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之中,应充分发挥智能办公系统的优势,实现办公自动化,这也是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又一大重要实践举措。

三、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型实践的综合表现

(一)发扬人文精神。细心和耐心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充分认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要完善奖励机制,积极鼓励他们安心工作。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分级进行岗位升迁以及发放工资,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实行竞聘上岗,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2.建立和完善员工之间的合作机制,畅通内部交流渠道,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3.重视继续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具有专业基础,很难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要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学习和深造,不断吸收先进的理念和知识。4.高校档案管理应特别关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要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将社会效益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档案管理发展,高校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因此,高校档案人士必须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综合来看,高校档案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型实践,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发展,对提升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很有必要。

[1]王艳.浅谈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型实践[J].决策与管理,2012,37(12):31-33.

[2]刘辉,李鹤飞,魏静波.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04):602-603.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人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0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4